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怎樣執行國庫職能的思索
時間:2022-05-16 11:40:00
導語:新時代怎樣執行國庫職能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至今已整整20周年了。20年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事業也成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保證了我國國庫事業不斷與時俱進,發展創新。
一、國庫改革發展歷程
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2001年第一筆國庫單一賬戶業務的處理成功,標志著中國現代國庫制度的建立;為進一步統一規范全國國庫會計核算程序,中國人民銀行于2001年、2003年相繼開發了國庫會計核算系統1.0版和2.0版。目前,國庫已參加大額支付系統直接清算,加速了國庫資金的周轉,同時開發了國庫統計分析系統和國庫會計綜合業務系統,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庫內控和監管體系,有效地防范了國庫資金風險。
二、新時期充分發揮國庫職能
(一)正確認識當前國庫改革發展形勢
1、準確認識當前國庫業務發展形勢。大額支付系統已全面推廣運用,國庫資金清算業務將擺脫長期以來對會計營業部門的依賴,直接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內部往來、同城票據交換等渠道匯劃國庫資金,形成了較為獨立的匯劃體系,減少了匯劃環節,加快了資金匯劃速度,國庫會計核算將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但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隨著大額支付系統的上線運行,國庫部門將直接處于資金清算第一線,國庫資金風險點前移,風險控制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內控制度建設與國庫業務電子化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將進一步凸顯,對國庫隊伍整體素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為此,各級國庫部門必須科學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的關系,用科學的、發展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消除風險隱患,確保國庫資金安全,促進國庫業務健康發展。
2、準確認識當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形勢。隨著財政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國庫業務的內涵更加豐富,國庫監管的范圍逐步拓寬,國庫工作地位進一步提高,國庫工作越來越得到各級行領導和地方政府的重視,從而為國庫事業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庫部門要與財政部門密切配合,科學、合理地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特別是縣級國庫部門,要結合瞬息萬變身實際,制定切實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資金清算模式和辦法。
(二)全面提高國庫資金的風險防范能力
1、圍繞職責抓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國庫風險防范責任制,明確不同層次人員在國庫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在風險防范工作中承擔的法律和領導責任。各級庫主任、副主任對國庫風險負有重要領導責任,國庫部門負責人是國庫資金風險防范的第一責任人,國庫會計主管是第二責任人,經辦人員是直接責任人,該檢查沒檢查要負失職責任,檢查了沒有發現問題要負沒有檢查出問題的責任,真正把層層責任制建立起來,把國庫風險防范作為國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要發揮事后監督、內審、紀檢監察和人事部門的監督檢查職能,形成一級對一級,層層分解,職責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進全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增強貫徹落實風險防范措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共同抓好國庫風險防范工作。
2、圍繞業務抓規范,夯實國庫核算基礎。核算是國庫的基礎,是國庫事業賴以生存的基石,也是國庫風險防范的關鍵環節。國庫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核算業務規章制度,使每一個核算環節都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別是加快國庫會計核算電子化相關制度的建設,消除制度約束死角,為進一步規范核算行為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證。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做到自查制度化、抽查經常化、互查定期化,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進一步規范員工的業務操作,杜絕國庫業務“一手清”。要做好與財稅部門、本行會計營業部門以及上下級國庫之間的對賬工作,確保各項資金的絕對安全。
3、圍繞風險抓監管,增強國庫監管實效。強化國庫監管,是全面履行中央銀行經理國庫職能的需要,是確保預算資金安全的需要,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需要。長期以來,在國庫監管方面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是監管缺位,“重核算、輕監管”成為多數國庫部門開展工作的主導思想,提高國庫會計核算質量,改善國庫服務水平似乎成了央行國庫工作的唯一重點,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被動觀望的態度對待國庫資金管理,使監管工作始終未被給予足夠的重視。二是監管越位,一些國庫部門由于對國庫的職責權限不明確,在實施國庫監管時出現越位甚至采用一些過激和不當行為,嚴重影響了國庫的自身形象和聲譽。隨著人民銀行國庫工作內容的不斷更新,資金清算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國庫資金風險點逐漸增加,依法行使國庫監管職能,合理規避各類潛在風險已逐漸成為國庫工作新的重點。各級國庫要徹底走出監管缺位和監管越位的誤區,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國庫監管的對象、內容和方法,不斷完善監管的制度和措施。要理順關系,積極構建國庫、財政、稅務、海關、審計等部門協調節一致、密切配合的監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在預算執行中的事中監督作用,嚴把預算資金收入、支撥、退庫關,真正為國家和人民管好庫,進一步充實完善國庫監管手段,把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緊密結合起來,把動態監控與靜態監測緊密結合起來,把國庫信息化運用到國庫資金管理上來,不斷強化國庫監管工作的連續和針對性,增強國庫監管的實際效果。
(三)全面創新國庫服務方式
1、創新服務手段,提高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執行能力。預算收支是執行國家財政政策的重要環節和主要途徑。國庫要緊緊圍繞財政收支行為的各個環節,不斷改進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保證國家預算的順利執行。要順應國庫業務發展的需要,按照國庫會計核算自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核算程序統一化、業務操作規范化的要求,加強國庫會計核算新體系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進一步挖掘核算系統的潛在功能,縮短國庫資金然作時間,加快國庫資金周轉速度,全面提升國庫會計和國庫信息化服務水平。
2、創新國庫收支分析體系,提高對國家財政、貨幣政策的調研能力。國庫預算收支分析是政府進行正確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是人民銀行正確制定國家貨幣政策的重要基礎。國庫部門要充分認識國庫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財、稅、庫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共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建立和完善國庫分析資料數據庫,確保國庫收支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實效性和連續性。要創新完善國庫分析指標體系,科學運用因素分析、對比分析、平衡分析等分析方法,嘗試性地建立計量分析模型,探索國庫資金實證分析的新思路。要創新數據統計體系,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完善各種類型的統計數據報表和相關分析,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要緊緊圍繞財政、貨幣政策的結合點、傳導機制和相互作用機制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努力在眾多的經濟指標和數據中尋找、把握和總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為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正確制定與執行宏觀政策提供有參考價值的依據,促進“雙穩健”政策的有效實施。
- 上一篇:詮釋混凝土裂縫種類及防治措施
- 下一篇:小議民間金融利率決定的變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