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新農村建設中的女性參與及作用

時間:2022-09-17 09:25: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新農村建設中的女性參與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淺談新農村建設中的女性參與及作用

【摘要】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一次將中國的目光聚集農村改革發展。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大量男性外出務工,婦女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就蘇錫常地區而言,農村女勞動力占在家勞動力的一半以上,如何把這些婦女組織起來,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去,成為當前基層婦聯組織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在本文中分析了當前蘇錫常地區農村女性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問題,并就如何抓住機遇,加快農村婦女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婦女發展新農村建設作用問題對策

新農村建設既為農村婦女開辟了廣闊空間,也給婦聯工作提供了平臺,創造了機遇,婦聯組織要看到農村新形勢下的新機遇,不斷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20字要求,不斷探索團結和動員婦女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切實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貢獻力量。

一、農村婦女發展的現狀

(一)女性已成為當前農村的主要勞動力資源。

目前,多數農村婦女因為產業結構調整、社會角色分工,決定她們不能走出家門,只能留在家里務農,贍養老人、撫養孩子。從蘇錫常地區的情況來看,目前,農村婦女大約占農業勞動力的65%以上,農村婦女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支主要力量。如本地區的無公害蔬菜、特色種植、畜禽養殖等特色支柱產業中,農村婦女活躍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以婦女為主要勞動力的種養業已經成為這些鄉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村婦女地位正逐步提高。

(二)女性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日漸突出。

一方面,她們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利用自身優勢,在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行業大顯身手,婦女致富能手日漸增多。另一方面,她們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是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重要承擔者。農村老人的贍養、兒童的撫養、家庭的整潔主要靠婦女,鄰里關系的協調程度直接取決于婦女,農村文化宣傳活動對象也主要是婦女。

(三)農村女性綜合素質不斷增強。

一方面,在校接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許多婦女具有了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不少婦女還具有了中專、大專甚至本科文化程度,綜合素質不斷增強提高,為她們參與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另一方面,新型女農民隊伍不斷擴大。近年來各級婦聯聯合相關部門舉辦各類培訓班,組織婦女群眾學文化、學技術,為她們走現代化致富道路打開了思路,增強了她們的機遇意識、市場意識、效益意識和競爭意識,轉換了她們的思維模式。許多農村婦女走出家門闖市場,成為當地甚至附近縣市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讓人們看到了農村婦女發展存在的巨大潛力。

(四)農村婦女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隨著農村“鄉風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黨和國家關愛女性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農村婦女生活方式不斷更新,廣大農村女性享受到了更多的發展成果。同時,婦女已逐步地參與到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和多方面的村務管理之中,參政比例逐年提高。以蘇錫常地區為例,現有村干部中女干部占到了35%以上,農村人大代表中女性占到了30%以上,農村黨代表中婦女代表占到了25%以上,所占比例均比往屆高出數個百分點,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二、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

新農村建設給農村婦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農村婦女發展的腳步在放開,但阻礙婦女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同樣也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一)進取意識不強,導致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

一方面,受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的影響,在如今黨的惠農政策的實施,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的形勢下,“小富即安”的心理有所抬頭,一些地方打麻將、打牌等歪風盛行,部分農村婦女農閑之余,樂在其中。二是認為“女不如男”,低估自身能力。農村婦女依賴心理較重,參與發展的要求不高,投入精力有限,制約她們的發展。大多數農村婦女滿足于自家經營和操持家務的小視野,嚴重制約自身的發展潛能。當前農村“農業女性化”、農村留守婦女增多的現象,就是這種傳統分工的直接表現。

(二)整體素質偏低,制約了她們發展的上限。

由于受傳統觀念、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學費負擔過重、高等學歷婦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女性相對農村男性,在受教育程度、技術水平等方面都相對偏低,也使得她們對自身的期望值也較低。同時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機會都相對男性少,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術水平低,使很多女性只能從事常規農業生產,有些難度的工作無法勝任,更影響了婦女創業。

(三)組織化程度不高,使農村婦女經濟發展空間狹窄。

近年來,蘇錫常地區農村婦女新經濟組織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農業結構、農民收入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但還處于起始階段,組織規模較小,發展不夠完善,功能較弱,個別質量不高,使新經濟組織缺乏凝聚力和生命力。婦女參加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的比例還不到20%,與占農村勞動力65%的農村婦女勞動力相比,婦女經濟組織的覆蓋面還不夠廣,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四)發展資源短缺,影響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造血功能”。

