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經濟學思維方式培養研究

時間:2022-02-03 03:08:51

導語: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經濟學思維方式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經濟學思維方式培養研究

摘要:通過市場的調查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人才市場需求特點,根據工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學生的需求,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探討了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教學模式,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需求導向;工商管理研究生;經濟學思維方式;教學模式

經濟學是目前我國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在研究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設。經濟學原理與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培養管理類專業人才的第一步。在實踐上,國外經濟學各層次教育都非常注重經濟學思維方式的訓練,國內經濟學教育也非常注重經濟學素養的培養,但大都定位在本專科的教學研究,而對研究生的教學研究較缺乏。與本科階段的經濟學不同,研究生經濟學一般定位于中高級水平,教學目標是通過全面闡述經濟學的理論,使學生掌握經濟分析方法,提高經濟學分析素養。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訓練是研究生經濟學教學基本目標,也是管理類研究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鑒于此,本文就理工院校生源特點,結合市場的需求和學生需求狀況,探討工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經濟學思維方式培養模式。

1認識學生的知識背景

這里所述的知識背景主要是指理工院校管理類碩士研究生所具有的有關經濟與管理相關的知識體系與結構。從現實情況來看,理工院校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專業背景非常的寬泛。本課題小組調查了周邊的理工院校,調查主要為2010屆至2014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畢業生以及2012級至2014級在校生。調查總人數為270人,其中6人未予回復。數據顯示,近年來理工院校管理類碩士研究生主要來自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經管類相關專業,占總人數的77.3%,部分來自于計算機、軟件工程、數學等數信專業,占總人數的13.6%,另外少量學生來自于化工、機電、地質、機械、環境科學等歸為其它理工類專業,占總人數的9.1%。當問及本科是否學習過經濟學等相關課程時,經管類專業出身的學生均表示學習過相關課程,但學習效果好壞不一;而理工科出身的學生均表示未系統接受過經濟類課程的教育,少量學生出于愛好閱讀過經濟類書籍。他們或是出于興趣,或是出于就業前景,繼續讀取本專業研究生或轉專業而來,知識背景差異很大。究其原因,發現以下三個主要因素:第一,本科專業不同,所受教育經歷不盡相同。本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大多學習過經濟學相關課程,相對而言,他們具有較為系統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本科學習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他們在本科時幾乎從未接受過經濟學的教育,只是為了考研而自學相關課程,這些學生大多知識較膚淺,雖然通過經濟學的入學考試,但并不具備經濟學的頭腦。第二,不同院校的同一專業課程安排存在差異。不同的學校教育資源和環境具有明顯不同,財經類院校更重視系統性理論知識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理工院校更重視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的訓練。第三,個人對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和努力程度不同。對經濟學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必然會更努力地學習課程、更自覺地獲取課外知識。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學生的經濟學知識背景。例如,當今的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教育而教育,在師生之間普遍缺乏經濟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的理念[1]。即使本科階段已經學習過經濟學相關課程的學生,也大都缺乏有關經濟學綜合性的實踐教育和體驗??傊m然他們具有某一專業的知識和優勢,但是,對于學習經濟學課程、培養經濟學思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1)經濟學學習目標不明確;(2)局限于理論的學習,缺乏應用訓練;(3)未能建立經濟學思維模式,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4)經濟學的綜合能力不足。

2了解人才市場需求的特點

一般而言,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業方向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進入各類工商企業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通過在工作中的不斷實踐和學習最終成長為高級管理人才和決策者;二是進入金融機構或金融監管部門等,從事相關的經濟數據分析、預測、規劃和管理等工作;三是進入研究性機構以及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四是自主創業。課題組通過走訪用人單位、瀏覽網站招聘信息,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等了解了用人單位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就業單位對管理類人才的經濟學素質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一般企業對管理類人才的經濟學素質和能力要求更注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具體表現為:一是了解與企業相關的經濟政策并能運用于企業的實際;二是處理實際工作的技能;三是工作經驗和實習經歷。用人單位表示:在校學生更多的是學習經濟學的原理,很少有機會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綜合運用能力普遍較差。在招聘人才時,有相關工作經驗和實習經歷的往往能優先錄用。第二,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對于管理類人才的能力要求則更注重經濟分析、預測和規劃等能力。具體表現為:一是能理解國家及政府的相關宏觀經濟政策;二是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行業或某一特定投資進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預測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關注國家政策及財經新聞,并具有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第三,高校則更關注管理類人才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及其邏輯性和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應聘者不僅要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功底,還要有清晰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表達能力。值得強調的是,在權威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者往往獲得優先錄取。第四,自主創業者最基本的素質就是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根據當前經濟政策、形勢及消費者偏好,及時發現商機,運用所學知識預測其經濟效益,分析可行性。

