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探索
時間:2022-02-20 03:27:37
導語: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黨中央關于精準扶貧目標的提出,如何更為廣泛地組織社會文化部門來促進文化扶貧工作的精準度和受益面,已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1]。多年來文化扶貧工作的實踐證明,有效提升貧困人群的文化素養,使其價值理念與生活方式逐步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程度接軌,將會從根本上轉變貧困人群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近年來,隨著“共享•共贏”理念在扶貧工作中的實踐與運用,一些新思維、新模式、新方法也不斷出現在我國各地的文化扶貧工作中,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體系中的重要部門,有必要在共享理念下積極推動多方協作共贏的文化扶貧新局面的產生,這也是筆者研究的重點。
1“共享•共贏”對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作用
1.1為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頂層設計提供了目標導向。我國在持續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之所以要實施文化精準扶貧,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扶貧工作的全領域覆蓋,同時確保被幫扶的對象不僅能夠獲得物質方面的幫助,同時在文化精神領域也能獲得新的改變。在以往粗放式的文化扶貧方式中,形式主義嚴重、實施成效不高、資源過度浪費等突出性問題,使得被扶貧對象難以真正地共享到文化繁榮發展的實質性成果[3]。這也是現階段文化扶貧工作在制定其實施方略的過程中更加強調精準性的主要原因。同時,在政策實施的各個環節中,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也要求幫扶主體必須依據被幫扶個人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定制文化扶貧的具體方案。這種從大到小、以點及面的頂層設計方式,充分體現了“共享•共贏”理念在文化扶貧領域中的實踐。由此可見,“共享•共贏”理念在本質上為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頂層設計提供了目標導向,有助于保障工作開展的方向不偏離文化扶貧的初衷。1.2為文化扶貧工作不同實施主體協同合作提供精神動力。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對象在來源屬性上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精準界定的貧困人口,然而,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主體在來源屬性上卻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他們可以是政府文化部門工作人員、基層公務員,也可以是社會公益組織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等[5]。由于這些人群來源屬性與渠道各不相同,因此在文化精準扶貧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有很大的差異。要想使得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中各個實施主體能夠實現團結協作,促進實質成果的產生,就必須以“共享•共贏”理念作為基礎性信念,作為合作的精神紐帶。特別是在工作開展存在困難的情況下,通過“共享•共贏”理念的支持和指引,更加有利于各個實施主體通過與他人的協同合作,來共同尋求問題解決的最佳方式。由此可見,“共享•共贏”理念是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不同實施主體價值目標統一的精神動力源泉。1.3有助于促進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創新。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目標在于有效地縮減貧困人群與非貧困人群之間對于現代文化認知的差距,并加快現代文明理念面向貧困人群的傳播。因此,必須在對被幫扶對象文化程度進行精準識別的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相應的扶貧策略。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共享•共贏”理念中所蘊含的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多元化思維方式結合以及協同化工作體系,可以為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在不同環節中的創新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路徑。如此,創新性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實施方案將會逐步實現融合式發展,從而促進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在共享基礎上的良性互動,為貧困人群更高質量地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
2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可行性
2.1公共圖書館具備良好的信息供給渠道。公共圖書館作為全社會信息收集、加工、傳播的重要部門之一,其信息傳播與推廣的服務能力借助當前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信息技術的支持,獲得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同時,在當前圖書情報體系共享協作的總體趨勢下,各級公共圖書館的信息獲取與傳播渠道進一步得以整合,為有效地解決貧困地區文化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匱乏、信息服務缺乏有效載體以及信息傳遞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6]。2.2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公共圖書館在“共享•共贏”理念下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必須要的一定規模的文獻資源作為基礎支撐,否則貧困幫扶對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就會淪為一句空談。公共圖書館作為當前社會文獻資源的匯集地,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貯存了各式各樣、時間跨度悠久的紙質型文獻資源,而且隨著數字化圖書館的逐步普及,各種新型載體方式的數字化文獻資源也呈現出不斷增長和共享共用的態勢,這就為“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資源供給基礎。2.3公共圖書館實現了多級聯動的服務體系。當前,國內公共圖書館已基本構建起了“省—地級市—縣/區—鄉鎮/街道”的四級聯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為了保障“共享•共贏”理念下城鄉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實現,各級地方政府也從政策、資金、物力以及人力等多個層面,加大了對所屬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力度,各級公共圖書館服務于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能力獲得顯著提升。從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組織形式來看,總分館模式、校地聯合模式、流動圖書車模式等創新型的組織模式不斷應用于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各類基礎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共用,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支持文化精準扶貧創造了條件。2.4公共圖書館具有優秀的文化扶貧館員隊伍。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對幫扶對象的正確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來實現精神層面的脫貧,更好地融入現代化社會。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有一支具備基本人文服務精神、懂得如何有效同扶貧幫扶對象進行溝通的館員服務團隊來組織該項工作的實施。公共圖書館一直以來都是文化扶貧的重要參與部門之一,在長期參與文化扶貧的過程中也鍛造了一支合格的館員服務團隊。同時,隨著“共享•共贏”理念在文化精準扶貧中的逐步深入,公共圖書館也逐步強化了對貧困地區扶貧干部的培訓,從而有效地強化了這些扶貧干部的文化扶貧能力,并與文化扶貧館員形成了良性的互動[7]。
3“共享•共贏”理念下公共圖書館開