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熱情高,一旦涉及到發展項目,資金問題便成了絆腳石。一方面,由于農村男性主導的傳統和婦女自身知識和能力的限制,農村婦女無法獲得對家庭的土地、財產的支配權力,無法決定家庭生產、投資等重大事項。另一方面,由于城鄉二元的體制分割,專門針對農村婦女發展的扶持政策短腿,農村婦女難以得到必要的資金、技術、信息、基礎設施等資源,這些都形成了強大的阻止農村婦女發展制度性障礙。

(五)缺乏社會廣泛支持,女性參與村務管理程度低。

受幾千年封建陋習的影響,在社會上還存在著歧視女性現象,女性參政或創業常常受到打擊和嘲諷。造成村兩委換屆過程中,女性進兩委的比例很低。在蘇錫常地區廣大農村中,村兩委班子中女性所占仍偏低,而且基本上是村婦代會主任兼支委,女性村支書、村主任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三、充分發揮女性作用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帶來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大變革,廣大農村婦女只有置身這場變革之中,成為新時代的主體,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發展問題。對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進一步加快農村婦女發展。

(一)轉變陳舊觀念,激發女性建設新農村的熱情

當前鄉村婦女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強烈變革的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好形勢對于農村婦女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有收獲。作為農村婦女要想走出小天地,必須要適應變化萬千的社會形勢。改變她們,需要社會各界的宣傳和鼓動。同時,還要打破傳統觀念對婦女的束縛,積極參與村莊的民主管理,擴大農村婦女民主參與、民主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關心、關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長,充分發揮她們的聰明才智,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使她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女性建設新農村的能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就是要培養出新型農民。要對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需求的婦女實施分層培訓,不斷提高她們的綜合素質及建設新農村的能力。一是對有能力走出家門的農村剩余婦女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就業競爭能力。二是對留在農村從業婦女以加快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為目標,進行糧食增產技術、養殖技術、特色高效農業生產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三要對那些具備一定經濟基礎、不甘于小打小鬧的婦女進行創業培訓,鼓勵她們進一步開創自己的事業。

(三)積極組織引導,拓寬農村女性增收致富的空間

就蘇錫常地區而言,農村婦女參加合作經濟組織比例仍偏低,建議大力推進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實施“婦代會+協會對接計劃”,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能手+農戶”等合作模式,推廣“婦聯+協會”、“女能人+協會”等工作形式,引領婦女參加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戶發展項目,引導農村婦女走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道路,使她們在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真正撐起“半邊天”,促進婦女邁上市場經濟軌道,向企業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有利于拓展婦女參與經濟活動的領域。

(四)強化女性參與,促進新農村“管理民主”

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支持和鼓勵婦女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發揮作用。一是引導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村級規劃和村規民約的制定,參與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二是引導和動員農村婦女關心政治,正確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積極參與村干部的競選;三是充分發揮村支“兩委”中女性成員和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推動將事關婦女兒童發展和權益維護的共性問題納入“一事一議”的內容,解決婦女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五)改善生存環境,提升新農村“鄉風文明”

改善農村婦女的文化環境、文明環境、居住環境,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目標。一是繁榮群眾文化。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婦女為主體、以家庭為單位的文化活動,清除封建迷信、賭博等陋習,活躍農村婦女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用社會主義新思想、新風尚占領農村文化陣地。二是建設和諧家庭。大力開展“學習在農家,美德在農家,富裕在農家、和諧在農家”主題實踐活動,以家庭的文明進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三是保護生態家園。村容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綠化、美化、凈化庭院與村莊是婦女的優勢,以創建綠色生態家園活動為載體,引導農村婦女走出家庭,參與改水、改廁、改路、改溝、改圈的“五改”和飲水干凈、街道干凈、庭院干凈、居室干凈的“四凈”生態活動,改善和美化農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在共同優化、攜手維護環境的過程中走科學、和諧發展之路。

三十年前,隨著了聯產承包責任到戶,農村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春天。三十年后的今天,黨中央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號召,廣大農村婦女將再次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迎接農村發展第二個姹紫嫣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