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擊技術措施探索

時間:2022-09-24 04:16:00

導語:防雷擊技術措施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雷擊技術措施探索

隨著全國城、農網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城市和農村配電電網的布局更加科學合理,電壓穩定,線損下降,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維護配電網安全運行方面,各供電企業根據本地實際,建立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供電可靠率大幅度提高。但是配電網的安全運行,尤其是農村配電網還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自然災害的影響和破壞也不容忽視,雷雨季節雷擊造成的斷電事故屢有發生,供電企業在防雷減災的管理理念和工程建設上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

一、配電網雷災技術分析

配電網防雷減災的技術措施、管理措施,是按照國家、行業相關法規、標準、規范、規程設置運行管理的。但在具體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環境以及維護保養中,存在著脫離實際和維護不到位等弊端。

1、在規劃設計上強調規程,脫離實際。在線路防雷、接地設計時,設計人員往往是根據設計手冊中全國各地平均雷電日分區及城市歸屬地來判斷本地雷電強度,并以此作為設計參數。

2、在工程建設中沒有“因地制宜”。接地裝置施工時,施工人員往往只是按照標準施工圖集下料做接地極,而不論當地土壤電阻率實際大小和土質的變化,具體問題沒有具體分析。搖測時也不注意季節、天氣的影響而給予校正。新設施投運前驗收程序不規范,往往造成潛在缺陷。

3、配電網運行環境條件差。在西安地區農村,有些電力設施老化嚴重,部分線路從50、60年代建成運行至今,配電線路脆弱。配電網設備陳舊,3600余臺配變運行時間超過30年,有50%左右的開關、絲具運行超過15年。10千伏架空鋁芯主干線導線截面規定不小于120平方毫米,有70%的線路達不到這個標準。分支干線截面應為95平方毫米,而農村35平方毫米導線仍在運行,占線路總長的51.33%。部分縣區所處地區近幾年雷電日明顯增多,強度明顯加大。

4、在維護保養工作中清掃不

及時,執行規章制度不到位。過去規定的線路、設備“逢停必掃”的制度不再執行,線路瓷件檢修取消。運行維護人員責任心不強,線路巡視不到位,消缺不及時,造成線路、設備帶病運行,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下降。

二、防雷減災技術措施研究與建議

1、提高對防雷減災工作的認識,建立氣象預警機制,制訂相關法規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配電網對雷電敏感的設備也多了起來,因此電力系統各級管理人員,要提高對防雷減災技術的思想認識,對防雷減災技術措施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氣象預警機制,以減少雷電危害,保證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近聞湖北省電力公司有關部門已與武漢中心氣象臺聯手,在該公司網站主頁上開辟了調度氣象服務功能,并設立了7個氣象站點分別與湖北省境內12個地區負荷站相“掛鉤”。武漢中心氣象臺每3個小時向湖北省電力公司上傳一次溫度、濕度、雷電等方面的最新數據,湖北省電力公司根據氣象動態信息,適時把握用電負荷可能出現的變化,確保安全生產。全國各省市供電系統應該考慮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認真研究各自地區的天氣情況,尤其是災害性天氣經常發生的地區,要結合各種輸變電設備的性能、所處地區的天氣特征等,通過網站、短信等方式,不定期向各單位及時天氣信息及注意事項,以便及早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努力預防事故的發生,或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目前這種“各自為戰”的狀況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由一個權威部門統一相關信息,并建立氣象預警機制勢在必行。我國2005年已頒布了《防雷減災管理辦法》,江西南昌市政府在2006年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防雷減災工作的通知》,電力系統應當以此為依據,借鑒地方政府的經驗,結合電力行業特點制訂出切合電力系統特點的防雷減災辦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防御雷電災害的組織管理體系。

2、規劃設計中要提高防雷減災系統技術含量

配電網一般由35千伏及以下線路和變電所組成。在規劃設計時,要開展雷擊風險評估工作,將評估結果作為建設工程可行性論證的重要依據。要充分考慮全國各地平均雷電日存在很大的不同,現場勘探當地土質及其電阻率的差異,因此不同區域應設置不同的技術規范,采用不同的技術措施。在設計中,應重視柱上變壓器雷電過電壓從高壓側過渡到低壓側、雷電電磁干擾變電站控制系統技術防范措施。對雷暴日超過40天的多雷區域,進線段保護距離比規范規定的長1~2厘米時防雷效果更佳。針對架空絕緣導線雷擊斷線后對人身、設備安全造成很大危險,應不斷研制新的感應雷屏蔽線。近聞揚州供電公司專門研究出了“10千伏架空絕緣導線防雷擊斷線用感應雷屏蔽線”新專利產品,改變了原加裝防雷金具、安裝帶間隙的氧化鋅避雷器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防雷減災工程質量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為保證防雷減災工程質量萬無一失,在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中,應以防雷減災工程為一個單項工程,以一個變電所及其所有進出線防雷施工為一個單位工程,以每條線路、變電所站內防雷施工為一個分部工程。施工隊伍在整個工程施工中,要根據具體情況,編制防雷擊技術措施的施工方案以及質量控制點。嚴格按照ISO9002質量體系的要求對現場進行全過程管理,要完整地闡述施工及驗收所遵循的工藝、標準、程序,堅持執行嚴格的竣工驗收制度,同步填報施工記錄與檢查驗收資料。并對施工工程實行質量保證制度,在一定時期(通常以5年為限)出了質量問題要由施工單位負責改建,造成損失的要由施工單位進行理賠。有了以上施工措施,可有效解決由于施工質量帶來的雷害損失。

4、貫徹預防為主方針,保證防雷減災設備的正常運行

配電網設備在設計施工時就要考慮到地形、天氣、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防雷擊設備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野外環境的變化、線路走廊附近工廠的污染,人為的破壞以及桿塔塔基周圍取土挖土的隨意性,會使防雷、接地裝置發生避雷器損壞丟失,絕緣瓷套污染,桿塔接地引下線斷股,桿塔接地裝置缺失,需要及時更換補缺,所以防雷減災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每年的春季是雷雨多發期。在年末或者來年初春,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統一對防雷、接地裝置進行一次全面地普查搖測,消除缺陷,防患于未然,提高設備健康水平,以迎接雷雨天氣的到來。

防雷設施的日常巡視和季節檢查非常重要。要堅持日常定期巡視并要求巡檢人員“零報告”登記。巡檢時應對配網設備的避雷、接地裝置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護。對絕緣電阻進行定期檢查,形成制度。在管理方面,實現零缺陷運行。

5、對減災效果進行階段性評價與動態調整

堅持配電網雷擊風險評估報告制度。通常以一年為限,年底要對年度防雷減災工程的投入、雷擊次數與事故、防雷減災效果進行分析對比,這樣一是可掌握配電網防雷減災能力的變化,辨別出配電網防雷、接地措施的薄弱環節,有利于第二年度的改造部署。二是可檢驗出避雷器、浪涌器、接地降阻劑性能的穩定性、產品質量的好壞,從而有利于促進防雷減災設備的改造,更換引入新型減災設備。三是可根據巡線反饋回來的信息,掌握線路走廊附近新增其他架空線、新建筑物對線路和配電網設備的影響問題,用戶新增設備對線路雷擊敏感度問題,從而判斷是否需調整配電網防雷措施以提高防雷能力。四是對于違規導致雷擊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行為,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如屬于防雷減災施工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要追究建設單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