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的特點與防范

時間:2022-12-19 11:26:53

導語:行政執法的特點與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執法的特點與防范

本文作者:黃笑工作單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人民檢察院

“人治”思想殘留影響。中國社會很多人和事都習慣于靠“人治”解決,歷史殘留的“人治”理念始終難以抹去,甚至不少行政執法機關的領導,在執法中也習慣于“人治”方法,不重視按照法定程序操作,一些本該按法定程序處理的問題,最后卻以個別領導一句話定調處理,擾亂了行政執法工作“法制”建設的進程?!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頒布實施后,規定了執法程序,行政執法工作有了一定進步,但是一些行政執法機關還是有被動應付、消極履行的情況存在。當然,要消除“人治”思想殘留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只有始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理念,把國家的行政活動納入法制軌道,用法律的規范性、民主性、科學性來約束行政行為的隨意性、集權性、主觀性,才能最終實現科學規范、廉潔高效的行政執法機制。不良社會環境因素對行政執法工作的影響。當今社會,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對行政執法人員還是有著較大的影響,追名逐利、講求享受的思想侵蝕了某些行政執法人員的頭腦。部份執法人員忘記了“執法為民”的宗旨,把執法權當作謀取部門和個人利益的工具,依仗權力踐踏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循私舞弊、貪污腐敗、以權謀私、欺壓百姓。社會上一些從事制假走私、偷稅漏稅、私挖亂采等違規違法活動的人員,千方百計在行政執法隊伍當中尋找保護傘,用金錢、美色等各種方法拉攏腐蝕執法人員。個別行政執法人員被他們的糖衣炮彈擊中,成為違法犯罪分子任意驅使的工具,為他們的違法行為大開綠燈,甚至和他們同流合污,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這些人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是侵入黨和國家肌體的毒瘤。對于行政執法腐敗,必須加大預防和打擊的力度。行政執法體制混亂的影響。行政執法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的部門,本應該吃“皇糧”,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一些較基層的執法單位、執法機構實行的是“自收自支”,或者部份協勤人員“自收自支”,罰款、收費直接與本身的經濟利益掛鉤,多罰多收多得,少罰少收少得,這就勢必造成有些單位或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亂收費、亂罰款,甚至有些單位完全靠罰款而生存,這些亂罰亂收的款項管理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最后部分資金落入個人腰包也就在所難免了。這種行政執法體制管理上的混亂也是造成行政執法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活動不夠公開透明,對這種公權力的監督制約不夠。行政執法監督是嚴格、公正執法的保障。行政執法權同其他權力一樣,缺少監督制約就會被濫用,最終必然產生腐敗。為什么一些違法執法行為得不到糾正,為什么在行政執法活動中貪污腐敗、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濫用權力現象屢禁不止,一是執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力度不夠,一些行政執法機關還沒有建立規范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案件的立案、審批、決定等還很不規范。其二是行政執法行為、執法結果不夠公開透明,缺乏外部的、公眾的監督。

加強行政立法,促進法制建設立法是執法的基礎。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嚴格規范行政執法主體的執法行為,從法律上減少行政執法主體侵犯公民權利和實施其他違法行為的可能性。要制定和完善行政強制方面的法律,使行政執法主體的行政強制行為有法可依,減少由于立法不足或立法界線不清而導致執法侵權現象的發生。通過不斷的法律層面的建設,對行政執法中的各種違法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減少行政執法行為的自由裁量度,才能最大限度遏制行政執法腐敗。合理設置執法機構依法劃分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權限,科學合理設置政府機構,實現政府職能、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一些隸屬關系顛倒的執法機關,應該加以糾正;對于可有可無的執法機關,必須精簡。要明確界定行政執法機關權限,明確各部門工作任務、職權范圍。部門之間、部門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關系劃分等,都應作出明確規定,認真執行。職責權限、業務分工明確了,管理中的政出多門現象就會減少,同時也避免了執法中的職責重疊,最終才能消除“有好處都管,無好處都不管”的現象。建立健全行賄犯罪檔案的查詢和管理從目前行受賄犯罪越來越突出的情況看,社會上存在一種危險的趨勢:行賄犯罪正在對社會風氣和法律秩序造成越來越大的危害。一些行賄者越來越主動而肆無忌憚地向“目標人”發起猛烈的進攻,行賄者的凌厲攻勢“喚醒”了受賄者的受賄意識,“催化”了受賄者的受賄行為,惡化、毒化了社會經濟生活和交易環境。我們的相關部門,如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關、行業主管機關等必須行動起來,緊密協作、聯手對違規違法、拉攏腐蝕干部的企業、個人建立廉政檔案、違規記錄,使其違法犯罪行為成為永遠不可刪除或變更的記錄,并接受有關單位和機構的查詢,形成社會監督。還要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對違規企業、個人進行降低資質或信譽分等處罰。對屢教不改的企業、個人加重處罰,實行一票否決,嚴格執行市場禁入、中止業務、消其參與招投標的資格等處置。這樣大幅度提高企業、個人違規違法的成本,迫使這些人想靠行賄牟取不正當利益之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行政執法腐敗也就沒有了市場。2006年起,全國檢察機關普遍建立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2012年2月,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正式全國聯網開通。這個系統的建立,在預防賄賂犯罪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目前對非罪行賄行為是否錄入行賄檔案存在爭議。由于司法實踐本身存在對行賄人不入罪處理的慣例,導致大量的行賄人沒有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而目前檢察機關的行賄檔案查詢系統也排除了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處理的行賄人和法院雖然認定存在行賄行為,但并未追究刑事責任的行賄人,導致大量行賄人未能被錄入系統,使該系統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建立更完善的系統和相關的處理監督制度,是遏制行政執法腐敗必須進行的工作之一。完善制度和機制,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從主觀上、從行政執法人員思想道德的培養上來遏制行政執法腐敗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根本的解決途徑只能是從制度上、從監督管理上下功夫。1、依法加強人大的法律監督,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機關和行政領導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述職制度和人大及其常委會對行政執法機關質詢制度、執行法律檢查制度和執法評議制度。通過聽取行政執法機關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執法工作匯報并深入基層和廣大群眾中調查了解行政執法的過程和結果,發現查找存在問題,督促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公正執法。2、充分發揮各級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由于政協委員大多來自于各派、無黨派和知識分子、非公經濟人士,他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更具針對性。逐步形成政協委員監督評議機制,從各方面多角度對行政執法工作進行民主監督,也是遏制行政執法腐敗的措施之一。3、加強人民檢察院和法院的司法監督。人民檢察院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有權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活動進行監督。檢察機關應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拓寬監督渠道,改進和完善監督方式,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行政執法權力。應向前延伸法律監督的觸角,建立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案件的查詢制度,根據某一時期行政執法方面的一些熱點問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查詢行政執法機關某一時期的執法情況,對發現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及時采取專項治理措施。人民法院對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公正判決后,對違法行政行為也要認真分析研究,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幫助行政執法機關規范程序、正確適用法律法規,盡量減少或避免出現違法行政。4、同時還應加強紀檢監察等專門監督機關的工作,加強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全社會共同協力才能最終遏制行政執法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