校園安全下大學生消費信貸研究
時間:2022-05-22 02:45:37
導語:校園安全下大學生消費信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消費信貸近年在高校發展迅速,雖然其滿足了部分大學生的金融需求,但其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損害學校聲譽,還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給校園安全穩定帶來巨大挑戰。對此,學校要通過構建多維度排查機制、建立警家校聯動機制、培養理性消費觀、開展普法宣傳、整肅校園環境等措施來防范和解決大學生消費信貸,幫助學生處理消費信貸糾紛,建立安全校園環境。
關鍵詞:校園安全;消費信貸;對策
大學生消費信貸因其辦理手續簡單、操作方便、無抵押、可分期還款等特點在高校校園內迅速蔓延。一方面,大學生消費信貸為大學生提供了融資渠道,滿足了部分大學生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學生因自控能力差,還款能力低,缺乏理財意識,陷入消費信貸后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更牽連身邊的同學和家人,給家庭造成傷害。大學生消費信貸往往伴隨經濟欺詐等相關問題,給大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也給高校校園安全與穩定維護帶來巨大挑戰。本文根據工作中處理的大學生消費信貸案例,從高校校園安全角度對其危害及規制對策進行研究,對防范和處理大學生消費信貸及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信貸危害
(一)危害身心健康,損壞學校聲譽大學生消費信貸平臺放款門檻低,審核不嚴格,且常用無抵押、零首付、到賬快、可分期還款等宣傳手段吸引消費欠理性、自制力弱、消費欲望強的大學生。無還款能力的學生陷入消費信貸后,經常是“拆東墻補西墻”,最后陷入“利滾利”的惡性循環,導致借款數額巨大,給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同時從多個借貸平臺借款,最終債臺高筑無力還款,只能由父母兜底,將貸款轉嫁給家人,甚至使家庭傾家蕩產。同時,在諸多借貸平臺的催貸壓力下,學生往往無心學習,迫于壓力而選擇休學、退學,不僅影響學業,也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有損學校聲譽。
(二)受害群體廣泛,誘發群體性傷害大學生申請消費信貸需要填寫個人信息及緊急聯系人、監護人等信息,學生往往將同學、老師、朋友的信息泄露,甚至將自己的通訊錄提供給網上信貸機構,學生未主動還款時,信貸機構就會“轟炸”相關聯系人,牽涉范圍廣泛。有些學生還冒用同學信息進行借貸,或者找同學、朋友幫忙從網絡平臺借貸,貸款逾期后連帶受害群體大,給周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帶來嚴重困擾,極易誘發群體性事件。大學生消費信貸正對青年大學生構建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安全有序的學習成長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三)擾亂學校秩序,威脅校園穩定大學生無穩定收入來源,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低下,理財規劃能力較弱,借貸后極易引發貸款逾期。貸款一旦逾期,信貸平臺往往采取威脅、騷擾等手段催款,或者直接進入校園、宿舍找學生討債,給校園秩序穩定及校園安全管理帶來很大挑戰,不利于平安校園的建設。
二、校園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消費信貸規制對策
(一)構建多維度排查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大學生消費信貸牽涉面廣,危害大,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排查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的日常管理者要通過談心談話、走訪宿舍等方式了解大學生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做到關口下移和前移,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匯報、早解決,避免學生陷入大學生消費信貸危機。輔導員還可安排可靠的班干部、黨員、宿舍長等學生骨干關注學生動態,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大學生消費問題。高校班主任也是高校學生事務的管理者,應密切關注班級學生的異常消費行為。通過構建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干三位一體的摸查機制,第一時間發現學生消費信貸行為,及時干預。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及保衛部門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大學生消費信貸在校園內滲透。
(二)建立警校家聯動機制,及時介入危機處理家長是大學生的監護人,對學生成長和教育負有重要責任,學生陷入消費信貸后學校要及時聯系學生家長,上報相關部門,做好應急處理工作,避免出現更大危機,減輕學生心理創傷。學生陷入消費信貸后,學校要和家長形成長效互動機制,做好思想教育引導工作,避免悲劇發生。同時,大學生消費信貸往往牽涉高額利息、違約金等問題,陷入消費信貸后學生及家長也會向公安機關等專業部門尋求幫助。因此,學校應建立警校家多方聯動機制,及時介入處理大學生消費信貸問題。
