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集中核算制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6:09:00
導語:會計集中核算制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據會計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縣(區)財政部門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在單位資金財務自主權不變的條件下,取消單位銀行賬戶、會計和出納,各單位只設報賬員,通過會計委托記賬,對行政事業單位集中辦理會計核算和監督業務,融會計核算、監督、服務于一體的會計委派制形式。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不僅在實踐上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
1.公共財政理論。公共財政理論要求對傳統的財政職能進行調整和完善,特別是對財政支出結構、執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財政應該在進一步突出保證國家政權運轉的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明確財政的進入和退出領域,加大社會保障投入、退出競爭性領域。并且,在保證國家機器和行政職能正常運行的同時,做到經濟效益優先,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建立一個能夠調動和激勵各單位、各部門積極性的財政運行機制和財務機制,及時足額收繳財政收入,強化財政宏觀調控能力,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財會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從建立行政事業單位新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體制入手,對財政資金的組織、預算、分配、執行及使用實行全過程的監督,不僅有效防止了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還為部門預算和公共財政改革打下了基礎。
2.所有者財務理論。所有者財務是指所有者以其對資本或資金的所有權為基礎,對其所委托的資本經營者進行監督和調控,以維護和獲得自己利益的一種機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經營者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所有者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須建立所有者財務,對經營者進行相應的監督和調控。同時,由于市場機制無法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監控措施應是非市場性質的。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存在差異。政府和企業經營者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目標也存在一定差異。國家將國有資產委托給國有企業經營者經營,將財政資金交由各級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樣也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國家必須采取有效手段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和調控。實施會計集中制是國家作為所有權人對財政資金的委托單位進行監督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國家作為所有權人應有的權利。
3.專業化分工理論。會計集中核算制利用電子技術成果,將原來分散在各單位的大體相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業務集中在一起,實行會計電算化,由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可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財行為作為一種經濟行為,應該體現經濟學的基本精神,以盡量少投入獲得盡量多產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幾年來,隨著預算外資金的進一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不斷完善,傳統的地方政府“財務分管”的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財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革,把會計核算這一專業性強的工作從行政單位中分離出來,建立適合效益財政需要的新型財務管理體制和政府理財模式。而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實施,就可以用一個機構、十多個會計代替原有的幾十個會計機構、幾百個會計人員的工作,不僅減少了機構,精簡了人員,還節約了開支和人員經費,其費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會計集中核算制的特點
1.集中性。會計集中核算制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集中性,委托單位所有收支必須圍繞一個主要的組織機構———會計核算中心進行,相關的支出使用單位和收入征繳單位,通過信息管理網絡使得每筆收支處理都處于核算中心的賬務控制之下。通過核算中心對預算單位會計核算權的集中控制,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可以了解本級政府究竟籌集和耗用了多少資金,及時發現政府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門之間進行經濟資源的宏觀調控,改善本地區的經濟資源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配置狀況。
2.獨立性。會計核算中心是經省、市、縣(區)級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隸屬同級財政部門領導,代表同級人民政府和財政部門統一集中辦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資金結算業務的專門機構,并由財政部門統一領導與管理,會計核算中心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是委托與、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會計人員與被納入集中核算的單位無任何直接利益關系,從而保證了會計人員與被管理單位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職能的發揮具有相對獨立性。
3.綜合性。會計集中核算制將政府對行政事業的會計監督和資金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在資金監督的基礎上,保證會計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具有綜合性。
4.效益性。財會集中核算制緊扣財政改革目標,突出效益優先原則,將集中和分散有機地結合。對預算單位會計核算的集中是為了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分離,是為了加強相互監督,提高單位理財水平。
5.全面性。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對單位的會計監督包括了收費、資金結算、辦公用品采購、工資發放、零星支出等諸多方面,貫穿于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所以說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會計監督是全方位的、全過程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財政監督職能,消除了財政監督的“死角”。
6.一致性。會計核算中心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費用開支標準,對單位實施統一的會計監督,在監督的依據、標準、范圍、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單位之間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單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過核算中心會計人員參與單位收支預算編制、費用開支標準確定、財務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對單位日常費用支出審核等工作而實現的。
三、會計集中核算制的運作成效
1.強化了會計監督職能,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實行集中開戶后,會計核算過程由“暗箱操作”變成“陽光作業”。各單位的收支都必須通過會計核算中心賬戶,在會計人員的公開監督下進行。一方面,各試點單位遵守財經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些超標準、不合理的支出明顯減少。許多單位主動咨詢有關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體會計事項的審批權限和辦理程序,把鋪張浪費、胡支亂花等違紀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通過中心會計人員的日常監督,嚴格按照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進行業務審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發生。
2.強化了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長期以來實行的會計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資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資金在各單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資金閑置,另一方面使財政部門資金緊張、調度困難。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資金都集中存放在會計核算中心和統一賬戶上,賬戶資金月平均余額明顯增多,有利于財政部門對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
3.規范了會計基礎工作,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在以前實行用人單位管理會計人員的體制下,各單位自行設置會計機構、任免會計人員,并對其進行日常管理,會計人員隸屬于所服務的單位,只對本單位領導負責。財政部門僅對會計人員的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等進行間接管理。這種管理體制使會計人員的管理權與會計工作的管理權出現“兩張皮”,造成會計人員“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難以“依法理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將會計人員的人事權、工資發放及業績評定權等從單位分離出來,解除了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使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地行使監督職能,敢于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監督。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直接應用先進的財務軟件,實行會計電算化工作,也促進了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4.精簡了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體制下,各單位都成立了專門機構,按會計、出納等工作崗位配備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各事業單位不再保留會計、出納崗位,不僅精簡了人員,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發展和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加強中心業務人員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風建設,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寓監督于服務中,樹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堅持原則,又熱情服務,幫助集中核算單位理好財,為財政把好關。一是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政治和業務學習,提高中心工作人員各方面的素質,同時也要做好對報賬員的業務指導工作;二是加強同集中核算單位的聯系、溝通,使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所分管單位的業務特點,為準確核算和強化財務監督及年終決算工作打好基礎;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學習外地關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進經驗,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2.總結經驗,完善各項制度。目前核算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在籌備和運行初期制定的,對核算中心業務開展起到了有章可循的作用。但隨著集中核算工作進一步的深入,為進一步搞好集中核算工作,尚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并隨著部門預算的實施,著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各項費用開支標準,使各項費用開支標準規范化、制度化。
3.加強理論研究,適時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相銜接。實行集中核算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政府的財力資源管理,這與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一致的。兩者的內容也非常接近,只是其側重點有所不同。核算中心在繼續實行集中核算的同時,要適時與財政部提出的國庫集中收付制改革試點方案接軌,在銀行賬戶體系設置和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理上按國庫集中收付制的辦法規范操作。
4.著手開設遠程查詢業務,方便集中核算單位查詢。信息網絡建設直接關系會計集中核算改革的效率。一套先進的網絡設計能夠充分滿足會計集中核算的要求,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大減少改革投資成本,同時可以提高工作檔次。借助信息網絡系統,著手開設遠程查詢業務,通過一定的授權方便集中核算單位和各級領導遠程查詢,從而加快信息傳遞速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務于集中核算單位。
- 上一篇:我國會計模式研究論文
- 下一篇: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