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會維護職能的思考論文

時間:2022-03-25 04:00:58

導語:企業工會維護職能的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工會維護職能的思考論文

國有企業工會工作有其優勢,也相應存在弊端。其主要表現為:國有企業有一種錯誤傾向是以黨代工,把工會作為黨的直管部門,這就造成了工會依照法律和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方面的缺憾和不足。有些黨組織一攬包辦的作風極易挫傷工會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也造成了工會對黨組織較大的依賴性和缺乏獨立活動的能力。國有企業工會有“官辦”工會之嫌。因為工會主席是企業領導班子的成員,大多數國有企業的黨政干部同時又是兼職工會主席.其職責不清的雙置身份使工會招之“官辦”之嫌。最終使職工對工會的信任度動搖。分析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優勢和弊端,有利于消除職工對工會的偏見,有利于工會工作者真正找準自己的位置,從而興利除弊,使工會的職能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工會履行基本職責,必須健全和完善相應的維權機制,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日趨明晰化,勞動關系日趨復雜化。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從理論上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是勞動關系中的平等主體,但在實踐中,勞動關系利益協調機制還尚未完善,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此而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諧社會關系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礎,而要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就要求工會充分履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一基本職責,建立相應的維權機制,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新變化,構建穩定有序的和諧社會,工會組織根據黨中央的要求,提出了“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按照這一方針要求,各地工會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基本職責,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在完善工會組織領導下的維權機制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為新時期工會如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概括起來,新型維權模式的共同特點就是:社會化的維權渠道、職業化的維權隊伍、法制化的維權手段,這種社會化、職業化、法制化的工會維權模式,是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發揮上級工會代表基層工會的組織功能,建立的符合我國實際的維權新機制,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維權新局面。以上囿于企業內部的傳統維權思路。即通過致力于在企業外部建立良好的、利于維權的社會環境,形成了由工會主導運作、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維權新局面。同時,這些新型的維權模式體現了企業內部的維權和企業外部的維權的有效結合,二是充分整合了維權資源。即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城際間工會維權的聯動機制。這樣一來,維權不再屬于某個具體部門的事,而是社會各相關部門共同的職責。聯動機制的形成大大增加了工會維權的社會資源,增加了工會的動員力量,在社會運行管理機制中形成了一股合力。三是推進力勞動法制化建設進程。即通過法制化的維權手段幫助勞動者維護合法權益、協調勞動關系、維護社會穩定。實踐表明,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勞動關系問題將更趨復雜,而只有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制度,發揮其在社會運行中的功能,為依法維權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才算協調勞動關系的長久之計。

完善新型維權機制就要突破體制性障礙,與傳統維權機制有效整合,相得益彰。工會所建立的維權機制,不僅要有從企業外部對那些侵害勞動者的行為進行事后追究型維權,也要從企業內部對全體勞動者的事前保護型維權。由于勞動關系存在于企業內部,并在企業內部進行,因此在城市工會不斷創造和實現企業外部維權的社會環境、營造全社會維權氛圍的同時,還應該推進企業內部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的建立。所以從長遠來看,社會化、職業化、法制化的維權機制應該與企業內部的維權機制結合起來,內外補充,上下促進,這樣才能促進長效的、完善的維權機制的建立。

本文作者:賈玉梅工作單位:雞西電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