3探討新的經濟學教學模式

3.1確定經濟學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不同的專業對現代經濟學的學習具有不同的目標偏愛,對管理類碩士研究生來說,他們要成為從事管理理論研究或管理實務高級人才[1],就需要遵循教育外部關系規律,以社會需要為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2]。然后再針對其專業培養目標、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確定經濟學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工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旨在培養系統地掌握管理科學知識,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技巧與方法,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前沿,能夠成為工商管理理論研究與教學、政府經濟政策研究、公司的決策分析與戰略制定等領域的高層次創造性管理人才。關于學生學習本專業目標取向,經調查發現,有15%的學生目標是成為理論型人才,50%希望成為應用型人才,35%希望成為綜合型人才。從學習經濟學目的來看,希望了解經濟學在以后學習工作中有用途的占50%,希望掌握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礎的占35%,認為經濟學成績對找工作有幫助的占10%,僅為完成必修課程的占5%。對于期望獲得何種經濟學能力,有50%的學生選擇了閱讀經濟學論著及報告的能力,55%的學生選擇了洞察經濟學動態的能力,60%的學生選擇了理解并能夠利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能力,95%的學生選擇了利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選擇其他的僅占5%。由此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期望通過學習經濟學課程獲得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對此經濟學教學目標應注重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在學習、工作、研究中的運用。綜上所述,經濟學教學目標定位為:通過介紹現代中高級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現代經濟學的規范化過程,培養學生以嚴謹方式分析經濟理論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式,掌握經濟學的前沿理論和現代方法體系,并能靈活運用經濟學原理深入、系統地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表現及政府政策的效果評價,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它經濟管理課程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3.2整合經濟學教學內容與體系,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能力

經濟學的內容相當廣泛,管理類碩士生的經濟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為40學時左右,課堂時間相當有限,選擇教學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學內容要適當取舍,側重應用性,在教學體系的設置上適當增加經濟學技術分析方法的內容及專題講座等等。具體框架為:第一,經濟學認知與思維方式通過本科階段學習的經濟學原理的教學來培養,研究生階段在此基礎上拓展為專題———經濟學原理與中國經濟改革,用現代經濟學理論與思維模式試圖研究或解決當前我國現實的經濟問題。第二,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這對正確理解和學好現代經濟學以及對將來管理思維的創新和應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人們正確地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來研究不同經濟環境、不同經濟人行為及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各類經濟問題[3],并為將來管理應用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可由中高級西方經濟學重點章節來實現,如全面論述不確定條件下的消費者選擇問題,建立完整的消費理論體系,運用博弈論方法嚴格論述一般均衡與社會福利問題,建立令人滿意的一般均衡理論體系,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研究鋪墊基石,并將把學生引向現代經濟學的前沿。第三,數據處理、經濟分析和預測能力則由后續的計量經濟學完成。第四,團隊協作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利用后續跨學科選課基礎平臺、創新能力延展性平臺等來實現,以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和其它學科共同分析某個領域的能力,拓展學生能力的培養。

3.3探討教學形式與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

針對經濟學體系全面、邏輯性強、對學生的理解質量要求高等特點,探討課堂內外的教學形式與訓練方法。經調查對于學習經濟學的興趣,僅有5%的學生表示對經濟學很感興趣,55%的學生表示比較感興趣,35%的學生表示興趣一般,另外還有5%的學生對學習經濟學不太感興趣。學生們對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不高,這就要求老師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本科階段對經濟學學習的難易程度來看,60%的學生認為本科階段的經濟學課程有些難度,35%的學生認為難易適中,僅有5%的學生認為偏容易??傮w來說,學生普遍認為本科階段的經濟學課程有相當的難度。關于本科學習經濟學的難點,有40%的學生表示知識點過多,很難理清這些理論之間的關系,40%的學生表示曲線太過抽象,容易混淆,15%的學生表示數學公式以及推導難以理解。因此,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理論知識間的聯系、曲線含義以及公式的推導和理解。從學生對于期望從老師獲得的幫助來看,希望獲得教學輔導的學生占總人數的40%,希望獲得創新項目輔導的占65%,希望引導模擬實驗的占50%,希望獲得社會實踐機會的占80%。由此可知,絕大多數學生都希望有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所學知識,進而指導今后的理論學習。從教學方式定位上,有30%的學生選擇了課堂教學,80%的學生選擇了案例分析,60%的學生選擇了專題討論,70%的學生選擇了實務訓練。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希望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融入案例分析、專題討論、實務訓練等。學生積極主動實踐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西方有一句名言“聽過的我會忘記,看過的我能記得,做過的我才理解”[4]。要使經濟學教學達到目標,一方面需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數據資料為基石,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課后閱讀相關主題的文獻,關注一些權威雜志對相關主題的研究與討論,要求學生定期地對教學相關的某一主題進行討論以及主流觀點的評論與交流;另一方面由學生去收集現實中的相關主體的經濟問題,并能夠編寫一些案例進入課堂的學習并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在思維上動起來,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變抽象為具體,變晦澀為通俗,變苦讀為樂學[5],同時吸收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引導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真實經濟世界,掌握探究現實問題方法,并利用其成果為社會服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光強.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現代經濟學教學理念與實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12):56-58.

[2]侯俊華,湯作華,胡國軍.試論轉軌時期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60-163.

[3]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經濟研究,2005(2):113-125.

[4]侯俊華,湯作華.美國的經濟學本科教育對我國地方院校的啟示[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60-163.

[5]曾春媛,李健,王曉亮.突出應用性提高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經濟學素養—論研究生《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44-47.

作者:侯俊華 李丹丹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