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和戰略

時間:2022-10-24 03:44:26

導語: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和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和戰略

摘要:中國是一個擁有7億農村人口的農業大國,土地作為農業發展中的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在建國以來隨著農業行政管理領域的不斷探索,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在整個發展中,不斷改革,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不停的做出努力,針對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和發展戰略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發展戰略

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是中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中國一半以上人口的生存與發展,我國的農業行政管理在經歷了數次變革以后,通過不斷的轉變職能,完善結構,已經能夠基本適應農業發展以及農村發展的要求,但是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因此,在了解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程的同時,還要針對其提出發展戰略的相關建議。

1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歷程

1.1中國農業行政管理改革的探索階段。根據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特點來看,可以將建國60多年以來的改革歷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中國農業行政改革的探索階段,時間線為建國以來的前30年。這一階段的農業行政管理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首先,將目光放在建國前后,即1947~1950這一段時間,中國農業的行政管理是全國范圍內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民跟對黨的小組,有計劃的實施了,沒收了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的土地,將土地分給沒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無產階級,徹底廢除了幾千年以來的土地所有制,是實現了人民群眾多年來擁有自己土地的愿望。到了1952~1957年,這一時間段,中國在解放以后,對于農業管理問題,領導人提出要加快農業合作化的速度,于是,對土地的管理由之前的改革小組變成了以土地入股,統一經營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這種初級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還沒有完全建立,就表內迅速轉變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不久以后又被改為。1958年開始,全國進入了“”時期,這一時期強調要把“窮富拉平”,所以推行了吃飯不要錢,按需分配的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1966~1976年,這一段是中國農村改革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筆,因為長達10年的“:開始了,這是中國改革歷史上動蕩的10年,是曲折的10年,10年間全國上下搞政治運動、階級斗爭,使中國的農業、工業的發展倒退了10年之久。這是中國農業行政管理改革的探索階段,在這樣的30多年間,中國的農業改革充滿了坎坷與曲折,由于剛剛建國,中國的各個方面都剛起步,人民所受的教育基本偏低,個人崇拜盛行,導致這一時期的農業改革均是以國家領導人個人看法進行開展,同時又因為當時全國普遍比較落后,于是國家領導人在制定方針上沒有科學的依據,所以錯誤的觀點將農業行政改革引入錯誤的方向,導致農業發展停滯不前。1.2中國農業行政管理改革的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了后30年,中國農業行政管理改革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的時間線就是隨著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中央開始允許部分地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用鄉政府取代了,改變了吃“大鍋飯”的現象,農民對農業的生產發展有了積極性,到了第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三農問題”,這標志著農村的改革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其主要原因是在這一期間沒有出動城鄉二元結構的深層矛盾,所以導致農村的農業經濟發展依然持續走低,真正將“三農問題”提升了一個高度是在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并且在2005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等相關稅收,是農民減少了負擔。在后30年間的農業改革發展中,國家通過免稅收,送補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三農問題”,但是還不能徹底的進行解決,因此,這一階段是農業行政改革的高速發展階段,同步是也是遭遇了瓶頸階段。后30年之所以能夠在農業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明確了農業行政管理的發展方向,在這30年里,農業行政管理的發展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以農民的需要為主,解除了農業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之間的束縛,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解決了農業行政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在正確的行政管理方向的指引下,農民能夠擁有土地,自主地經營土地,使農業發展得以快速進行。

2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戰略

2.1政府方面。針對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戰略首先要在政府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建議政府要加大對于農業行政管理改革的力度,建立一種規范廉潔、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體制,確保體制在運行過程中的協調發展。政府要對地域人口數量進行定期的檢查,嚴格控制好人口數量,確保人口數量不能超標。2.2行政管理方面。依照客觀公正的原則,在農業的行政管理過程中,要對相關的行政人員簡歷問責制度,實行有責必問。有錯必究的管理方式,將農業行政管理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的頭上,確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展開。同時,針對行政管理方面,還應該多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行政管理經驗,使農業行政管理更加現代化,保障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權益。2.3鄉鎮方面。建立了鄉政府以后,在堅持黨中央的領導下,鄉鎮基層領導要充分發揮幾層了領導組織的核心作用,依法實施民主選舉,完善農村之間的自治結構,保障村民對重大事件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要維護好群眾團結,通過群眾力量共同建設好農業發展。2.4稅收方面針對稅收方面,依然要堅持優化稅收政策,減少稅收數目,并且在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下,實現本地區內自行立項、進行投資。同時要有效的推進村莊、組織合并,加快城鄉統籌步伐,盡快事項城鄉一體化。

3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性

3.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叭r”問題一直是這些年來國家關注的問題,它關系到了國家發展的全局,近些年,我國的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通過各項稅收的見面,精簡人員以及建立高效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是基層群眾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依然影響著農業發展的進程,所以,在不斷取得農業行政管理進步的同時,還面對著新一輪的挑戰,如何針對新的挑戰在制定出相關的政策進行解決,是未來黨和人民共同面對的問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不斷的改革。3.2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農業作為最基礎性的行業為其他行業提供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同時也為了國家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所以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想要不斷取得經濟上的發展,一定離不開對農業行政管理體質的改革。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發展歷程是艱辛曲折的,但是經過不斷的探索以后,終于走上了正軌,但這并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要針對農業行政管理不斷的創造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政策,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出發點,完善體制,推進農業發展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安萬明.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路與途徑[J].農業經濟,2017,(3):34-36.

[2]李暢宇,趙陽,李穎.從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究農業經濟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144.

[3]李思林.淺議我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J].農業經濟,2016,(3):32-33.

[4]黃賽俐.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改革的對策思考[J].臺灣農業探索,2015,(2):51-54.

作者:羅旭 唐冰開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