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責發生制監督財政資金運行論文

時間:2022-05-14 04:55:00

導語:權責發生制監督財政資金運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權責發生制監督財政資金運行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客觀必要性及好處;對實施權責發生制改革的幾點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長期以來收付實現制一直是世界上各國財政管理主要采取的確認基礎、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政府預算中采用了權責發生制、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政府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分工日益明確清晰、加強政府審計和社會監督的需要、我國現行預算會計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準確核算國債,適應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與國際接軌,進行國際間對比的需要、借鑒他國經驗,結合本國國情,逐步推進改革、加快相關法制建設,保證權責發生制改革順利實施、加強政府審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克服困難,加強宣傳,使權責發生制深入人心、推進政府會計教育,為權責發生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等,具體請詳見。

長期以來收付實現制一直是世界上各國財政管理主要采取的確認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一直采用收付實現制。凡本期收到的款項作為當期的收入,本期付出款項的作為當期的支出或費用,而不論收入和支出應歸屬的具體期間。由于收付實現制存在著許多弊端,不能很好地反映和監督財政資金的運動和執行效果,不能充分發揮預算控制的作用。近十年來,在“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推動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政府預算中采用了權責發生制。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已經完全采用了權責發生制,英法及東南亞等國的改革速度也極為迅速。我國目前仍采用收付實現制,但大勢所趨,權責發生制已成為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客觀必要性及好處

(一)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過程之中,政府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分工日益明確清晰,政府不再是分配資源、完全管制的角色,政府職能正逐步轉向為社會共眾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務、管理等公共物品。要實現這一轉變,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如何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政府會計信息,正確科學的反映和監督財政資金的運動。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能夠更好的核算政府的財政收支,區分收益性支出于資本性支出,使之在相應的會計期間配比,有利于更好的考核政府的業績及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

(二)加強政府審計和社會監督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大,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財政收支規模日益擴大,同時政府審計的地位和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政府審計對于維護政府經濟秩序,反腐倡廉,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政府審計仍局限在財務收支的層面上,而西方國家的審計則是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兼顧,這也是我政府審計的發展趨勢。然而,我國現行預算會計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會計標準是政府審計的重要依據。如果仍采用收付實現制,必然會影響到審計的標準和質量,影響真審計監督職能的發揮,甚至影響到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的建立和運行。

此外,社會公眾的民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希望更多的了解政府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受托責任的履行。也只有進行權責發生制的改革,才能提供更充分的會計信息,適應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

(三)準確核算國債,適應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大量發行國債,財政風險加大。在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基礎的條件下,財政預算會計將舉借國內外債務作為一級政府的預算收入,在借款安排支出的同時又將其作為該級政府預算支出,這樣做不能全面反映債務的借、還以及利息支出情況。但如果采用權責發生制,則可以對政府債務進行全面合理的確認和計量,如實反映預算的執行情況,防范財政風險。

同時,在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政府擔保、養老金拖欠以及資產折舊等許多非現金交易和事項。在權責發生制下,這些交易和事項的確認和計量成為了可能。

(四)與國際接軌,進行國際間對比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權責發生制為標志的政府會計改革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半數以上成員國已經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權責發生制。我國是世界上大多數經濟組織的成員國,遵守國際的公認規則是一個大國應盡的義務。同時,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報表,也有利于進行國際間的比較,找出缺點與不足,進一步提高政府的管理運營水平。

二、對實施權責發生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借鑒他國經驗,結合本國國情,逐步推進改革。在世界范圍內來看,完全實行權責發生制的國家畢竟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國家都是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我國的權責發生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仍不完善的現狀。改革可以搞試點,先從一個縣做起,再逐步向全省、全國推廣;或是部分會計核算項目先引入權責發生制,再進行全部會計核算項目的核算變革。

(二)加快相關法制建設,保證權責發生制改革順利實施。從西方各國改革的經驗教訓來看,一個健全的法律環境對改革成敗至關重要。我國的法制還不健全,規范預算會計的主要有會計法、預算法以及相關的會計制度。并且其中的一些規定與權責發生制是相悖的。因此,必須加快制定修改相關法律,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使權責發生制的改革可以有法可依。

(三)加強政府審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政府審計主要是從政府內部對財政收支進行監督和制約,在權責發生制的改革過程中,為保證政府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保證改革的效果,可以建立這樣的一種制約機制——即政府的財務報告只有在經過國家審計部門的批準后,才可以正式遞交人民代表大會和向社會公眾披露。

公眾監督則主要是從政府外部對財政收支進行監督。政府必須向公眾公告年度收支計劃和目標,公告財務報告和資金使用的詳細情況。有了公眾的參與,更容易發現改革中的不足,及時糾正解決問題。也可以獲得公眾的理解與支持,有利于將改革進行到底。

(四)克服困難,加強宣傳,使權責發生制深入人心。從西方國家權責發生值得改革歷程來看,改革初期往往遭到政府官員、公眾、甚至部分經濟學者的質疑,給改革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國必須加大宣傳的力度,使人們了解到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好處以及怎樣改革,使人們充分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更新觀念,減少改革的阻力。

(五)推進政府會計教育,為權責發生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當前,在我國的會計教育中,無論是在學歷教育還是在職業教育方面,政府會計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我國的高等財經院校會計教育中,基本上不開設政府會計課程,個別院校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但因為不是必修課并且課程講授枯燥,得不到學生的重視,效果也不好??梢哉f,近幾年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政府會計教育。在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定教材中,預算會計只有極少的內容,在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中,預算會計的內容更是一點都沒有涉及。因此,在改革過程中,教育應當先行,相關部門應當組織人員編寫高質量的教材,為改革的深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