(三)打擊入校宣傳,整肅校園環境大學生消費信貸在高校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宣傳推廣方式多樣,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大學生消費信貸推廣多以培訓機構、分期購物網站為名在校園宣傳,宣傳內容存在虛假性、欺騙性與誘導性。大學神消費信貸平臺還通過微信、QQ、郵件等線上形式宣傳,甚至公開在校園內貼廣告、發傳單,尋找校園?!毒W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機構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金融項目”。對于大學生消費信貸平臺的違法宣傳行為,學校保衛部門應建立日常監管機制,防止借貸平臺在校園內推廣業務,依法處置未經批準在校園內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四)引導理性消費,強化風險防范大學生消費信貸平臺多借助虛假宣傳誘惑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而大學生沒有穩定收入和償還能力,價值觀不成熟,因此需家庭、學校各方齊抓共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部分大學生因攀比心、虛榮心而去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之類,自身經濟能力有限,又不好意思向父母索取,只能去信貸平臺借錢。因此,學校應引導學生合理消費,理性消費,不過度超前消費,做到量入為出。家庭也應培養子女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理性觀念,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大學生對基本的金融知識較為缺乏,學校和家庭往往忽視學生金融消費教育,而大學生金融消費教育能改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決策能力。因此,學??赏ㄟ^舉辦講座和知識競賽、開設公選課、案例分析等方式宣傳基本金融知識,建立起全方位的金融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基本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五)完善宣傳機制,做好教育引導大學生對消費信貸缺乏基本的警惕和認識,防范意識薄弱。筆者從與近20位參與大學生消費信貸的學生談話中了解到,逾60%的學生表示只聽說過消費信貸,但并不知道什么是實質上的消費信貸。近半數學生認為支付寶螞蟻借唄、京東白條、分期樂等金融借貸不是大學生消費信貸,充分顯示學生對消費信貸認識的不足和宣傳教育工作的缺失。學校應制定完善宣傳教育機制,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班會、思政課、金融知識講座等多口徑宣傳,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官方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宣傳,還可以通過開展情景劇比賽、海報設計大賽、辯論賽、海報設計大賽等方式宣傳大學生消費信貸。宣傳內容上,不僅要宣講大學生消費信貸基本概念與法律知識,更要結合生動案例,注重警示教育,提升宣傳效果。校方還可以邀請公安、法院等專業人士分享大學生消費信貸案例,營造拒絕參與大學生消費信貸的氛圍,讓學生對消費信貸的認識入心入腦。
(六)開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援助大學生因缺乏對專門法律知識的系統學習,不了解大學生消費信貸的法律風險,容易陷入其中,遇到網貸糾紛時,不懂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學校要加強大學生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將金融知識、法律知識納入大學課程,增強學生法律知識。此外,學生因防范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淡薄,易致個人信息泄露并被他人用來借貸,故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教育,提醒學生注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以防被人利用。大學生消費信貸往往存在虛假性、欺騙性宣傳,放貸時隱瞞利息,通常都包括滯納金、手續費、違約金等不合法費用,各種名目的費用加起來使大學生消費信貸利率數倍于銀行貸款,法律規定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貸款不受法律保護。陷入消費信貸的學生在處理借貸糾紛時不知道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因此,學校應設立法律咨詢和援助中心,幫助學生維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走出消費信貸泥沼。
參考文獻:
[1]任一帆、馬旭峰、王欣叢.大學生校園貸存在的問題及干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2):76.
[2]莫燦燦.高?!靶@貸”亂象的危害、產生原因與規避策略[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51.
[3]王懷勇、鄧若翰.校園網貸法律規制的路徑選擇[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6):90.
[4]朱建定、楊學英.校園網貸中的風險識別及其應對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5):86.
作者:郭灼 黃國勝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 下一篇:新零售電子商務現狀及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