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人力資源開發對策
時間:2022-04-09 06:14:00
導語:淺析人力資源開發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的趨勢下,人力資源已成為組織取得和維系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是一個關乎組織戰略成敗的問題。這已經是全球的共識。而在中國,一個更緊迫的形勢是,加入WTO在即,探討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對策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要務。
要分析加入WTO后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首先必須分析加入WTO將對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什么樣的環境,也就是說,分析WTO將給中國企業組織帶來什么、造成什么、要求什么,由此才能進而探討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對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加入WTO后,中國將面對一個開放的市場,將直接參與到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受此影響,中國的經營管理將進入一個特殊的時代環境,它具有三大主要特征:競爭激化、迅速變化、高度多元化。
競爭性。加入WTO將帶來更大的競爭,這是毫無疑問的。更多更強大的對手將以更直接的方式,長驅直入,躍上中國經濟舞臺,帶來嶄新的技術,龐大的財力,一流的經營和管理方法,以及空前的競爭威脅。這將對中國現有的企業帶來巨大挑戰,將使中國的企業競爭進入真正國際性的白熱化階段。
變化性。由于激烈的競爭,市場將越發瞬息萬變,不存在任何靜止的東西。變化性,作為競爭性的孿生姊妹,同樣將成為最流行的特征。不思進取,固步自封,或者難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就必將被淘汰。
多元化。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的另一個必然趨勢,是匯聚各種經營性與非經營性要素,單純性的環境和單一化的條件不復存在。當這一趨勢隨WTO進入中國后,以往任何一種經營管理模式都將顯得單薄。沒有應對高度復雜性、多樣性的準備,將難以駕馭局面。
由于上述三大特征,中國在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所有領域都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轉移,以適應競爭、變化和多元化的環境。本文將從以下八個方面討論相應的新對策。每一個方面都是圍繞競爭性、變化性和多元化展開闡述的。
1.人力資源規劃
為了適應競爭環境,人力資源規劃仍須進一步加強成本控制,包括提高個體工作效率和減少冗員,尤其是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壓縮人力成本規模。然而,更有前瞻性的做法,是雇傭超前型人才,或者說,聘用未來型人才,這是使組織提前跨越時代的關鍵。
面對變化的環境,傳統意義上的工作分析可能成為陳舊的手段,有機而靈活地組織工作、流動而富有彈性地設計工作將成為新的潮流。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在過去成功地實踐了這一模式,得到學術界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和首肯。
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人力資源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多樣性。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市場將越來越國際化,本地人力資源將面對國際性競爭,這將給人力資源規劃提出全新的課題。
2.招聘與選拔