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協作主體“共享•共贏”理念下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協作主體涉及面很廣,部分主體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只有有效地把握這些主體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中所具備的優勢以及職能范圍,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動服務體系的合理運行[8]。同時,由于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涉及貧困地區人文環境、文化精準扶貧引導措施、公共圖書館運行體系以及協作主體參與路徑等多個層面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對“共享•共贏”理念下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的協作主體的義務與責任進行詳細的分析。結合當前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這些協作主體可以劃分為地方政府,社會公益組織、企業或個人,新聞媒體等三大類別。3.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文化精準扶貧協作過程中主要發揮政策指導以及資源協調兩方面作用。其中,政策指導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必須依據上級文化精準扶貧的基本要求,結合區域內貧困地區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文化精準扶貧方案,并通過方案的實施來給予公共圖書館多方位的支持;資源協調主要是指當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精準扶貧需要其他部門幫助時,地方政府應積極出面進行協調,保障資源供應,并努力推動對方利益的共贏。3.2社會公益組織、企業或個人。社會公益組織在文化精準扶貧協作過程中主要發揮多元化支持者作用。其中,社會公益組織的參與角度最為全面:它既可以直接參與到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具體事務中,也可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籌備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資金、圖書、設備以及場地等基礎性資源,還可以組織人力資源配合公共圖書館參與到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執行環節;而企業主要是通過無償供給資金、圖書、設備等方式來支持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對于個人而言,既可以通過小額捐贈資金、圖書的方式對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所需基礎資源進行補充,也可以通過自愿擔任文化扶貧志愿者的方式幫助公共圖書館做好執行工作。3.3新聞媒體。新聞媒體由于其自身工作屬性的關系,主要以宣傳者的方式來協作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現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逐步普及,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可供選擇的新聞媒體協作對象,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傳統新聞媒體部門,一些新媒體、自媒體模式下的媒體組織形式逐步得到了公共圖書館的重視和利用[9]。例如,吉林省圖書館通過與吉林省旅游新媒體聯盟開展合作,以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一點號、一直播、企鵝號六位一體的矩陣模式,有效地對吉林省圖書館文化扶貧工作進行了宣傳和報道,極大地提高了吉林省圖書館文化扶貧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4“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協作機制的構建
4.1組織機制。組織機制是促進“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協作機制形成的核心。其中在組織機制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應當是地方政府,綜合考慮地方政府政策指導、資源協調兩大職能范圍,可以由地方政府協調上文所述的三大主體,在地區直屬的公共圖書館的牽頭下,成立文化精準扶貧幫扶委員會。該委員會工作的開展可以遵循以下步驟:首先,要對區域內的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基礎性調研,總結出現狀、問題,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或對策;其次,要依據調研成果形成區域內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總體規劃方案,作為“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藍本;再次,可以根據不同主體的優勢,以目標任務為導向,采用分類結合的方式,將幫扶委員會細分為不同的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個小組的職能和任務,以保證文化精準扶貧工作能夠順利開展。4.2管理機制。管理機制形成的目的在于通過建章立制的方式對總體規劃方案中的任務進行細化,從而推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權力的科學化整合、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信息的及時傳導。其中,應當以當地的文化管理部門為主,對各工作小組進行權利的分配,并建立起相應的政策扶持制度;應當以當地的公共圖書館為主,負責文化精準扶貧所需資源的合理配置,并建立起資源供給清單和分配臺賬,以此來推動各類資源的高效利用;可由公共圖書館信息部門聯合區域內的主要新聞媒體共同成立信息傳導小組,負責文化扶貧工作的信息采集、整理以及傳播報道;可由社會公益組織聯合區域內的愛心企業及公益事業熱心人士成立資源資金募集小組,負責資金、圖書、設備的募集捐贈,待匯集后統一交付公共圖書館進行調配使用;可由社會公益組織募集文化扶貧社會志愿者,結合文化扶貧工作中的具體環節,開展志愿者服務[10]。4.3監督機制。監督機制是任何一項體系化運轉工作不可或缺的機制內容。“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建立監督機制的目的在于,要對已開展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實時監控,及時察覺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問題,并指導工作執行部門進行整改和完善。結合“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特殊性,可以考慮從以下3個方面形成監督機制:一是要建立起工作執行臺賬,對工作小組各個時間節點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定時定期進行督查和工作追蹤;二是要形成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在每次的聯席會議中,各工作小組要向幫扶委員會如實匯報工作開展的進度以及存在的問題,幫扶委員會在匯總工作進展情況后,要及時對工作小組所反饋的問題進行協調解決,并要求工作小組對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執行失誤和遺漏事項進行限期整改;三是要建立起監督回溯制度,通過開展對整改事項的定期回頭看,來保障工作小組職責的履行到位。4.4評估機制。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在不同的時期其工作的主體方向都有可能產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建立評估機制對當前文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實質效應進行評估和考量,以保障“共享•共贏”理念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首先,可由公共圖書館負責召集專家組成工作評估小組,負責評估工作的全過程執行;其次,要建立起科學化、可操作性強的文化精準扶貧工作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并結合文化扶貧工作的實時動向,做到對評價指標的動態調整;再次,要注重評估結果的及時反饋運用,可以以評估報告的形式對當前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效益進行全方位的衡量,以此來保證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共享共贏、協同共進這一基本目標的實現[11]。
5結語
文化精準扶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絕非公共圖書館一家所能獨立承擔,必須要在“共享•共贏”的理念下,促進多方主體的團結協作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同時文化精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領域方向,也不應當僅僅將扶貧的工作內容局限于文化領域的框架內,還應當與經濟扶貧、科技扶貧、醫療扶貧等其他領域實現創新性的結合,以此來促進全社會在扶貧工作中的協同、共享與共贏。
作者:張國友 單位:安達市圖書館
- 上一篇:精準扶貧農村經濟轉型研究
- 下一篇:微信群在兒科護理管理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