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育人工作的特性
時間:2022-12-29 08:05:00
導語:高校工會育人工作的特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效實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不僅是教師,也是全校各級各部門和教職工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工會作為高校的黨群組織,尤其是“三育人”的組織與實施部門,在高校完成育人使命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高校的主要職能是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高校的工會組織,作為高校履行職能和使命的主要黨群部門,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雖然看似并不直接,但通過其橋梁紐帶與凝心聚力作用,對教職工積極性、創造性的激發,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育人作用,其育人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會育人工作的政治性
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工會工作的根本保證。高校工會工作要保持堅定的政治性,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意識形態和具體行動上必須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習貫徹精神,就是要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靈魂。切實加強政治理論武裝頭腦,立足學校實際,組織廣大教職工圍繞“在掌握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學精學透上下功夫、在活學活用上下功夫”,通過通讀報告原文、傾聽專家講座、交流研討等形式,堅持系統全面地學、帶著情感學、結合工作去學、抱著解決問題的原則學,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質和內涵,真正做到學懂弄通、融會貫通,解決問題、指導工作。
二、工會育人工作的先進性
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高素質的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要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貫穿于教學和管理全程,推進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制定獎懲制度,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宣傳、教育、考評、監督、保障”體系,明確師德紅線,將師德作為教職工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晉級、教學質量評估和評獎評優等方面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確保師德建設落到實處。高素質的教師還要有廣博的學識和高超的專業技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工會要從服務教學的理念出發,組織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不斷學習。組織教職工進行教育理念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及專業技能。通過專業知識競賽、課程建設比賽、教學技能大賽等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通過讀書節、詩詞大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座等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學識水平,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工會擔負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的責任。要在教職工干部隊伍中樹先鋒、培先進、立榜樣。在教職工中廣泛開展“三育人”活動,弘揚正能量,宣傳先進事跡,讓教職工身邊有可以學習和效仿的對象。通過專業技能競賽、管理知識業務能力競賽、服務能力比賽等方式把各種能手比出來,通過教學標兵、師德標兵、服務標兵評選等活動把各項先進選出來。評比出來的能手和標兵,工會要在每年的全校教職工大會上給予表彰和獎勵。讓廣大教職工在工作中干有標桿,學有榜樣,營造創優爭先的工作氛圍,激發教職工高效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工會育人工作的群眾性
工會組織的性質決定了工會工作的群眾性。中國工會章程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群眾的需要才有工會組織存在的必要,工會工作只有扎根在群眾當中,盡心竭力為群眾服務,才能接地氣、有底氣,始終保持組織的生機和活力。工會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部分。群眾性是工會組織的根本特點,群眾路線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工會要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固把握群眾性的要求,牢記宗旨、不忘職責,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旗幟鮮明維護職工群眾利益。要把維權工作重心放在最廣大普通教職工身上,突出維護教職工職業發展、津貼分配、職稱評出、身心健康等基本權益。要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努力把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調解納入法治化軌道。要健全服務職工群眾工作體系,重點幫助廣大教職工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高校工會要廣泛開展廣大教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廣大教職工的身體素質,釋放工作壓力,陶冶情操。注重協會社團組織的作用。教工協會社團組織是學校教職工基于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并為滿足這一興趣和愛好而自發組織起來的群眾性團體。通過開展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以培養教職工的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擴大求知領域,增進友誼。在高校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工會應加大對協會社團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各協會社團組織要充分利用“教工之家”等場所,組織開展各類特色活動;不斷擴大協會社團組織影響,利用電視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平臺,廣泛宣傳社團協會活動;根據教職工興趣愛好,適時組建新的協會社團組織,滿足教職工多元化需求。各協會社團組織通過開展促進教職工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全面推動“健康校園”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