抵御競爭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是提高人員招聘與選拔的效率和成功率。高標準選拔人才是贏得競爭的基礎,而科學精確地篩選人才是獲得高質量人才的保障。那種隨意對待招聘選拔而期望勝出的態度,是不理智的。在發達工業國家,嚴把進門關,人事甄選科學化,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事情??梢灶A言,基于心理測量學的精確化的人事測量與評價將成為時尚和基本程序。
由于迅速變化的競爭環境,人事招聘必須善于為組織提供具有應變能力且富有組織承諾的人,特殊的甄選技術應得到深入開發和運用。而這一方面也和組織所面對的多元化環境相關。組織越來越依靠多樣化的人力資源勝任各種復雜的任務,因此擁有和使用系統化的甄選評價工具,用現代人事測量技術武裝企業,勢在必行。
3.培訓與開發
面對入世后的環境,雖然日常的工作培訓不可或缺,但培訓與開發的焦點應當主要定位在開發首創精神,培養多樣化技能,提升敬業精神,這是涉及關鍵競爭力的培訓。
應付變化性環境的培訓要領在于強化“特異性開發”和“超前性開發”。特異性開發是指針對特殊行業組織的特殊需要(包括能力與非能力性因素)進行的開發,它強調強化組織的特有競爭力,它能夠抵御變化帶來的混亂和衰退。超前性開發則是強調為未來準備人才,而這是應付變化的最強有力的方法。
結合中國國情、切中中國人特征的開發,將是關注的熱點。尤其是需要關注中國文化特有的某些與WTO、世界經濟一體化不相適應的特征。例如,有研究表明,中國人相對缺乏非真實性思維,具體表現為缺乏或不愿意進行超現實想象。這對培養領導市場的先驅精神和能力來說,是致命障礙。
培訓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因應多元化的需要,由以往更多以工作取向,轉為更多以人取向,因人而不是因任務而異。人都是不同的人,培訓更多針對人而設計,同時,開發人成為優于開發工作的更高境界。
4.晉升與職業規劃
面對競爭環境,晉升作業面對兩難困境,一方面,由于機構精簡和有機化,結構化重組和扁平化,晉升的機會似乎被壓縮;另一方面,在競爭中人們更需要晉升的激勵、來自晉升的職業支撐和應付競爭的前途信心。晉升必須有機地與職業生涯設計結合在一起。強化心理契約,開發多種形式的承諾和支持,是可能的途徑。
變化的環境對組織導致的最直接、明顯的結果之一,是更大的人員流動。缺乏穩定的員工隊伍將可能是未來最基本的特征。組織必須適應這種局面,并著力控制和弱化這種情形。為了適應變化的環境,組織必須加強繼任規劃,準備未來的接班人。中國人更崇尚穩重、平和,而不喜歡也不適應變化。組織必須設法消除這種惰性,在關鍵崗位上尤其要杜絕這種惰性。
至于應付多元化時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優化團隊搭配。人力資源是互動的,個體效率會受到群體的制約。協和的團隊搭配,可達到總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5.考核與績效管理
競爭勢必改寫組織的績效管理與考核規則、標準。雖然績效結果一向是決定競爭輸贏的直接指標,影響這一指標的卻是輸人和執行過程。廣義的績效概念既包括結果,也包括過程。評價是全程的。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只看輸出不看輸入的做法,已經過時,更不科學。然而,過程的評價可能比以往已經很困難的結果的評價更難。有關測量、評價技術的開發必須高度重視,盡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變化性的環境對組織作業的直接影響是造成任務的不確定性。每一個員工都可能隨時面對任務的量的變化和質的變化(工作轉換等),其結果是要求員工具有超常的應變力,并愿意和能夠承擔額外任務。在這種情形下,輸入(員工的能力和動機)往往更重要。
績效概念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拓展到包括員工、組織、股東和社會。而且,即使是在員工這一方面,多元化也使人一事匹配變得空前復雜,績效會成為日益針對個體而勝過針對事務的概念。這個拓展使績效評估更加困難。開發相應的新技術方法是突破績效評價困境的關鍵。
6.薪酬福利
WTO為人力資源領域所帶來的最直接的競爭效果,莫過于薪酬的動蕩。由于所有競爭對手競相支付高于市場平均價格的薪水,價格會滾動攀升。而另一方面,利潤的分配格局會變革,知識智有所值、人才勞有所得的呼聲會越來越強烈,收益將被更廣泛地分享而不是過分集中。組織必須對人力資源采取更嚴肅而慷慨的態度,對人力資本付出更大的投資力度。
