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影響力

時間:2022-02-15 09:14:00

導語:探索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影響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影響力

摘要: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也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介紹了**縣林業資源及林業發展現狀,并從促進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村容整潔、推動農村民主管理等方面詳述了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發揮林業重要作用的具體措施,以期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林業;新農村建設;地位;作用;河南**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新的起點上,統攬全局、著眼長遠、審時度勢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是重視和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變村容村貌,提升農民形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戰略性意義。林業既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又具有生態、景觀、文化、安全等功能,與農業、農村、農民有著舉足輕重的關系。我國國土的69%是山區,這些山區除了少部分農業,主體部分是林地,林業生產者包括林農、果農等都是農民的一分子。因此,林業工作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筆者結合河南省**縣的林業發展現狀,簡要分析了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縣林業資源及林業發展現狀

**縣位于豫西丘陵山區,東連洛陽市市區,西接三門峽澠池縣,南與宜陽相鄰,北臨黃河與濟源隔河相望。地形南北長44km,東西寬31km,總面積11.56萬hm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峰巒疊嶂,山勢陡峭,巖石裸露,東南部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海拔155.0~1384.7m,黃河、青河、畛河、澗河橫貫轄區,黃河小浪底水庫位于縣城北部。

**縣林業用地面積3.97萬hm2,占總面積34.3%,其中有林地面積2.89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72.7%,林分面積2.70萬hm2,疏林地面積326.67hm2,灌木林地面積420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宜林荒地1.08萬hm2,森林覆蓋率23.5%,活立木蓄積159.9萬m3,森林蓄積19.91萬m3,四旁樹蓄積139.99萬m3,四旁蓄積占87.5%。

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新增加林地面積1.43萬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林木覆蓋率達32.3%,森林覆蓋率達23.5%,分別增長11.2%和9.8%,全區生態環境和林業產業格局已初具規模。

二、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黨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與林業密切相關。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可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夯實建設新農村的產業支撐,促進“生產發展”;林業,特別是特色經濟林,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可以幫助農民拓寬致富門路,促進“生活寬?!?;發展林業,可以改善農村人居條件,建設優美自然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村容整潔”;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破解政策難題,可以促進農村基層組織“管理民主”。

2.1林業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的綜合功能,在保證糧食生產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國對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實現了精耕細作,基本解決了全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對于山地、林地、沙地、濕地的利用水平還很低。因此,發展現代林業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2林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綠水青山是實現農村致富的金山銀山。廣大農村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在人口逐漸增多、人均耕地日趨減少的情況下,農村發展符合市場需要,有當地特色的優勢林業產業,是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山區、沒有工礦企業的農村,發展林業產業就成為農民致富的首選產業項目。目前,中國農村發展林業產業項目非常多,如大力發展優質果品基地、珍稀特種用材林、林木種苗和花卉基地、食用菌、中藥材、林下家禽養殖、山野菜基地、森林旅游服務業和鄉村生態旅游業等項目。這些林業產業項目的發展可以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帶動農民致富,真正給農民帶來實惠,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2.3林業是實現“村容整潔”的重要措施

實現新農村“村容整潔”的手段和內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要想使鄉村達到綠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設成為花園式和園林式的生態文明鄉村,必須植樹、栽花、種草,布置綠色景觀,增加綠地面積。目前,在豫西農村已涌現出一批綠化和美化效果好,把村莊裝扮成花園式、園林式的生態文明村,不僅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農民的生存質量,而且成為了廣大中外游人喜歡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的風景區,也大大提高了鄉村知名度。

2.4發展林業是推動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實踐

我國集體林地占林地面積的1/2以上,在占有國土面積約90%的廣大山區和林區,鄉村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集體林地管理。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林業產權制度,由農民自己管理和經營好這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

三、發揮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重要作用的措施

首先,要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機遇,認真總結近年來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政策措施,狠抓造林綠化工作,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強生態道德和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民造林綠化、生態保護的意識和自覺性,動員組織全社會參與植樹造林。其次,要堅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區域進行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充分發揮其在農田水域防護、水土流失治理、城鄉環境美化綠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再次,要認真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堅持一手抓造林綠化,一手抓資源保護,嚴禁亂砍濫伐森林和非法侵占林地、濕地,嚴格保護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維持生態平衡。

總之,在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中必須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生態保障。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應引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只有切實解決好目前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效地利用林業自然資源拉動農民增收致富,才能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朝著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桂平,李素若.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問題與工作思路[J].湖北農業科學,2006,45(6):690-692.

[2]姬君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規劃[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5):644-646,690.

[3]殷傳杰.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作為[J].中國林業,2006(09A):38.

[4]張會岐,李瓊花,何永芳.論林業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