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發展研討論文

時間:2022-04-16 11:04:00

導語: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發展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發展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現有的衛生籌資機制問題分析;確立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公平籌資機制和恰當的籌資渠道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建立一個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衛生籌資機制、衛生籌資公平性差、衛生資源分配失衡、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基本衛生保健機構發展缺乏可持續性、醫療機構為了追求醫院利益最大化,不斷誘導醫療消費、滿足更多社會成員更多的醫療衛生需求、稅收籌資模式、社會醫療保險籌資模式、我國非正規部門就業居民較多、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投入、政府優先發展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本文對我國現有的衛生籌資機制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籌資機制應選擇國家稅收籌資模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居民個人現金付費為補充,確?;拘l生服務籌資充足、有效、公平、穩定、可持續,并最終實現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目標等建議,對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發展做了一些理論性的思考。

關鍵詞:基本衛生服務籌資機制

我國基本衛生服務指的是:由政府組織的,覆蓋城鄉居民的,依托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提供的,適應經濟發展階段和政府及個人承受能力的,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這里的公共衛生機構包括:衛生監督機構、疾病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品乐卧海ㄋ?、站);基層衛生機構則是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在現有體制中嵌入一個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或稱之為國家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其基本思路是:依托各級專門公共衛生機構和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農村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共同構成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財政投入,按照確定的服務項目(體現為選定的診療手段和基本藥物),向城鄉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免費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只需要個人分擔少量成本的基本醫療服務。對于貧困人口,需要個人付費的部分給予減免。

我國基本衛生服務要持續穩定的發展下去,關鍵是建立一個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衛生籌資機制。有了穩定的籌資機制,基本衛生服務就有了良好的發展背景。因此,筆者對我國現有的衛生籌資機制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籌資機制應選擇國家稅收籌資模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居民個人現金付費為補充,確?;拘l生服務籌資充足、有效、公平、穩定、可持續,并最終實現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目標等建議,對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發展做了一些理論性的思考。

一、我國現有的衛生籌資機制問題分析

20多年來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發展,我國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成效。從總體上看,基本解決了衛生資源短缺問題,衛生總費用迅速增加,衛生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解決人們的主要健康問題的技術和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就醫環境有了顯著改善。但是,醫療衛生領域依然問題多多,其中,衛生籌資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長期以來,我國衛生籌資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宏觀的衛生籌資戰略和公平的衛生籌資機制。衛生籌資結構性問題突出,衛生資源分配失衡、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存在著政府投入不足和個人現金付費太高、個人籌資負擔過重等問題,最終導致衛生籌資公平性差、效率低下和缺乏可持續性等結果。

1、衛生籌資公平性差

我國衛生籌資體制是以直接付費為主的混合籌資體制。目前,個人直接付費占了絕對比重,而世界上絕大數國家通過政府公共籌資占比超過50%以上。

城鄉基層衛生組織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最重要的服務提供者,基層衛生機構是方便群眾就醫,同時也是低收入人群就診比例較高的機構。但是政府公共籌資對基層衛生機構缺乏政策和財政支持,多數基層衛生機構生存困難,影響了貧弱人群對基本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在現有財政體制下,衛生籌資以地方籌集為主,中央雖然對貧困地區有轉移支付,但強度不大,據了解經濟不發達地區人均財政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20%—30%左右,財政能力的差異必然影響到衛生投入的平衡性,衛生籌資公平性差。

2、衛生資源分配失衡、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在政府稅收、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衛生資源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資源配置和使用缺乏有效性,政策目標針對性不強。其結果導致衛生資源過多的流向城市大醫院,衛生資源過渡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高層次醫療機構,資源分配失衡,效率利用低下。

城鄉之間、地域之間,預防與治療之間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同收入人群在醫療服務利用上缺乏公平性。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資金匱乏。致使公共衛生機構職能錯位,過度依賴有償服務,導致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不足。

在現有的城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財政補償機制下,醫療機構自主經營,利用貸款和其他融資方式購置高端醫療設備,雖然一方面提高了醫療診斷水平和治療能力,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大量資源,如果速度過快,比例不當,將導致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的降低。

3、基本衛生保健機構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相對于高層次醫療機構,我國基層衛生保健機構面臨著更大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作為農村三級衛生保健服務網絡的樞紐的鄉鎮衛生院和承擔著50%以上的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的村衛生室,由于政府對這些基層衛生機構缺乏政策和財政方面的支持,到使村衛生室主要靠賣藥生存,其功能逐漸演化成藥店,綜合性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越來越淡化,鄉鎮衛生院設施條件差、衛技人員素質低,導致提供的衛生服務質量不高,病源流失較大。長此以往,很難把基層衛生機構建設成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的衛生機構,基本衛生保健機構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政府稅收、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衛生資源籌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醫療衛生機構向患者收取醫藥費用,導致個人現金付費的過度依賴。據有關專家統計2005年我國個人現金衛生支出已占衛生總費用52%,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個人現金支付占衛生總費用比重超過50%,將導致衛生服務利用的極端不公平,嚴重影響和制約低收入人群對基本衛生服務的利用,極易引發因病至貧和災難性衛生支出等嚴重后果。