同以往不同,在變化的情境中,薪資將更多反映市場而不是工作本身的價值。那種靠工作分析計算工作價值的做法屬于傳統技術時代,而不屬于知識市場化的時代。變化是主導的,是永恒的主題。所有的分析都必須反映動態特性,否則沒有現實意義。
再加之環境以及人力資源本身的多元化,薪酬福利的彈性設計和多軌制將更加流行,其中蘊涵的規則將更加復雜,“分化”現象將更加普遍。值得特別一提的是,薪酬管理中的人文化設計,在這方面,心理學原理而不是經濟學原理起更重要的作用。正如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所說,“對于我們正生存在新經濟中的提法,有一個重要的警告,即它其實是關于人類心理學的?!蓖恚鎸π碌臅r代,薪酬同樣不是純粹經濟學的計算問題,而更主要是人的心理學問題。薪酬的含義將更注重人的價值而不是工作的經濟價值。而這對于主要基于腦力勞動的知識經濟時代,尤其有重要意義。7.領導
面對新經濟的競爭,魅力型領導再度成為業界寵兒。雖然當今許多人蜂擁評說新經濟領導的特征,但從競爭、變化和多元化角度來詮釋,未來領導的魅力主要是來自“首創與進取”、“樂觀而堅定”、“開放而親和”。
首創與進取是鉗制競爭的法寶。首創精神引領組織占取先機,進取精神推動組織不斷變革。需要反思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和計劃經濟體制似乎并不利于培養首創和進取。缺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槍打出頭鳥”……都會成為今后組織適應WTO的障礙。未雨綢繆,盡早啟動系統的開發計劃迫在眉睫。
樂觀而堅定,能預測未來而處變不驚,能耐受高壓和挫折,是領導魅力的另一個支柱。一切都在變化,惟有變化是不變的。領導者必須提升自己的適應力,能面對各種不測而保持自信。
開放而親和是領導魅力中最有人性味的內涵。這也是人本管理取向的要求。富有人性關懷將是領導者取得影響力的主要法寶。開放,能容納各種人、各種思維方式、各種文化習俗,親和,關注而感召下屬,是領導者打動人心的魅力之源。
8.文化
文化是最后也是最困難的策略。無論是環境競爭性,變化性,還是多元化,都要求文化變革,塑造新的文化。這也應該成為文化本身的特性之一。事實上,對于現代組織管理而言,組織文化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被變革。
面對競爭性環境,組織文化必須塑造新價值觀。包括對人力資本、對價值、對管理、對世界經濟、對組織變革的觀點,都需要重塑。新經濟本身就是新價值觀的產物和體現。就象知識經濟與人本管理互為動力一樣,新價值觀和組織成長也是相輔相成的。
變化環境下,文化的功效源自它的引導性而不是跟隨性。文化的變革是文化發展的契機,而只有發展的文化才是可延續的文化(固結的文化只能是日趨凋亡的文化)。在變化之中,必須處理好模糊與精確(模糊的文化適應力強但難于把握)、彈性與剛性(彈性文化適應力強但現實支撐力不確定)、離散與統合(離散的文化適應力強但總體規范性弱)的辯證關系。
由于環境的多元化,文化單一性時代結束,多元組織文化成為必然。不同文化的交融協調,尤其是中西文化的整合,勢在必行。毫無疑問,哪個組織文化融合得最好、最協調、最完美,這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就越好,競爭勝出的機會就最大。否則,文化的沖突碰撞可以使整個組織休克。
對策,可以總結為一個簡表。它可以理解為兩個維度:環境維度和人力資源操作維度。充分理解和把握這兩個方面的關系和相應的操作,關系到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乃至整個組織的成敗。
加入WTO后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環境特征與對策
競爭性變化性多元化規劃成本控制
超前型人才工作分析遭挑戰
有機組合工作,強調流動性多樣性資源招聘與選拔宣傳
高標準
科學精確篩選特殊甄選
組織忠誠系統工具全面培訓開發首創精神
多樣化技能
工作動機態度特異性開發
超前性因人而異(不僅因工作而
異)
差異性與協同性晉升與職業規劃滿足心理期望
職業關懷準備未來的接班人
繼任規劃團隊搭配考核與績效管理過程—結果并重額外任務,超常應變力因人而異
對事更對人薪酬福利高于市場價格
利潤平均化分享反映市場而不是工作本身彈性設計,多軌制
人文化設計領導首創性,進取性預測能力、控制力
處變不驚、壓力耐受性開放性,包容性
人性關懷文化新價值觀引導而不是跟隨
模糊性與彈性,一致性
人文關照交融協調轉
- 上一篇:衛生局整頓經營工作總結
- 下一篇:城區衛生局創衛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