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管理學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07 08:29:23

導語:旅行社管理學課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行社管理學課程教學論文

一、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簡介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指以富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情景為基礎,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1]。這種教學方法包括三層基本要素:任務、教學目標和情景。任務是載體,必須與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密切相關;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理解或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情景是任務完成時的結果或作品。教學目標決定任務的設計和情景的設定,任務設計和情景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2]。該教學方法主張從問題探索入手,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在學習形式上主張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該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程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探索者,教師是課程教學的任務制訂者、學習引導者和結果評判者。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主要環節:分解知識點———明確任務———完成任務———評價任務。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充分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教學知識點,通過任務來誘發并加強學習者主動學習,任務的完成會使學習者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以上各個環節中,對學生而言,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更主動地進行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回顧與積累,更積極地參與整個課程教學環節,更認真地收集、整理信息并分享各項任務;對教師而言,則需要熟悉并細化整個課程專業知識與技能點,并時時關注旅游市場態勢,將行業新的熱點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還需要不斷揣摩課程授課方式,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適用條件分析

通過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并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突出特點,其中任務是前提,學生自主學習是必要條件,達成教學目標是結果。因此,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至少需要以下三個具體條件:(一)教學任務設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具體的教學任務是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任務的設計一是要能結合課程教學重點以及市場熱點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偏重于實踐操作的內容為課程教學任務;二是必須明確教學任務的實施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三是必須準確表明學生參與任務的內容、要求以及任務完成的評價依據。(二)師生需要有充分的輔導與自主學習時間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顯著特征。與教師為主導、傳統的填鴨式、按知識的系統性講授方法不同,任務驅動式教學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過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每個任務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均暗含課程知識與技能。于教師而言,要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熟悉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每一項教學任務,及時指導并反饋學生的疑問與困惑,組織與評價任務完成情況等。于學生而言,理解與分析每一項任務、收集整理與任務相關的數據資料、與老師探討交流、自己獨立思考或與隊友分工合作、探索解決任務的途徑、完成并完善課程任務等都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做保障。(三)任務的完成應有明確的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重要環節,是師生互動中的有效溝通機制。形成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所進行的活動,這些活動為教學活動的改進提供信息,當評價確實被用來調整教學,滿足教學要求時就稱為“形成性評價”[3]。國內也有學者指出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性評價。課程任務的形成性評價,其評價主體既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其評價內容既可以從任務過程、知識與技能、成果展示形式、團隊分工合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設計具體的評價標準;其評價方法既可以是自評、小組成員內互評,也可以是小組成員外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形成性評價能使學生從多方面獲得啟示,從而學習同伴優點,改進自己不足,激發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使教師能及時反思教學任務設計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是否反映了學科發展的前沿或者市場熱點;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激發了學生思考,學生是否理解教學內容;具體考核評價指標是否明確反映了教學任務的內容,是否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等等,從而改進教學。

三、旅行社管理學教學任務的設計

旅行社管理學的教學任務必須從偏重于實踐的層面,從學生視角,依據學生既有知識體系與理解能力,結合旅游學科前沿與旅游市場熱點,對課程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方式進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設計強調以下三點:一是以現有的旅行社管理學涉及的經濟、管理、營銷理論為基礎,基于旅行社產業發展規律與特征,系統整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實踐技能;二是根據課程章節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將重點知識或職業技能歸納成1至2個教學任務;三是每個教學任務,列出詳細的任務解讀與評價內容,其中暗含旅行社管理知識與技能,并結合實例或案例具體分析應用。具體教學任務見表1。從表1來看,旅行社管理學課程教學任務的設計與教材相比,精簡而清晰,其不同之處在于:一是課程任務是課程知識與技能的橋梁與紐帶。每一項重點強調的知識與技能都設計成具體的教學任務,成為課堂上或者將來分析和理解旅行社運營與管理的工具。二是在所涉及的11個章節中,既有旅游學科的前沿研究(旅游者在線行為),又有旅游行業熱點關注領域(在線旅游信息、在線旅游業態、在線旅游分銷);既有傳統旅行社的理論分析(旅行社選址、服務環境),又有網絡旅行社的現實了解(在線旅行社分銷);既有旅行社管理知識理論(旅行社產品理論),又有旅行社職業技能要求(旅行社產品設計、報價)。旅行社管理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經過旅游管理2012級、2013級、2015級(2014級為兩個行政班級合班上課,班級人數多而未采取樣本)三屆學生的實踐教學驗證,旅行社管理理論與實踐技能通過一個個教學任務得到鍛煉,能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轉為主動搜索信息、探討交流、形成成果、課堂分享的學習過程。

