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行政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10-24 03:51:29

導語:城市社區行政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社區行政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結合我國的城市管理現狀,文章以改革以來到如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以及研究提出城市管理改革思路和體系完善結構方案,由此對整個城市管理體系進行思路完善。城市管理機制改革的各項服務中需要加強干部建設、創立學習型社區、創建自主管理網絡,為全新的城市社區提供更為先進有效的管理體系。關鍵詞:

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問題;對策;研究

一、前言

我國對城市的治理管理,隨著日益進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也逐漸發生著改變,人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變化。在城市當中,社會管理體系從社會職能和政府職能中剝離出來,從單位體制還給社會。作為一方社會群體來承擔社區的職能和作用,在管理中突顯出來社區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得到了更多的重視。應該建立現代社會管理體系原則的基礎上面,以科學有效先進發達的管理格局對其約束。

二、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的社區管理體制有著較濃的行政化色彩,在行政管理過程當中街道辦事處承擔這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并沒有對社會管理職能進行應有的執行,導致社區成員缺乏物質文化生活上的要求滿足。同時也難以將廣大居民與社會管理有效結合起來,導致社區成員缺乏對社區行政的社區管理主體認同感,對社區沒有較大歸屬感情,無法對社區活動積極響應。另外居民群眾自發組成的居委會沒有真正做到自治工作,行政色彩過多,事務性工作會弱化自治組織的管理職能,無法將居委會自治組織。應盡的職能發揮到位。第二、城市社區管理體系發展途中,沒有將社區工作人員的人力分配與社區財務經費的財力分配相互配合。社區的街道管理處是人民政府基層組織,應該為國家分憂、為人民解愁,但權利較小,雖然管理諸多事物,但只能夠相應的為政府分擔一小部分責任,在管理城市、經濟建設、社會保障方面不能將權責相互統一,難以將法律作用和執行部門落實到基層。為人民服務是社區街道辦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缺少文化層次高、熟悉管理理論、熟悉經濟市場的基層政權,不能跟廣大居民之間形成有效互動,相互配合和達到平衡。并且干部老年化嚴重,無法跟當下現代科學管理機制相適配,難以跟上時展的腳步。業務素質不高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管理服務的發展。第三、社區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在數據管理中,有大一部分的管理工作條例沒有標明清楚,難以在工作過程中按照條例規定制度進行運營。若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無法對管理工作進行約束,那么社區內的各項工作就難以保證在正常秩序下展開。在監督的主客體方面,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點。在主體角度來說,應該是社區人民當家作主,并且運用人民的權利對社區管理進行實時監督,但實際人民往往難以將監督權力落實到位。并且監督的運行方式過于單一,主要由管理層往基層監督,而沒有出現基層對管理層提出相應建議意見。缺乏必要的協調監督機構和明確的職責權利劃分,因而各部門甚至上下級之間難以協調合力辦事,容易互相推讓責任,將居民日常業務工作效率降低,往往只能夠通過督促來推動工作的發展進度。法規不完全、制度不完備、可操作性缺乏。綜上所述,權利難以在社區當中行使的主要原因來源于體系和機制的不完善。第四、社區管理中沒有重視軟件和硬件的平衡發展。在很多城市當中的社區管理難以對社區長期發展要求有一個科學規劃管理目標,常常帶有領導的主觀意志,而造成城市社區總是在換一屆領導、改一次模式的怪圈當中無法逃脫。幾年一變的管理規劃,讓社區管理缺乏穩定,而在對目標的設定當中也不切實際。目前中國大多數社區管理都對硬件標準有強制性要求,例如經濟建設和市政建設等,而在文化教育的軟件方面予以忽視,沒有以人為本做為發展的核心,造成工作當中一手硬一手軟。居民也對當地居委會缺乏認同感,對展開的社區活動積極性不高,導致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困難,沒有居民的主動參加。

三、對策分析

對于如何將政府行政和社區自主相配合的問題分析,首先是要以民眾為本,一個民心一致的社區,在成員對社區相關政策條例高度參與的條件下,才能做到社區基礎自治。但就當下來說,基層人民對于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意識不夠完善,對自主參政的想法比較薄弱,這就導致街道和居委會作為基層政權無法順利展開?;鶎用裰鞯膮⒄庾R,是我國在貫徹社會主義民主思想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因素,在建設城市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隨著城市社區的不斷壯大,以行政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社區街道辦,需要向民主自治的社區制度轉換。讓民眾在生活中參與到自治中來,將行政和社區管理相結合,讓政府與社會根據民眾自身內心需要進行改革調換。雖然轉換是難以在短期內達到的目標,但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以行政為主,社區為輔的城市管理系統。在對社區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遵循服務和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讓整個社區擁有一個良好向上的風氣,要讓社區成員對社區本身有認同和歸屬感。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和社區雙方主動配合完成,因此不管政府還是社區工作都需要注重服務的質量,需要對管理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進。所以,社區建設與發展既需要服務的提高,又需要管理的完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服務在社區管理當中也屬于管理的一部分。沒有周到的服務,無法展開社區的管理,因此服務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需要在工作當中以身作則,把服務放在首位、以文明作為指標、將管理與服務真正結合到位、履行政府和社區職能。在管理過程當中,要遵循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在這條原則當中,條是政府管理部門及相關條例,塊是社區管理的范圍。在社區管理體制當中,行政部門要與街道辦事處綜合管理,將專業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由于社區建設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在社區管理中又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社區事務,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相關專業調解,難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加上條與條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渠道,難以形成合力,所以在街道辦事處的主導下條與條之間,條與塊之間需要相互協作,相互結合,發揮各自的功能,將社區管理發揮到極致。社區管理要將法治與情治相互結合,在法治體系的推動下也要跟人民群眾的感情聯系在一起。社區管理的體系,主要是通過建立法律法規和對社區服務生活服務等管理機制體系進行監督,并且定期接受上級領導的檢查,保證監督的有效和依法進行,讓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區作為人民生活的場所,不僅僅需要有法律的約束存在,還要有情感道德的制衡,在法制中融入情感因素。從情感的方面入手,可以讓社區成員更加主動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保證新型社區管理的順利構建。因此除了法律的硬性手段,還需要考慮情感因素。利用情感在人民自愿自覺的前提下,讓群眾積極投身社區建設,從而讓群眾自發地為社區社會化管理提供積極動力,因此在城區建設當中,需要有方法的手段,也要有情的手段,形成全新社會管理,增強居民凝聚力,做好居民思想工作。

四、結論

目前我國有些地方已經在社會公開招聘,進行民主競爭上崗的方式評選居委會干部。將工作效率從人才方面進行提高,改善工作隊伍和組織管理機構,提升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通過競爭上崗的人員大多年輕,區別于以往傳統的居委會干部。在福建省75個城市社區當中有230名居委會干部是通過競爭上崗。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到了46%,社區干部的平均年齡也下降了近13歲。另外,上海等地已經進行了工作者持證上崗制度,通過培訓進行工資的衡量,只有通過高、中、初級社工培訓,才能對居委會干部進行評選聘用。

參考文獻:

[1]楊佳毅.淺析新形勢下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

[2]羅金.淺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臨床醫刊,2016(04).

[3]周勇,李振霖,丁嵐,等.淺談當前城市社區自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對安徽省天長市18個城市社區的調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0).

[4]錢俊茹.淺談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J].現代企業文化,2017(08).

作者:羅淞元 單位: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