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10-04 09:52:47

導語: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2015年至2016年,中央紀委先后通報了多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隨著基層反腐敗力度的持續加大,黨的紀律和監督真正落到了實處。本文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尋找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期望能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腐敗現象做到事前的控制和防治。

一、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內控制度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防腐成了社會和民眾關注的熱點,隨著反腐敗力度的加大,國家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全面公開,內控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防腐敗的成效。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其單位本身的特殊性,在各種經濟活動的環節和流程中都可能存在著風險,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可以提升單位資金的安全和經濟效益、可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以防止腐敗行為和舞弊行為的發生。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單位的發展和管理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財政部在2012年11月底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從201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兑幏丁芬怀觯芏鄦挝坏呢撠熑嘶蜇攧罩鞴苋藛T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和執行力大大提高,特別強調在經濟業務過程中的管理控制,著重管物和管項目,規避及防范財務風險。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層不重視,內控意識淡薄。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內部控制首先要有足夠的意識,意識是保證,意識是基石。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有些單位領導層根本不知道內控,認為內控就是財務科的事情,和其他人沒有關系;有些單位領導層認為年初進行了部門財務預算,預算就等同于內控;有些單位的“一把手”認為有沒有內控對單位而言沒有太大的影響,對內部控制不了解,缺乏意識;有些單位負責人出于利益熏心,不想建立內部控制,干脆拒絕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由于領導的意識和重視不夠高,財務人員也效仿,導致單位的權責不清,工作人員無法參與各項業務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全過程,最終使得單位財務及內部控制難以發揮作用。(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崗位權責不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一個單位內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范,是單位的基礎。有的單位沒有制定內部管理制度,管理隨意性大,如報銷業務該轉賬的支付現金,應納入固定資產管理直接計入支出;有的單位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卻形同于虛設,在制度中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重要崗不相分離,導致責任不清,職權不明,常常會出現工作混亂或管理失控。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財務部門通常都是賬房先生,只負責復核、付款等簡單記賬工作,對此筆款項的具體來龍去脈不了解,對單位的債權債務沒有監管,不知是否發生壞賬,有沒有發生減值的可能,有的會計人員甚至對單位的重大決策都不了解。這種管賬不管物和管物不管賬的現象非常嚴重。(三)預算控制不合理,考核約束欠缺。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行政事業單位現在大都實行了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是嚴謹的信息系統,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的內部控制手段之一。但因為現預算比較粗糙,在編制過程中一般都是根據單位人數進行核定下一年本單位的支出,一般都沒考慮本單位實際情況,存在著較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有的單位將每年的部門預算報表當作任務一樣完成,沒有精確性,更談不上細化性,使得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常常出現失控;另一方面在單位運行時,如果此項目沒有納入預算,可以對預算隨時進行追加。這樣將會導致預算外追加項目多,預算彈性和隨意性越大,因此就缺乏了權威性和約束性。(四)內控體系不合理,缺乏規范行為。1.財務的管理不到位在經費支出方面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都缺乏嚴格的控制標準,哪些費用可以報銷哪些費用不能報銷沒有界定,有些單位即使界定了標準,但只要報銷單上面有領導的簽字,會計人員就會忘了標準對其實報實銷,存在著一種用公家的錢不心疼的現象;在票據管理方面,票據的領、購、銷沒有建立規定,無臺賬可查,對使用后的票據也未能及時辦理核銷,有些會計人員對于開錯的票據采取直接撕毀的行為,票據使用很隨意,這樣可能會導致有收入而不入賬等不合規行為。2.資產的管理缺乏有效性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沒有固定資產卡片,購入不能及時入賬、核銷時不知要交財務部門核銷賬務,不明確固定資產是誰使用,又由誰監管,很容易導致資產賬實不符及國有資產的流失。在實行政府采購以后購置環節較以前比較規范,但在使用和管理方面沒有控制,重購輕管、重錢輕物的現象普遍發生。3.崗位的設置不夠合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編制有限,許多單位存在著一人多崗,比如保管人員和入賬人員是同一人,出納人員和復核人員是同一個、采購人員和保管人員是同一人等現象,崗位設置不夠合理。綜上所述,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諸多缺陷,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一個特殊的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是國家的分支機構,靠撥款,沒有收入,因此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案和對策

(一)提高內部控制的意識。單位負責人是內部控制的第一責任人,只有當領導層重視了,全單位才會在領導層的帶領下做好每個方面的內部控制,要讓領導層重視內部控制,可以對相關的領導進行有關方面的培訓學習,使他們認識并了解內控的基本知識,建立起自己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第一責任主體”的意識,通過自己傳遞給各位員工,讓整個單位都能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意識,營造一個內部控制的良好環境,培養內部控制強烈意識。(二)增強會計基礎工作。在一個單位,會計部門是個核心的后勤部門,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會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實施效果,做到為單位、為財政“節流”。對行政事業單位現有的會計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學習,對新進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的篩選,讓會計人員做到重視會計基礎工作,做好會計工作方面的控制作用。相關內審部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通過對會計基礎工作的檢查,或者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使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越做越好。(三)完善部門預算制度。行政事業單位現在都要進行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成為內部控制中預算控制的重點。及時完善單位的部門預算制度,需從以下三方面做起。第一是部門預算的范圍越大越好,應將單位的所有收支都納入部門預算;第二是要提高部門預算的精確性,不僅僅是根據單位的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來核定,還應對其他支出方面進行考慮分析,提高部門預算的精確性;第三是對追加預算和調整預算進行嚴格控制,追加和調整預算時要結合單位的實現情況、工作任務等條件一層層報批,要提供必要的手續,嚴控程序,確定標準細節,嚴禁隨意性,并且可以考慮將部門預算納入單位的考核機制。(四)健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健全適合單位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用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來保證單位的基本運行,例如建立財務管理制度、項目審批制度、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政府采購制度、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等制度,并且定期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制度進行完善和監督檢查。(五)發揮監管部門的作用。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會計工作的主管與監督部門,財政部門對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要求并做業務指導,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監督,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在制度執行和完善的過程中也仍然會發生很多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老問題解決后會出現新問題,但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信心要堅定,要相信會越來越好,制度越來越規范。我們要狠抓落實,真正讓內部控制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英奎,王希.淺析內部控制在項目的應用[J].管理學家,2012(20).

[2]方桂英.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認識[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3]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財經界,2014(01).

作者:鐘林杉 單位:重慶市萬州區公路養護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