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劃生育特點與對策探討

時間:2022-08-27 10:24:17

導語:高校計劃生育特點與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計劃生育特點與對策探討

一、高等院校計劃生育的工作特點

高校是傳播先進文化和培養人才的場所,人群中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教職工的計劃生育觀念深入。高等院校,文化氛圍濃,人員素質高,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解能力強,計劃生育工作也易于開展[2]。(二)在校大學生婚育觀念與文化知識的不協調。按照《人口計生委教育部公安部關于高等學校在校學生計劃生育問題的意見》和各校自己的學生婚姻生育管理暫行辦法文件精神,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這些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但思想單純,做事往往不計后果。戀愛、婚前性行為比較普遍,意外懷孕甚至感染性病時有發生,這也是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難點,同時也凸顯了其管理與服務的不足[3]。(三)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情況復雜。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不斷升高。高校流動人口主要指各種短期聘用人員,從目前實際情況看,由于學校用人機制更加靈活,用工方式多種多樣,流動人口逐年增加,他們流動性較強,散居無定性,計劃生育觀念相對薄弱,對這一部分人員管理經常會出現忽視、脫節和盲區[4]。

二、加強高校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一)創新管理體制,明確領導責任,建立計劃生育首位工作意識。1.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管理機構。高校應設立獨立職能的計劃生育工作辦公室,負責教職員工、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還負責在校大學生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按教職員工、流動人口和在校大學生人數的比例,配備專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5];各基層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以“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兼職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為主的計劃生育目標責任管理。2.明確責任,嚴格獎懲。為把計劃生育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屬地街道辦事處與學校計劃生育工作辦公室簽訂《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層層簽訂,確定計劃生育管理工作職責,使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職責落到實處。3.堅持各司其責,實現規范化管理。高校應在認真學習貫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6]、國家人口計生委、教育部、公安部《關于高等學校在校學生計劃生育問題的意見》(國人口發[2007]64號)和所在省市有關的地方性法規結合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學校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組織機構、管理規定和服務體系。規范各基層單位計劃生育工作,把好教職工、學生進出關,安排好學生的青春期健康、性健康教育以及針對全校師生的政策法規宣傳教育,管理好教工和家屬戶口的遷入遷出以及承包、租賃合同的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主管領導負責制的原則,形成以計劃生育工作辦公室為主導,各基層單位積極配合,各司其責,為今后更扎實地做好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二)建立健全計劃生育檔案,有效動態管理。計劃生育檔案是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建立健全計劃生育檔案體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強化高校計劃生育檔案管理工作[7],在加強對網絡服務和流動人口服務方面,各基層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類人員的信息檔案制度,便于進行動態監測管理和服務,初步實現網絡辦公。針對本單位聘用的流動人口,嚴格實行“誰用工誰負責、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嚴把“招工關”,在簽訂合同書時,必有計劃生育的要求條款,為方便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建卡立冊并及時做好查驗工作。(三)創新教育方式,提高宣傳質量。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知識需求,大力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服務是今后計生工作重要內容。采取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教學互動的方式,普及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以避孕節育、生殖健康、性健康知識為核心的青春期健康知識,啟發并指導在校大學生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及本學校的學生管理相關規定,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晚婚晚育,慎重考慮結婚、生育問題[8]。在教職工中開設主題講座。根據高校教職工對計劃生育知識的需求和心理特點,對各層次教職工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并將宣傳教育與優質服務相結合,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關愛學生和諧發展,共建高校人口文化”,應該是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理念,充分發揮其優勢和特點,針對面臨的實際問題,拓寬思路,努力推動探索性和創新性,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本校實際的計劃生育管理模式,促進高校計劃生育工作平穩有序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桂新淼.新時期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特點與對策[J].黑龍江史志,2009,2:23-29.

[2]田美霞.新形勢下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分析[J].商情,2010,34:55-55.

[3]張惠,劉敏.增強大學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動效率的對策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08,1:25-28.

[4]鄭春子.新社會環境中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行政與法,2007,8:67-69.

[5]李懷軍,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65-67.

[6]劉曉丹.《計劃生育工作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

[7]侯曉梅.關于加強高校人口與計劃生育檔案管理的思[J]考.蘭臺世界,2008(2):19-20.

[8]王鵬.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的SWOT分析[J].世紀橋,2011,9:59-60.

作者:林茜 王托 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