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業務及管理缺陷與解析
時間:2022-05-27 10:32:00
導語:銀行信貸業務及管理缺陷與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創造出了令整個世界為之矚目的巨大成就。進入21世紀之后,這種勢頭更為強勁,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一度達到世界第二的歷史高位。經濟的高速運行離不開金融政策的巨大支持,其中信貸業務的開展便是熱點之一。我國的信貸業務開展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很多銀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業務。信貸業務管理的好壞對銀行的發展影響巨大,因此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在目前的信貸業務運營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嘗試對其進行總結并尋找原因,以此來指導該業務更好地開展和運營。
二、銀行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1.銀行信貸結構布局不夠合理很多銀行在信貸資金的投放與使用方面存在問題,最常見的幾種情況如單一地區重復率過高,產品比較單一,信貸結構配置不當等。信貸業務是目前國內各家銀行信貸資產運作的重要內容,運營程度是否順暢對銀行來說普遍比較重要,會影響到銀行運行的穩健性,并影響到國家信貸政策的貫徹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還有很多銀行只看重信貸數量卻忽略了信貸結構是否合理,造成信貸資金使用上的比例嚴重失衡。結果資金大量的流入樓市和股市,而許多具備發展前景的中小科技企業卻很難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
2.信貸業務定價偏低信貸業務的定價應該盡可能的符合銀行的整體利益,要與信貸經營管理所付出的成本、承擔的風險和期望的資本回報相匹配。目前大部分銀行在客戶的爭奪上日益白熱化,很多銀行都把貸款利率降到最低,以此來拉攏客戶。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各個銀行的貸款利率整體不斷走低,銀行的利潤也在不斷降低。
3.中間業務收入開展空間狹隘受制于傳統思想,中間業務在國內的開展比較晚,而且一直以來都沒有收到銀行的重視,導致其規模較小且層次較低。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普遍特點是起點低,范圍小,品種稀少,產品的種類僅限于結算、收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高的資信調查、資產評估、個人理財、期貨期權以及衍生工具類中間業務在我國剛剛起步,有的基本沒有開展,而且大部分中間業務屬于無償服務。2010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取得了較大進展,中間業務新產品不斷被推出,中間業務已從貨幣、信貸市場拓展到資本、外匯、黃金等市場,從商品流動服務延伸到資金、資本流動服務領域,但是仍然有待發展。
4.信貸業務停滯及客戶經理團隊基礎薄弱良好的信貸業務需要有一個完整而合理的運作團隊,這是絕對不可以忽略的。銀行信貸業務的穩定有序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團隊,這也關系到銀行其他業務的穩定性。由于信貸業務的開展力度上依然有待改進,很多銀行在團隊成員建設上也是馬馬虎虎,無法結成一個凝聚高效的團隊,有些銀行的信貸業務在一些地區甚至陷于停滯狀態,造成了嚴重的后果。也有的商業銀行比較短視,重量不重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優秀員工團隊的發展。
三、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通過以上總結,發現目前國內銀行在信貸業務的開展方面確實存在不少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又是如何產生的,究其本質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之道,通過認真的調研與思索,本文認為以下幾個原因造成了上述問題。
1.信貸業務投向局限性分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以及商業化經營步伐的不斷加大,很多企業都已經在各自的領域開拓出了一片市場,對這些企業來說,最缺少的往往就是資金問題。但是銀行在制定業務領域時,往往只看重大客戶,雖然這是出于對自身利益安全的考慮,但是也失去了一大片市場。風險是始終存在的,信貸業務本身就存在風險,不能因為風險而止步不前。當然,在客觀上,我國的信用環境建設依然不夠完善,一些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可提供的貸款資料不完整,還有一些信用不好等因素影響了我行對企業信貸投向。但是,在國家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之下,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適當的破除局限是非常必要的。
2.銀行貸款定價分析銀行信貸業務定價必須遵循效益性原則、市場化原則、差別化原則這三大基本原則,效益是所有業務開展的中心,成本和風險必須要有合理的回報,在價格的制定上,一定要貼近市場,不可與市場相脫節,而對個別重要客戶則可以適當的差別化對待。這三大原則是定價的基本指導方針。很多銀行正是由于定價上的不規范,使得信貸市場資金配置效率進一步降低。一般情況下,貸款價格是指銀行讓渡資金使用權收取的報酬,既是貸款利率。但是只有在銀企之間信息相對稱的情況下,利率作為價格才能傳遞信貸業務中的一切信息,在此信貸員能夠靈活調整下達到出清,資金配置達到最優。貸款定價低因為沒有根據投資項目未來現金流的分布等進行貸款價格的確定,所以銀行要將利率提高到能使銀行在任一種情況下都能獲得足夠的現金流。
3.中間業務分析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且國外商業銀行不斷進入,銀行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銀行業在新形勢下發展的焦點和新的增長點必不可少。據了解,國內的銀行盈利普遍來源于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入一般占比在10%,而國外銀行能達到30%至40%,目前國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例接近雙位數,提升中間業務繼續是銀行今后的策略重點。各大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正確認識和有效開展中間業務,對于促進中間業務快速發展、提高中間業務競爭力、確保體系健康運行具有著不可輕視的重大意義。由于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金融監管的滯后等方面的問題,現階段銀行中間業務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如動因被扭曲、粗放經營等現象。針對個人金融理財方面的中間業務沒有給予足夠的政策傾斜,員工積極性不能被調動,產品銷售手續費定價偏低,較同行業低于平均水平。
4.銀行人才培訓機制呆滯人才是未來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合理的人才培訓體系可以保證銀行處于完備的人才梯隊建設之中。一些銀行多年來培訓出具備工作能力的客戶經理大多跳槽到其他商業銀行,現在的客戶經理團隊多數都是新畢業的大學生,無營銷和信貸業務基礎,還有一些其他崗位調整到信貸條線,有信貸業務工經驗只不過1-2年。這樣的隊伍還仍然采取老的培訓機制,早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信貸業務的需要。由于重視程度不高,一般在開展新業務時才發現應進行業務能力培訓,這恐怕是有些遲了。而且,很多銀行的人力資源部開發和培育水平始終沒有提升,甚至在下降。尤其在信貸業務這類基本的,主營業務培訓方面具有局限性,缺乏系統完善的培訓機制。
四、結束語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信貸業務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因此國內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努力把信貸業務做大做好。當然在發展中肯定還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只要合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并且解決,相信在將來國內的銀行會在信貸業務上走得更好。
- 上一篇:金融發展推動港口經濟發展策略
- 下一篇:郵儲信貸風險控制缺陷與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