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協調發展之路
時間:2022-06-01 07:21:00
導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協調發展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觀點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民族自治縣,要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認為必須深化縣情認識,整合資源優勢,完善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走協調發展的道路。
一、深化縣情認識,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
XXXX族自治縣建于1963年7月,位于XX省南部,因環抱縣城群山如屏障、地處邊疆而得名,是XX省唯一的XX族自治縣。全縣國土總面積1906平方公里,轄6鄉1鎮,76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境內居住著XX、漢、彝、壯、瑤等民族,總人口14616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9.6%,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
XX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有豐富的水利、土地、礦藏和旅游資源。全縣水資源理論蘊藏量56.9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0萬千瓦,目前僅開發81320千瓦。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區可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54.16萬畝,適宜種植熱帶經濟林果,目前已種植龍眼、荔枝、芒果3萬余畝,香(芭)蕉、菠蘿5萬余畝。境內礦藏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資源儲量為無煙煤924萬噸、大理石457萬立方米,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大理石、硅石、煤、鉛、鋅、銻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以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的自然人文景觀迤邐迷人,民族風情瑰麗多姿,融會了XX一道集科學考察、娛樂游覽為一體的靚麗風景線。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立體氣候明顯,光熱條件充足,適宜多種生物種類繁衍生息,全縣有森林面積68.4萬畝,其中用材林3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3%。
XX資源雖然豐富,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域內的自然資源得不到合理開發利用,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發展緩慢。198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36元,農民人均有糧僅184公斤,貧困人口11.8萬人,教育、衛生、文化十分落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全國592個貧困縣之一,2002年又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面對落后現狀,只有深化縣情認識,找準貧困原因,才能制定應對措施,有效緩解“瓶勁”制約,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整合資源優勢,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
為合理開發利用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XX縣堅持“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的思路,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注重整合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以產業培植為依托,實現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力求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有效轉化,部分產業培植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三次產業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系由1996年的56.9:18.5:24.6調整為2003年的41.5:22.3:36.2。第一產業比重呈下降趨勢,產業內部打破了以糧食為主的格局,由單一的生產結構向多層次方向發展;第二產業比重基本穩定,產業內部輕重工業同步發展,重工業增長速度高于輕工業;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產業內部金融保險業比重有所下降,運輸、郵電、餐飲、商業、旅游等發展迅速。在產業培植方面,確立了著力培植生物藥業、電冶、旅游、畜牧、八角、草果、竹子、肉桂八大產業的總體思路,并通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已為支柱產業規?;⒁幏痘?、科學化、市場化培植奠定了基礎。
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整合了縣境內自然資源優勢,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帶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953萬元,比“九五”末增長31.96%;完成農業總產值23828萬元,比“九五”末增長73.64%;完成財政收入3176萬元,比“九五”末增長97.88%;實現農民人均吃糧358公斤,比“九五”末增長3.1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108元,比“九五”末增長39.2%。教育、文化、衛生、計劃生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兩基”工作通過省人民政府評估驗收,并經國家教育部審查認定,公布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全縣各鄉鎮實現了廣播電視聯網,實現了移動電話鄉鄉通,鄉村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提高到90.2%。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網絡基本形成,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和0.86‰以內。累計建成沼氣池13928口,全縣農村沼氣化率達48%。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和加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條件不斷改善。招商引資工作有新突破,引進XX耀興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大圍山旅游資源,改善了景區景點布局,增加了旅游收入;引進福建桑成經貿有限公司、蒙自恒電有限公司投資近2億元參與XX電力建設,開發水電裝機容量3.6萬千瓦;引進香港廣暢集團投資建設曼地亞紅豆杉基地,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
三、完善發展思路,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實踐經驗證明,思路決定出路,有什么樣的思路就會有什么樣的績效,而正確的思路,則是引領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目標和方向。XX自建縣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委、政府立足地處山區實際,遵循“打基礎、興科教、調結構、建支柱、增效益”的方針,圍繞念好“山”字經,依靠“干引爭”,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改善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事業轉到了正確的軌道上來。XX在40余年的發展中,正是把握了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的正確目標和方向,才取得了今天可喜的成績。
進入新世紀以來,根據省、州的有關戰略部署,XX縣委、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專家和各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確定了近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牢牢把握發展這一主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開放步伐,突出抓好以退耕還林為突破口的農業產業化建設、以電冶開發為主的新型工業化建設、以大平田開發為主的城鎮化建設、以大圍山開發為主的旅游業建設、以白鶴山綜合開發為主的農村扶貧開發五大重點,堅定信心,加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圍繞總體思路,提出了到2007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9600萬元,年均遞增10.86%;實現農業總產值27100萬元,年均遞增4.54%;完成財政總收入3570萬元,年均遞增8.26%;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年均遞增9.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的奮斗目標。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四、強化工作措施,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XX要逐步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實現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奮斗目標,最大的障礙在于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因此,XX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穩抓機遇,順勢而謀,強化工作措施,為實現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堅持穩糧調結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目標,以穩定糧食生產促進糧經結構調整,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加快糧食轉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民科技培訓,抓好“綠色證書”培訓和“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知識培訓工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堅持把穩糧調結構作為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關鍵措施來抓,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思路,加大對生物制藥、青刀豆、茶葉加工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參與,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發展。
(二)完善扶貧開發機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開發式扶貧為根本途徑,采取智力扶貧、科教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勞務輸出等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措施,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抓好以白鶴山綜合開發為主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工程,推進32個國家扶貧重點村扶貧工程建設。抓好扶貧安居工程,改造農村茅草房。繼續抓好五家、馬衛片區異地移民開發工程。繼續做好小額信貸扶貧工作。
(三)狠抓產業培植,加快產業化進程
著力培植生物制藥、電冶、旅游等八大產業,加快產業化進程。一是營造勃氏甜龍竹樣板林,抓好八角、肉桂等優勢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15萬畝八角、10萬畝竹子、10萬畝大黃藤、10萬畝紅豆杉、5萬畝肉桂產業建設,積極開發鐵皮石斛、紅豆杉、金線蓮等藥物資源。二是實施“國債沼氣”和“母親沼氣”建設,使全縣農村沼氣化率提高到70%以上。三是加快電站建設步伐,發展電冶配套產業,抓好香料和竹筍、竹材加工業前期引資工作。四是合理配置和整合旅游資源,加大以大圍山風景區為主的生態旅游區開發與管護力度,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強化配套服務,積極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開發旅游產品。
(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按照“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方針,加強農田水利歲修排險工作,切實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抓好公路網絡建設規劃工作,加快鄉村彈石路面改造,提升鄉村公路路面等級,加快自然村公路建設步伐,提高自然村通路率。二是抓住省政府實施電子政務工程的機遇,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三是擴大鄉鎮電話交換機容量,加快電話村建設步伐,提高農村電話普及率。四是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要求,加快集鎮建設,促進鄉鎮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努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形成良性發展格局
以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和方式為重點,以引進項目投資為突破口,以改善投資環境為保障,落實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全面出擊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招商引資和發展經濟的人文環境。積極探索多渠道的資金利用,引導各類資金參與項目建設,重點應抓緊大平田新區開發、電冶配套產業建設等引資工作。
(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確立“縣外即外”的思想,以擴大農村就業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目的,以職業中介機構為依托,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組織勞務輸出,逐步實現勞務輸出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勞務型向技能型和智能型的轉變,使全縣勞務輸出工作步入規范化和健康發展的軌道。通過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實施XX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開展家政服務、電子操作、餐飲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出農民的就業能力,確保勞務輸出家庭基本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