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徒制高職酒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18 08:18:22
導語:現代學徒制高職酒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國內對現代學徒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如工學交替、2+1頂崗實習、訂單式人才培養等極具特色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但與國外相比,我國學徒制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一些不足:
第一,缺乏根本性的保障,在國家層面尚未形成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頂層設計,還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宏觀政策和制度支持。
第二,學徒的“雙重身份”還未能真正實現,即學生與學徒之間身份的轉變存在一定困難。
第三,在學徒制實施過程中,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學校與企業之間未能實現有機銜接,沒有真正找到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利益點和學徒的個人利益平衡點。
第四,沒能實現職業培訓與高職學歷教育的無縫對接。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2002年實行2+1教學改革實踐,2007年開始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探索,與浙江開元旅業集團旗下寧海開元新世紀大酒店合作“冠名班”,2010年與“合肥和平國際大酒店”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正式開始訂單式人才培養;2011年又與南京金陵集團旗下蘇州金陵觀園國際酒店、無錫金陵大飯店、太倉金陵花園酒店等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把訂單式人才培養推向深入,2012年與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合作成立“世紀金源班”,順利完成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在酒店管理專業多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等人才培養經驗,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專業特點、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不同,從兩個不同路途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844訂單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訂單班)
訂單式是一種量身打造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是其核心要素。采用公開選拔的方式從大一學生中招收學徒,達到錄取條件的學生,通過學生、企業、學校簽訂三方訂單培養協議,實現學徒雙重身份。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行業標準和酒店的具體需要,學院與酒店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共同培養學生(學徒)。第一學年,以學院為主體,學生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訓練基礎的專業技能。由訂單合作酒店負責企業課程的教學,教學課堂設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同時酒店定期派員到校宣講企業文化及管理理念,并進行專業實訓指導。第二學年,企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負責落實學徒的工作崗位,委派技術骨干作為學徒的崗位導師,以以師帶徒的方式實施在崗培養,并按照酒店崗位考核細則與方式考核學生。在崗培養期間,學徒享受與在崗職工一樣的薪資福利待遇,學生畢業后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確定就業崗位。
(二)“4-4能力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普通班)
以專業與產業對接為基礎,構建“4-4能力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4個階段完成4種能力遞進式培養,在每個階段理論學習和實訓交替進行。通過理論和實訓一體化教學平臺的搭建,分段靈活組織教學,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融于一體并進行有機組合。學生先進行一年的公共基礎、職業基礎及職業技術等課程的學習,然后到酒店進行半年專業課程的實習,以酒店營業性部門為主進行專業實習;專業實習結束后返校進行一年的回爐教育,進行酒店運營管理與職業拓展課程的學習,在“校中店”見習酒店運營與管理,培養學生高級服務與中基層管理能力;最后一個半年是管理能力實習,學生再次返回酒店頂崗工作。
三、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改革招生制度,確定學徒雙重身份
改革現代學徒制的招生制度,建立校企共同選拔學徒的制度體系。依據國家自主招生的相關政策和合作企業需求,對具有一定工齡、有較強的實際操作經驗和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生實行面試;在應往屆普高、中職、中技及同等學力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招生中,采用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擇學徒,通過學徒、企業、學校簽訂三方協議,實現學徒雙重身份。
(二)實現校企的雙元育人、交互訓教
在高職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的“專業導師”負責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企業“職業導師”負責培訓崗位技能。通過學校專業導師和企業職業導師交互授課的方式培養學徒。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從而實現校企的雙元育人、交互訓教。
(三)構建訓教交替的課程體系
校企雙方應以企業崗位實際需求與酒店未來發展需求為依托,從職業工作崗位任務分析入手,參照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標準,開發適應崗位育人需求的專業教學內容,以適應學徒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需求。
(四)創新學徒學業考核與評價體系
校企雙方要將職業認證考核標準與崗位晉升等級考核標準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探索課程考核與崗位資格考核的對接,工作業績考核、導師評價與學習成績的互認,逐步建立以行業企業為主導,以適用為目的的學校、酒店、行業或消費者三方評價機制。探索高職現代學徒制學生與企業培訓員工技能水平評價的互認互通,推進以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模式改革。建立適用于“學徒工學交替、崗位成才”的學徒自我評價、導師評價、校企評價和行業評價的質量管理體系,使現代學徒制學徒學業考核評價逐步形成制度化、規范化。
作者:諶蓮蓮單位: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我國市場導向的酒店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農民工社會保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