公立醫院利用貸款和其他融資方式購置高端醫療設備和修建病房大樓,雖然一方面提高了醫療診斷水平和治療能力,改善了就醫環境,但是另一方面巨額的融資因為政府衛生事業費的投入不足,只得靠向患者收取醫藥費用來償還。在這個過程中,醫療機構為了追求醫院利益最大化,不斷誘導醫療消費,出現“以藥養醫”、“開大處方”、“重復檢查”等扭曲行為,公益性逐漸淡化,造成醫療資源嚴重浪費,醫藥費用快速增長,患者負擔加重。醫療費用增長過快,超出了群眾的經濟負擔能力,“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日益突出,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不相適應。

產生上述問題的政治原因是政府缺乏建設全民覆蓋的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政治承諾,缺乏必要的政治和法律手段保證基本衛生服務資金籌集;制度原因是沒有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籌資制度,缺乏宏觀的國家基本衛生服務籌資戰略、公平的衛生籌資機制和恰當的籌資渠道。

二、確立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公平籌資機制和恰當的籌資渠道

針對我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戰略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解決廣大群眾關注的醫療衛生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國民基本衛生服務制度是建立國家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重要內容,它是指由政府建立和保證運行的,以財政投入為主導,以城鄉基本衛生服務為載體,以全體城鄉居民為對象,免費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和按成本收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制度。這就是說,未來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首先要解決全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保健。

未來醫療衛生保障改革和發展立足“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目標,優先保障所有人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在此基礎上,滿足更多社會成員更多的醫療衛生需求。為了實現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和按成本收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需要建立相應的籌資機制和籌資渠道?;拘l生服務籌資渠道主要包括:公共籌資、個人籌資、其他籌資。其中,公共籌資是指由政府組織和提供基本衛生服務的資金籌集,包括:稅收籌資、社會保險籌資、國際贈款、公共資金利息等;個人籌資是指個人在接受基本衛生服務時承擔的現金支出;其他籌資是指公共籌資和個人籌資以外的資金來源。

從理論上講,基本衛生服務的公共特性和基本屬性決定了政府的公共籌資責任。個人付費增加衛生資源來源,但只能作為基本衛生服務籌資渠道的補充形式,不能作為替代政府或其它公共支出的籌資途徑。在以公共籌資為主的籌資機制下,主要有以稅收為基礎和社會醫療保險兩種可供選擇的籌資模式。

1、稅收籌資模式

稅收的累進性質決定了稅收籌資具有較高的籌資公平性。雖然政府稅收籌資需要一定的成本,但隨著稅收體制的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比重的增加,所需新增財政投入一方面可以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成,還可以考慮同步開辟新財源,提高煙草和酒精消費稅稅率,所得收入專項用于基本衛生保健。稅收籌資模式在行政管理、風險管理以及購買力等方面易產生規模效應,特別在費用控制等方面產生良好作用。稅收籌資將有助于提高貧弱人群支付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較快地實現全面覆蓋,還可以使個人現金支出減小到最低水平,減少災難性支出的機率。

2、社會醫療保險籌資模式

社會醫療保險是參保者按支付能力或收入水平支付保費和共付費用。社會醫療保險籌資模式管理要求較高。在現有醫療保險起付線和共付制度設計中,沒有考慮不同收入人群的支付能力,即使貧弱人群參加醫療保險,由于起付線和共付比例的設置,仍然存在著支付困難,享受不到醫療服務。加之社會醫療保險不適合像慢性疾病等病種的預防性支付,也不適合預防項目活動的開展。

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我國非正規部門就業居民較多,一些低收入人民和弱脆人群很難被覆蓋在社會醫療保險中;并且很難滿足社會醫療保險籌資模式較高的管理要求;現階段我國不宜采用社會醫療保險籌資模式來實現基本衛生服務的全民覆蓋。要較快地、低成本地建立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稅收籌資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較好選擇。另外,通過強化初級衛生保健可以明顯降低疾病負擔。建立國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后,全社會的衛生總支出甚至有可能降低,至少不會對國民經濟構成負擔。事實上,通過個人及其他形式的費用分擔,同時考慮到政府已經對公共衛生等方面進行的投入,建立國民基本衛生服務體系所需的新增財政投入將會更低。

總之,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投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資源應當優先保證成本低、健康產出大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發展的能力,提高衛生公共財政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另外,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即使政府優先發展初級衛生保健服務,也不可能覆蓋所有的服務內容,全額承擔所有的服務成本。完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籌資的關鍵環節是政府應承擔哪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財政責任,鑒于目前不同地區之間的財政能力差別過大,要保證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基本一致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關鍵問題之一是要在各級政府之間形成合理的費用分擔機制??傮w上,中央政府承擔主要責任,地方政府根據財力情況適當分擔。在組織管理方面,基本服務項目和標準由中央政府確定,地方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政府公共籌資在保障資金籌集的公平性、穩定性,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優勢決定了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籌資機制應選擇國家稅收籌資模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居民個人現金付費為補充的籌資機制。建立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籌資機制后,必須建立對衛生機構財政經費使用有效的監管制度,保證公共資金用到適宜的人群和服務上,促進我國基本衛生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