四、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施

旅行社管理學總計11章節教學內容,48個學時,16次課,設計13~15個教學任務,課程教學安排在第四學期,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管理學、基礎旅游學、旅游經濟學、旅游市場營銷等專業基礎課程,因此教學中涉及的理論分析任務均是基于以上專業基礎課程已學的內容,通過任務設計結合旅行社行業讓學生們進行解讀,并結合實例進行解析。職業技能要求的任務設計,均突出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既可通過網絡查詢獲取數據與信息分析,也可實地走訪調查了解企業及員工行為。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遵行以下教學流程:提出實際問題———教學任務解讀———組建任務團隊———分析視角提示———完成教學任務———展示教學任務———評價教學任務———研討學習鞏固。以下詳細解讀其中的四個流程。(一)教學任務的解讀提出實際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探究為什么,讓學生明白理論教學就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服務的。旅行社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理論分析來探討并解決。為此,提出相關教學任務。任務在課前基本設計完成,在授課分配任務時可根據學生的情況略做調整,一般提前3~5周任務。比如在第一次課,首先向學生們介紹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并第一次教學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有任務解讀、具體要求與評分標準。下面以第二項教學任務為例進行解讀。旅行社注冊成立后,對旅行社門市經營場所布局設計和軟環境營造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門店是影響游客的視覺和心靈的地點,也是旅行社品牌形象展示的場所,甚至關系到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成敗。因此,旅行社應重視其門市經營環境營造,網絡旅行社同樣亦如此。在此,要求四位同學,兩兩分組,通過收集資料,分析討論,以包含數據、文字、圖片、照片或視頻等的PPT形式,向其他同學展示某傳統旅行社門市或某網絡旅行社的選址與服務環境展示,并于第六次課對其進行解說。講解時間不超過15分鐘。此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點:一是旅行社既包括線下旅行社也包括線上旅行社;二是線上旅行社與線下旅行社均有經營環境的具體規定與要求;三是通過調查后展示具體旅行社的選址、環境展示實例;四是形成PPT展示成果,并且成果包含有數據、文字、圖片、照片等要素;五是成果分享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二)教學任務的團隊組建任務教學的團隊組建方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單獨完成某項任務,如旅行社產品理論,細分為旅行社產品與旅行社產品生命周期兩個理論,均基于已學知識,因此設計為單個學生完成;第二類是指定兩個學生完成任務,比如旅行社分社設立的法律規定及政策要求、旅行社選址、旅行社服務環境營造等,這類任務是基于相應的法律條文及政策規定,結合旅行社實例或案例進行分析解讀,兩兩溝通交流,相互激勵與補充,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第三類是由某位學生選定任務后,自行組建2~3人的團隊共同完成在線旅行社分銷、旅行社信息管理等章節內容的任務設計。此類任務,主要是通過網絡或實地調查完成任務,選定任務的學生類似于隊長,由他負責教學任務完成的組織、分工等工作,隊員在隊長的帶領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務。任務后,接受任務的團隊可能隨時會有問題或疑問向任課老師提出或咨詢,老師應當給予及時的回復與指導,以促使學生能及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三)教學任務的展示與評價及時、有效地評價課程教學任務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反思。教學任務的評價依據任務的成果形式不同而有異,成果形式主要包括研究報告、策劃文案及PPT展示。以研究報告、策劃文案為成果的由任課老師進行評估,比如研究報告應當包括調查時間、地點、方式、內容,各隊員的分工及負責的內容,隊長職責及所起的作用,報告的執筆人、完善人等,以供任課老師參考。PPT展示依據評價指標或評分表由學生評分員評分,學生評分員由其他不同任務團隊隨機抽出五人組成,成績由評分員給出,交由統分員匯總,任課老師課堂觀察、監督并點評。以任務二為例,共分四個評分項目:隊伍情況、講解內容、PPT制作與講解印象,每個評分項目賦予相應的分數,每個評分項目設計二至三個具體評分標準,每個具體評分標準有相應的計分區間。(四)研討學習鞏固最后,結合分享的教學任務,老師會重點解釋教學任務中涉及的課程知識點,并結合現實案例與學生互動探討,促進學生在研討中學習和消化具體的理論知識。對于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教學任務完成后,老師會布置課后思考題,讓學生繼續學習并鞏固。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流程中,學生或者個體參與,或者團隊協作,讓學習在“啟發———交流———分享——評判———總結———研討———鞏固”中依次完成。學生完全參與課堂教學,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團結合作的精神,據學生反映,任務教學法的確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能力與知識應用的能力。

五、結論

旅行社管理學課程中的任務驅動式教學,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接納者,而且提升了學生調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鍛煉能力,教學效果比較好。當然,該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中仍然存在以下有待改善的地方:一是如何將“任務”的設計更切合課程理論與行業熱點;二是如何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三是如何合理區分團隊績效與個人績效;四是如何確保師生之間的無障礙充分溝通。上述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

[2]吳德群.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基本內涵與實施條件———以《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為例[J].百色學院學報,2016(2):130-133.

[3]劉桂芝,李婧.完善本科生課程評價體系激發師生聯動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2(Z3):52-54.

作者:陳小春 陳志輝 單位:1.湖南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2.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