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工會建設

時間:2022-01-21 09:50:39

導語:新時期工會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工會建設

一、加快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建設步伐

依法治會,積極實施工會工作法制化工程《勞動法》明確指出:“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惫@一身份確定了其服務對象和基本職責,也明確了工會活動的內容、范圍和工作方式。工會必須按照這一角色規范自己的組織行為,把依法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和調動職工積極性作為工作的重要目標。通過實現工會工作法制化,從而實現依法治會、依法強會,依法規范和改革工會組織體制,使《工會法》和《勞動法》的效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二、著力強化工會維權職能

我國《工會法》規定,工會的職能有四種,即維護———維護在全國人民的總利益的同時,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設———發動和組織職工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參與———組織職工依法參加本單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以及依法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教育———組織對職工進行綜合教育,提高職工素質。在這四項職能中,迫切需要工會強化的是維護職能,即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那么,如何強化工會維權職能呢?1、強化源頭維權強化源頭維護,有利于從政策、源頭上維護職工的整體利益,有利于調動職工投身改革的積極性。工會要充分利用工會參與權,積極參與企業涉及職工利益的政策、制度及重大改革措施的研究、制訂,加強對實施過程的監督,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從源頭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2、建立協調勞動關系的相應機制首先,建立三方協調機制。目前在許多企業中,三方機制的格局已經形成,通過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將能夠從整體上對職工權益加以維護。集體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為依法維權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要推行勞動爭議處理新機制,試行建立勞動法庭,仲裁與訴訟實行分軌制,強化仲裁工會的作用等相關制度。在工會組織中,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開展全方位的對職工的法律援助和咨詢服務工作。再者,建立健全職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通過發揮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達到維護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和權利目的。3、實施送溫暖工程,幫助職工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從1994年開始實施的送溫暖工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在實施送溫暖工程中,全國大多數地區和城市實行了“特困證”制度,使特困職工家庭在購買生活必需品、子女上學、就業、住房、醫療等方面享受適當政策優惠,解決了困難職工生活中的實實在在困難。例如,淮南日報社工會認真開展送溫暖工程,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積極給報社困難職工、傷病職工送去溫暖,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受到了好評。

三、改革完善工會工作機制

1、理順工會組織結構體制中國工會的組織體制是以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地方總工會為主的體制結構,它與我國傳統的行政體制相適應。新形勢下,如何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順應多種所有制體制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理順工會的組織結構體制,是當前工會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工會應著重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從宏觀上應加快新建企業工會的組建,把所有勞動者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中來,提高工會對勞動力市場的控制能力,真正發揮工會的職能。從中觀上,使工會組織機構的設置與工會履行基本職能相適應。從微觀上改變工會的工作方法,工會要勇于創新,吸收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或產業的經驗,推動我國工會工作的發展。第二,調整地方工會與產業工會的關系。多年來,產業與地方工會職責不夠明確,往往是多頭指揮,重復布置工作,使基層工作難以開展。為此,首先要明確地方工會和產業工會的工作職責重點:地方工會在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職能的同時,突出維護這一基本職能,并對地方各級工會和產業工會實施統一領導。產業工會則側重于強化調查研究,參與本產業職工利益相關政策的制定及職工關心的其它重大問題,抓好帶有產業特性的維權工作。其次,要科學設置工會組織機構。在機構設置上,要根據擔任的任務不同,有所區別地設置工會內部組織機構,例如,省以上的產業工會不直接領導基層,而市以下的工會則直接領導基層,因而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上就應有所差別。2、努力去除工會行政化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許多問題都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方式解決,政府是所有利益的代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政府盡快轉換職能。政府職能的轉換,使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退出市場,職工的權利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從自下而上的社會民主實踐中獲得。只有工會才能自下而上地表達職工利益,因而自下而上的維權方式正是工會職能的一種回歸。當然,政府職能轉換,工會職能的回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工會應努力克服行政化傾向,努力克服工會工作的“官氣”。因此工會應加強內部建設,加快工會體制改革,轉變作風,改進工作方式,克服行政化傾向,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從而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四、將工會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會在為黨和政府排憂解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進行了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制度創新,創建了職工互助補充保險體系,形成了醫療、養老、傷殘、死亡為主要內容的職工互助補充保險體系。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我國社會保障總體設計中,工會的參與完全處于自發狀態,缺乏進入資本市場的法律渠道和法律保障。因此,本文提出將工會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設想,其原因有:在發達國家,均已經達成了“基本保險”、“補充保險”、“商業保險”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然而,目前在中國,盡管社會保險制度在理論上安排了“多層次”的設計目標,但實際上卻存在諸多問題,“社會保險”、“補充保險”、“商業保險”等無法像發達國家一樣走進千家萬戶。所以,以立法形式將“補充保險”,即工會職工互助保險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可以減輕社會保險負擔,使“補充保險”真正成為社會保障的重要補充。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勞動關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加之加入WTO后,情況將更加復雜,勞資關系更加多樣化和激烈化,集體協商解決問題、工資一致性問題、工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與解釋等將日益成為“入世”以后的一種“制度性的沖擊”,對我國工會在企業和社會中的法律地位、社會功能等方面將會出現嚴重的挑戰。將工會納入社會保障總體框架中,并且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制度化,是我國工會解決入世以后出現新情況的有力的法律依據,是未來我國工會地位取向的歸宿。

五、提高工會工作干部的素質

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目前,我國工會許多干部無論是在思想政治素質、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專業知識以及處理復雜矛盾、駕馭全局的能力等方面都與現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根據形勢的需要和領導干部知識素養的現狀,工會干部應著重強化以下兩個方面的學習:1、加強政治思想道德學習思想政治素質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是我們的傳家寶。各級工會干部都要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養一支思想素質過硬的工會干部隊伍。大量事實告訴我們,領導干部信念的堅定,思路的開闊,領導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他們理論水平的高低。2、重視培養,提高領導干部的知識水平首先,加強專門知識學習。專門知識是指工會干部需要有做好工會工作必不可少的專門知識。其次,學習法律知識。工會干部要熟悉和掌握諸多方面的法律知識,特別是要熟悉和掌握《勞動法》、《工會法》等大法,還要熟悉和掌握與自己業務有關的條例、制度、勞動爭議條例以及勞動保險規定等,不斷提高政策水平,自覺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工作習慣。

作者:熊玉華單位:淮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