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事件看公共政策管理應對機制
時間:2022-10-09 02:48:26
導語:從網絡事件看公共政策管理應對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政策運行系統構成
網絡事件管理中政策運行系統構成主要包括:政策主體、政策客體和政策環境。(1)網絡事件管理中的政策主體在網絡事件管理中,政府無疑是最主要的政策制定者,是網絡事件管理中的政策主體。網絡事件不一定僅限于發生在網絡上,它是現實社會矛盾激化,然后再網絡中得到引爆,廣泛傳播。(2)網絡事件管理中政策的客體政策客體毫無疑問就是網絡事件本身。在網絡事件管理過程中,要了解該事件的性質特點,了解它所涉及到的群體需要和利益,才能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發揮政策積極作用,實現目標。另外網民也是網絡事件政策客體。網絡事件發生后,在互聯網時代被網民迅速傳播后,給政府施壓。(3)網絡事件管理中政策環境網絡事件常在短時間內“積聚引爆”,大范圍的傳播?;ヂ摼W“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每個網民都是面向大眾多向傳播,這種高密度、高強度的傳播可以是一個普通事件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傳播能量,對于政府部門政策過程帶來挑戰。
2.政策過程模型
網絡事件管理政策過程模型有四部分構成: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監控和政策評估與終結。(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的程序有問題發現、目標確立、方案設計、方案評估、政策合法化。在網絡事件管理中,政策制定機構就是各級政府部門。正確有效的政策是網絡事件危機得以消除的基礎。(2)政策執行由于政府網絡事件管理所涉及的某個社會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如果政策執行不能有效處理,事件可能會受到更多網民的關注,引起更大的社會波動。同時,在關于網絡事件的任何一個政策方案都暗含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一旦最初的政策方案發生失敗,迅速的考慮替代方案,保證政策執行順利進行。(3)政策監控政策監控是對政策的制定、執行、評估等活動進行監督控制并加以完善和調整的過程。政策監控的目的在于保證政策各系統的順利運行。在網絡事件管理過程中,政策監控非常復雜,常規的監控方法無法滿足需要,政府要充分調動各種監控力量,對反映的問題及時做出回應,糾正偏差。(4)政策評估在網絡事件處理完后,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政策進行全面地分析和總結。政策評估是依對政策的效率、價值等進行判斷,從而決定政策修正、調整,為今后同類事件提供依據和參考借鑒,實現有效配置資源。
二、網絡事件管理中我國政府公共政策應對機制存在的問題
1.政策制定中信息子系統建設落后
目前,我國關于網絡事件的政策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壟斷大量的信息資源,但并沒有行成一個完善的“收集、處理、傳遞、保存”體系,即便擁有大量的資源,但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存在“信息鴻溝”,獲取信息渠道狹窄,收集信息有限。信息的滯后性和因受到其它因素影響而造成的失真變形,使決策環境異常惡劣、險峻。加之政府對處理網絡事件的決策很多屬于非程序性決策,事件往往是首發或突發,使政府決策的科學民主化面臨極大的挑戰。
2.政策執行中溝通表達機制不完善
網絡事件的公共性、傳播迅速性等特點,要求政府在網絡事件爆發的開始、處理網絡事件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及時溝通,公開、透明地向公眾披露有關事件的信息,降低公眾獲取信息的成本,穩定公眾情緒。但是,我國網絡事件信息的傳播通常嚴格控制在相關的政府政策決定部門和技術專家之間,往往會出現由于溝通不夠,公眾無法獲得真實的政策相關信息,加重恐慌情緒并對政策產生誤解,給網絡事件妥善處理帶來不利的影響。
3.缺乏有效的監控和評估體系
對網絡事件的監督作為政策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貫穿公共政策的全部過程。雖然我國的政策監督機制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但是目前網絡事件管理中公共政策的監督機制正處于發展和完善階段,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和漏洞,如行政監督體制不完善,不能實現自我有效監督;權力機關監督的力量弱小,形同虛設;社會和輿論監督制度不規范,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專門監督機構缺乏獨立性等導致監督功能弱化,影響了監督的力度和實際效果。
三、我國網絡事件政策體系的構建
1.依靠信息子系統,擴展信息渠道
信息子系統要為公共決策提供準確、及時和適用的信息,為政策過程服務,保證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執行,以取得預期目標,這就要求信息系統的高效運轉。網絡事件管理信息子系統包括:資料系統、研究系統、咨詢系統、預警系統、反饋系統信息技術的應用平臺等。資料系統收集網絡上有效的資料,通過研究系統,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系統研究,發現問題要及時向有關政府部門通過反饋系統進行反饋事實,通過龐大的咨詢系統,拓寬信息來源,對缺失的信息進行補充,提出專業意見,如果某個問題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通過預警系統,向有關部門反饋意見,提出解決的政策。
2.建立網民和政策主體相結合的信息溝通機制
加強政策主體與網民之間的溝通,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網絡事件信息披露機制。一方面,可以利用官方渠道開展政策宣傳,發現可能導致網絡事件發生的各種潛在因素,而且在網絡事件過程中,官方的溝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傳遞可靠信息、疏導公眾情緒。通過各種官方媒介,打造良好的溝通的路徑,如辦好政府網絡、地方網絡論壇、政務微博微信、領導網上信箱等方面,向群眾進行政策宣傳,使公眾了解政策目標,政府的態度,了解政策進展,緩和公眾的緊張情緒,得到公眾的認可和信任,避免出現“塔西佗陷阱”,打造有利的政策環境,使政策順利執行,為政策監督評估提供條件。另一方面,通過媒體和公眾的監督,為監督主體和客體之間提供一個寬廣的空間,讓公眾意愿順利表達,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反饋信息,從根源上杜絕網絡事件的發生。
3.完善網絡事件監控評估體系,健全網絡事件問責機制
在網絡事件過去之后,需要根據政策制定的目標,進行政策評估、分析。根據結果總結經驗,為今后的網絡事件管理活動提供依據,同時也完善了網絡事件管理政策體系。如建立問責機制和標準。包括在網絡事件管理的政策制定、執行、監督過程中,政策主體履行職能的優劣程度,對整個網絡事件的起因,處理情況,公眾的反應,網絡媒體的應對等等。這些都應該作為問題的內容,以法律規則的形式制定下來,杜絕問責的不徹底性和隨意性,規范問責程序,是問責公正、規范、操作性強。讓問責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四、結語
網絡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影響力大,使我們需要給予密切關注。它的不可測性和不可控性,使我們很難有效的預防和避免。政府在網絡事件管理過程中要不斷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科學民主性,政策執行的有效性,通過提高公共政策評估監控的合法性,完善網絡事件管理中公共政策機制,提高網絡事件管理能力。
作者:劉曉研單位:南陽理工學院
- 上一篇:公眾參與下的公共政策論文
- 下一篇:獨立學院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