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1 05:16:00

導語:戰略管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戰略管理研究論文

一、資源論

1984年沃納菲爾特的“企業的資源基礎論”的發表意味著資源論的誕生。資源論的假設是: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獨特的能力;資源在企業間是不可流動的且難以復制;這些獨特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資源論的基本思想是把企業看成是資源的集合體2將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上,并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可持續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異。盡管資源論不斷發展并在90年代盛極一時,但資源論的缺陷是致命的,且不說它沒有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外部關系,將復雜的企業內部結構僅以資源、能力或核心能力來解釋,或者說以資源涵蓋整個企業,難免以偏概全。

二、鉆石模型

1990年,波特提出鉆石模型,可以說是關于企業戰略理論的綜合分析。波特認為生產要素,需求條件,支持產業與相關產業,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態這四大要素創造出國家環境,企業在其中誕生并學習如何競爭。波特還分析了政府,社會,每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的歷史背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國家文化)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并進一步指出在國家經濟中,鉆石體系會形成產業集群,其內部的產業之間形成互助關系。在歷史分析中,波特認為,從國際競爭觀點看,每個國家可以根據他們的產業表現,分成幾個不同的競爭優勢階段,這些階段就是該國經濟發展的詳細過程。每個階段所強調的產業、產業環節和企業戰略都不同,就連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因不同階段而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國家經濟發展經歷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和富裕導向階段。在歷史分析中,波特認為,從國際競爭觀點看,每個國家可以根據他們的產業表現,分成幾個不同的競爭優勢階段,每個階段所強調的產業、產業環節、企業戰略和政府的產業政策都不同。波特對每個階段中各個要素的不同表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梢钥闯霾ㄌ氐你@石理論是對早期企業內外部分析戰略理論的完善,使這種理論不僅提供了分析的基本框架,而且有了豐富的理論內容。

三、平衡計分卡

在此階段,基于企業內部制度分析戰略管理理論也開始出現,表現為平衡計分卡理論。平衡計分卡是基于企業績效評價的戰略理論,因而可以將這個理論看作是基于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戰略理論。由于傳統單純的財務指標評價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績效狀況,該理論提出用顧客滿意度、內部程序(流程)及組織的學習和能力提高三套績效測評指標來補充財務測評指標。四、關于企業社會關系的理論

企業社會關系是與企業社會資本概念相聯系的一個概念。盡管企業社會關系更多的源于企業外部環境,但它確實不同于一般企業環境分析。二者的差別在于,企業可以或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協調整合甚至管理控制其社會關系;但對于環境來說,企業則無法或難以進行協調整合,更談不上管理了。從企業社會關系方面看,一個企業既要處理好企業內部組織與組織、人與人、組織與人之間的關系,又要處理好與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戶互補生產商、潛在生產商、政府、企業協會、大學、研究所、社區及其它組織間的關系,從而使企業社會資本最大化。

五、博弈論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主體,如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企業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企業的選擇時的決策問題和均衡問題。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包括:參與人、行動、信息、戰略、結果、均衡等。博弈論與戰略決策問題有著直接的聯系。以博弈論為基礎來研究戰略問題,特別強調對競爭對手的行動的研究,強調企業的戰略制定要考慮對手的可能反映,要根據對手的反映或可能的反映來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和行動,以達到擊敗對手或至少領先于對手的目標。在傳統經濟學所謂的寡頭壟斷產業中,博弈論的思想在戰略制定中的運用已很廣泛。

六、組織理論中的新制度主義的觀點

以資源為基礎的觀點,并沒有超越資源及資源市場的屬性來解釋企業間的差異。尤其是它沒有考慮包容著資源選擇決策的社會背景因素(比如,企業傳統,網絡關系,管制壓力等),以及這種背景因素是如何影響企業間長期的差異。以資源為基礎的觀點也沒有提出資源選擇的程序,也就是企業是如何做出或未做出理性的資源選擇來追求經濟回報的。決策的制度背景在個人、企業以及企業外部的層次上,深刻地影響了資源的選擇和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里的制度背景即是指規則、準則和圍繞著經濟活動的信念。圍繞著資源決策的制度因素影響著企業獲得經濟租金的潛能。在個人的層次上,管理者的準則、習慣以及對傳統的審慎的認同,影響著管理者的決策。在企業的層次上,公司文化、共享的價值觀系統和政治程序,以及在企業外部,政府壓力、工業聯盟和社會制約(規則、準則、產品質量標準、職業安全、環境管理)等都影響著資源的選擇及戰略決策。七、有機戰略觀

進入新的世紀后,少數學者意識到戰略管理理論叢林中絕大多數理論觀點的機械性和片面性,以Moshe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有機戰略觀。有機戰略觀將戰略看作是一個適應性協調過程,引入了“組織-環境-戰略-績效”(OESP)綜合理論模型,展現了戰略管理的一個有機模型。有機戰略觀戰略領域有三個核心問題:戰略的概念、將戰略與其它結構聯系起來的因果模型、戰略管理和選擇模型。在戰略的概念中,強調戰略就是公司目標和行動以及公司內部屬性與外部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協調一致。另外,進入新的世紀,戰略管理理論加強了對人的重視,表現為企業家戰略。這種觀點是指公司努力將組織各個層次的員工培育為普遍具有企業家精神、思維和行動的人(戰略家),并努力發揮整個公司員工企業家精神。以企業家精神為特征的公司是以異質的企業家人力資本和企業家智力資產持續創新,破壞均衡,產生競爭優勢和顯著的業績。企業家戰略可以看作是企業內部基于人的要素考慮的戰略理論。[摘要]隨著科技的迅猛的發展,客觀要求企業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全面考慮企業內部要素和企業外部環境要素,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這種背景下,基于企業內部分析和企業內外部綜合分析的戰略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本文對資源論、鉆石模型、平衡計分卡、竟合論、超強競爭論等戰略理論進行了探討。

[關健詞]企業戰略理論多種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