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
時間:2022-02-19 06:45:00
導語: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4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把“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作為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提出來,這一文件精神以后,立即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委員也把這個話題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乘著東風,記者就這一話題采訪了有關方面。
●●向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發展
中國的一大國情是農民比重大,即使我國的城鎮化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到2020年時城鎮化率達到50%~60%,那時還將有六億到八億人在農村生產、生活。我們要和重視支持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從事服務業一樣,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為解決農民持續增收的一項重要戰略。
多種形式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重要標志。全國政協委員金基鵬在蘇北鹽城市調查時發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顯示出它在引導組織農民實施產業化經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使農民按照市場信息,有計劃地組織農產品生產、運銷、減少市場風險,避免大起大落,既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穩定發展,又有利于城市農副產品的穩定供給。二是能做到合作社和農戶雙層經營,推進農業技術和進行集約化經營,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我國農業生產由農戶實行小規模經營的狀況,短時期內難以根本改變,而只有真正能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合作經濟組織,才能從機制上促進農業科學技術加快普及,使農業實現集約化經營。三是能使農業向貿工農一全化經營方向發展。使農民特別是純農戶分享到農產品加工、運銷中所獲得的后續收益,開辟農民實現持續增收的新門路。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農業都是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尤其是土地資源相對較少的地方,如荷蘭、丹麥等國家,農牧產品一般都經過加工增值再進入市場,以提高農牧業經濟效益。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下,要振興我國農業,就要在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努力加快農業向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方向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發揮我國勞動力多的優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我國農業立于不敗之地。
●●組織建設刻不容緩
近年來,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化和黨的農村政策的落實,各地各種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它對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支柱產業的發展,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配置農村生產要素,引導農民進入市場,補充完善現行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但目前許多專業合作組織在與農民的關系上,基本上處于松散狀態,對農民的帶動作用不明顯;法律地位不夠明確;組織內部制度不夠完善,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的合作經濟組織,對有形和無形資產評估不夠公正、收益分配不公,難以調動股東的積極性;外部環境不夠寬松等。急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和服務,使其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丁瑜認為,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提高對農業中介服務組織的認識。要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充分認識農業中介服務組織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強廣大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加強政策扶持,切實搞好服務,促進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他說,目前,有些地方專業合作組織也有一定的成功經驗,可以大力推廣先進典型,鼓勵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戶、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和引導他們在抓好產中環節的技術服務的同時,將服務領域向產前的種子種苗、信息提供和產后的加工、流通等領域拓展、使專業合作組織真正成為農民走向市場的龍頭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
●●呼喚有效的政策法規支持
目前,我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為148萬家,其中比較規范的有14萬個。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四川等省的合作組織發展迅速,效果顯著。北京一些省市區的合作經濟組織分布不平衡,各地差異較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特點及主要作用也各不相同,一是專業合作社型,以山東省萊陽市為代表;二是股份合作社型,以四川省為代表;三是專業協會型,以北京市為代表;四是松散聯合型,以遼寧鳳城市為代表。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從涉及產業看,種植業協會占59%,養殖業協會占25%,加工運輸業占12%,呈現出多領域發展的態勢。
全國政協委員姜笑琴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雖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作用和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不規范。從調查情況看,僅有不到1/4的專業農協經過了注冊登記,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章程,并開展了相應經營服務活動,其余大部分均不規范。二是缺乏有力的法規政策扶持。由于國家沒有合作經濟組織方面的立法,有些省也沒有制定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至今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難以確定。三是合作經濟組織綜合實力不強,特別是起步階段資金不足,影響和限制了合作經濟組織作用的發揮。四是管理體制不完善。從主管部門看,有農業部門、民政部門、科協等,缺乏管理的統一性。姜笑琴委員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否發展,取決于農村市場經濟的發育,取決于農民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此過程中,特別是發展之初,政府支持與引導至關重要,必要時提供積極的政策支持。
姜笑琴委員提出的建議,一是應賦予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特殊的法人地位。二是早抓好試點示范工作。支持和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最有效的辦法是用事實說話,靠典型示范引路。在試點基礎上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完善有關扶持政策,提高指導與服務水平,提供強有力的行政支持。三是給予稅收優惠。經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對為本組織內成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所取得的收入,應免征所得稅和營業稅;對本組織內成員自產農產品的銷售,應免收增值稅;對合作經濟組織興辦的農產品加工及服務項目,應適當減征相關稅費;稅收優惠所得,主要用于合作經濟組織開展為農服務的經費補充。四是鼓勵創新發展。對規范運作、信譽較好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應給予獎勵性政策支持,實行信貸傾斜或財政補助等。適當放寬對農民資金互助的限制,允許合作經濟組織成員以入股形式籌集資金,設立合作基金制度或共濟會,進行開發性經營投入,增強自我發展與服務能力。
●●區域性農業行業協會應為主要形式
目前我國農業行業協會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沒有發揮出協會組織的整體智慧潛能和作用;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生產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農產品市場營銷和市場開拓能力不強。這些問題,造成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影響了行業的整體效益。扶持和大力發展區域性農業產品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是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和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舉措。
全國政協委員彭釗建議,成立區域性農業行業協會,以產品為紐帶,把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者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在經濟實力上、生產規模上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單個生產經營者,提高農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同時,通過“專業化分工+社會化服務”,形成規?;洜I,推進農業生產向規?;?、專業化方向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國加入WTO后,政府要用WTO的法律框架體系來約束經濟活動中的行政行為,只能做法律授權的事;而企業除了法律禁止的事,其他都能做。政府原來的許多管理和行政審政職能,加入WTO以后都要由行業協會這些中介機構來履行,否則就有可能被視為行業保護。行業協會介于企業與政府之間,可以做許多企業和政府辦不好或不便辦的事情。這為行業協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委員們還認為,成立區域性農業行業協會,能夠協助政府部門加強對農業管理及農業生產的指導,宏觀上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此外,按照國際慣例,在WTO框架下,不少商務交流活動主要在行業協會這一層面完成,區域性農業行業協會的角度與地位更為突出。區域性農業行業協會是行業的代言人,在WTO的新形勢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精品范文
8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