四、工會育人工作的民主性
工會具有參與及建設職能,這一職能決定了工會工作的民主性,高等院校的民主性尤其重要。只有廣大教職員工都關心學校發展,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關心學生發展,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服務保障。從民主政治建設入手,在堅持實施各項民主管理制度的同時,認真履行工會基本職責。一是以教職工代表大會為載體,依法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堅持學校重大決策及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民主討論決定的原則,充分發揮教代會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職能,切實落實教代會的職能。二是通過教代會提案和教職工合理化建議等方式拓展學校民主管理路徑。高校應高度重視教職工代表的提案,首先要對教職工代表進行培訓,如何從站在學校發展的高度和解決廣大教職工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的角度撰寫提案。工會組織要及時對提案進行整理匯總,上交校黨委進行討論及時立案,立案的提案要及時送交解決部門,解決部門給出解決辦法和方案。校工會要跟蹤提案的解決過程,并及時與提案代表進行溝通,最終使提案得以解決和落實。還可以通過到群眾中去、設立主席接待日,開放信箱、郵箱、QQ群、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廣開言路,征求廣大教職工的意見,真正實現依靠教職工辦大學,辦群眾滿意的大學的目標。三是認真做好校務公開工作,積極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實行校務公開是推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形式,是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大學,實行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和完善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重要舉措。要使校務公開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在校務公開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公示欄、網格等載體對黨建、財務、職稱評定、科研立項、評優評先、年度考核、招投標、經費管理、獎學(助學)金評定等需公開的事項及時進行公開。有效地保障廣大教職工在學校管理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使教職工積極主動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五、工會育人工作的協調性
《工會法》明確指出工會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這一論述決定了工會工作的協調性。高校工會組織要協調學校黨政和職工群眾的關系。要發揮好協調作用,就必須重視二級分工會的作用。現代高校規模龐大,部門尤其是各教學院(系)相對獨立,為使工會工作順利有序開展,高校各部門各教學院(系)都成立在校工會和部門、院(系)領導下的二級工會組織。二級工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指的是與校級工會的聯系銜接。所謂啟下作用是指校工會工作開展的質量取決于各部門、各教學院(系)黨政的重視和廣大教職工的支持與參與。高校要重視二級分工會的工作。首先要健全二級分工會組織,各二級工會應該設主席一名(要求至少由二級學院的中層副職兼任),至少設委員兩名,女工組長一人。二要加強對二級工會干部的培訓,從參與、維護、建設、教育和服務的職能上對二級工會干部進行培養。提高其工作和服務能力。三要加強對二級工會的指導與考核。制定二級工會工作考核方案,對工作有特色、有成績的要獎勵,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二級工會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以二級工會組織為紐帶,上下協調,充滿活力的全方位育人局面。
六、工會育人工作的服務性
全總工會主席王東明在全國總工會十七大會議《工會工作報告》中談到今后五年的工會工作的主要任務時指出:“提高服務工作質量,更好滿足職工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草案)也將“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充實到工會的基本職責之中。高校工會工作更加應該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為高校育人保駕護航。高校工會組織首先在觀念上要增強服務意識。始終把服務教學作為方向,把服務教職工作為根本。第二是在制度措施上提高服務功能。要不斷拓寬服務渠道,拓展服務領域,改善服務措施,完善服務機制。第三工會干部要在能力上提高服務水平。要不斷學習,研究新問題,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能力。第四是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滿意度。從滿足教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角度去服務教職工。深入基層,深入教職工,了解廣大教職工的需求。從物質需求的角度要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待遇,保證節假日慰問物品的發放;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要關心教職工的生活,比如大齡青年的婚戀問題,教職工子女的入托入學問題,教職工生日、生病慰問問題、困難職工的救助問題及教職工身心健康問題等;從教職工職業發展的角度關注教職工的職業成長,比如青年教職工的培養,教職工職稱評聘晉級,專業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培訓等問題??傊虢搪毠ぶ耄苯搪毠ぶ?,把工會真正建成教職工的“娘家”。解決教職工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專心育人,主動育人,創新育人。
參考文獻:
[1]易江.職工維權的發展型與底線型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25(3):51-55.
[2]周玉鳳,韓堅潔,王倩.對切實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思考[J].教育,2016,(10):315-316.
[3]王東紅.高校工會構建服務教職工長效機制的探索[J].山東工會論壇,2014,(5):15-17.
作者:趙國良 陳鳳杰 李曉彤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安監局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報告
- 下一篇:公立高校工會財務工作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