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路徑探究
時間:2022-11-02 11:11:40
導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路徑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念。2012年以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僅在個別理論文章中提及。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念由官方正式提出后,國內眾多學者開始對其內涵進行研究。雖然學者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有不同理解,但都認可和強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經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內涵,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類型。(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金融政策發展歷程。2014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中發〔2014〕1號)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財政政策引導、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結合意見要求,制定了《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4〕42號),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利率、期限、額度、流程、風險控制等方面創新,合理調配信貸資源,扎實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項金融服務工作,支持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現代農業加快發展。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總體要求,聯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銀發〔2019〕11號),對金融支持政策進行了系統規劃,特別是在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明確提出,針對不同主體特點,建立分層分類的金融支持體系的要求,以及制定了滿足新型農業主體經營發展資金需求的具體措施。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支結合云南省實際,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并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增信機制建立的重要舉措。中國人民銀行怒江州中心支行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怒江州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并于同年4月開展立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經濟檔案采集、信用評級體系建設與應用的探索和實踐。
二、怒江州三農發展現狀和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做法
(一)怒江州三農發展基本情況?!叭齾^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怒江州所轄一市三縣,有29個鄉鎮和255個村委會,其中:鄉村總戶數13.37萬戶,農業人口46.28萬人。山高坡陡的峽谷地貌造成了境內可耕地面積少,76.6%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墾殖系數不足4%,是限制怒江農業規?;a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2019年末,全州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69億元,僅占全省農林牧業增加值的0.6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165元,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0.20%。(二)怒江州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做法。1.強化信貸政策引導作用,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聚焦。怒江州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培育發展規劃,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入,對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特色林業等涉農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從貸款投放量來看,2020年5月末,怒江州涉農貸款余額為102.61億元,同比增長21.53%,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38.33%。其中,農林牧副漁業貸款余額為13.10億元,同比增長22.59%,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4.89%;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46.47億元,同比增長43.56%,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7.36%;農戶貸款余額19.99億元,同比增長17.11%,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7.47%,且農戶貸款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林權抵押貸款余額0.20億元,同比下降33.08%,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0.08%。2.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一是建成普惠金融服務站470個,實現普惠金融服務站行政村全覆蓋,并完成356個惠農支付服務點升級工作,惠農支付服務點除具有取款、繳款功能外,還附加了貸前審查、貸后管理、金融知識普及等功能。二是依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農戶經濟信息建檔工作。截至2020年5月末,全州共建立農戶經濟檔案13.11萬戶(建檔立卡戶經濟檔案4.89萬戶),完成授信7.02萬戶,發放貸款22.05億元。3.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支持特色農業發展。積極發展農村地區綠色金融,圍繞綠色能源、資源再生利用、綠色食品生產、生態農業、觀光休閑產業等開展金融創新,引導金融資源向低碳、環保、綠色可循環領域傾斜。目前轄內金融機構積極通過“龍頭企業+農戶+綠色產業+金融”等扶貧模式,將金融服務延伸到轄內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等綠色產業鏈發展需求端。如,農行、農信社通過“農家樂”旅游扶貧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產品以及鄉村民族風情旅游創客培訓向“中國最美村寨”福貢縣老姆登旅游村寨發展特色生態茶園、農家樂休閑、怒族非遺文化一體生態旅游業提供融資融智支持。
三、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金融支持面臨的挑戰
(一)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尚處起步階段,雖然在脫貧攻堅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作用明顯,但依舊面臨著組織形式較為單一、競爭力弱、規模小散、融資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截至目前,怒江州農業農村部門登記在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有1630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590家、家庭農場4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帶動了怒江州513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直接參與經營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2310戶,非成員建檔立卡貧困農戶19023戶。(二)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1.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形式過于單一。全州159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97.55%,結構十分單一,究其原因主要農民專業合作社屬法人企業,僅需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即可成立。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的認證需要滿足一定條件并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2.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化程度低,品牌競爭力不足。總體來看,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上呈現規模不大、產業鏈條短、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發展粗放的特點,全州僅有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農產品質量認證,53家擁有注冊商標,經營方式仍舊以收購、銷售原材料為主,缺少品牌經營和高附加值生產的能力。全州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是傳統小農經濟企業化的表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場化、規?;⒓s化和專業經營的標準仍有較大距離。3.怒江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體系不健全,營收能力弱。據調查,2019年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僅有11270萬元,可分配盈余304.79萬元,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還成員的合作社僅有14個。(三)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1.缺少覆蓋全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當前,涉農行業部門之間無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單個部門掌握的涉農數據較為單一,造成了支農惠農政策服務與金融服務的精準度不高的客觀事實。如市場監管部門掌握農民合作社的經營信息,農業農村部門掌握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大戶的經營信息,金融機構掌握有貸新型農業的信貸信息。信息共享機制的不暢無形中增加了政策的執行成本。2.涉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不完善。農業保險自主參與程度低。農業自身的弱質性和高風險性導致涉農貸款經營風險大、農業保險賠付率高的客觀事實,如:2020年5月末,全州各項貸款余額197.66億元,不良貸款發生率為2.35%;涉農貸款余額102.61億元,不良率為3.43%,高出各項貸款不良率1.08個百分點。又如,2019年怒江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賠付金額達694.42萬元,占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43.87%。主要面臨的問題為:一是涉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截至目前,全州涉農貸款方面設置的風險補償基金僅有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且基金僅覆蓋全州扶貧小額信貸的70.51%。二是農業保險承保機構較少,商業性保險資本進入的積極性不高,農戶自主參保的意愿也不強。2019年末,農戶自主參保總保費僅有10.36萬元。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能力明顯不足。怒江州農村經營主體獲取發展資金的主要渠道是財政扶持資金,2019年末獲得財政扶持資金的合作社為197家,獲得資金1.16億元;從銀行端獲取資金支持的僅有92戶,其中77戶屬于微型企業培育貸款等政策性貸款項目。據調查,土地經營權作價出資是農戶參與合作社經營的主要方式,農村土地確權未全面完成和土地流轉一直以來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供抵押資產不足,加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財務制度,在金融機構授信過程中難以獲得較高的信貸支持。
四、對策建議
(一)搭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服務共享平臺。根據政府涉農部門、金融機構等數據使用方的需求制定信息采集指標體系,通過“涉農部門搭建框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申報”的方式,建立覆蓋全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即將市場監管、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稅務等部門所掌握的數據進行歸集,搭建全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框架,待信息主體參與財政獎補資金申請、貸款申請等活動時主動報送相關數據,從而完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類信息的采集建檔工作。搭建完成的信息共享平臺將為各涉農部門在惠農政策決策中提供有針對性的決策服務,從而提高全州惠農政策實施和支農信貸投放的精準性,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充分融入到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戰略部署中。(二)強化風險控制,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機制。一是探索建立政府性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堅持政策性、專注性的定位,為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提供信貸擔保服務,激發涉農金融機構的支農積極性。二是設立覆蓋全州涉農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風險補償資金池。由州財政出資建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資金,解決全州涉農貸款風險補償覆蓋率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風險補償資金管理,充分發揮風險補償資金杠桿撬動和風險分散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拓展農業保險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州內財產保險公司發展農業保險項目,因地制宜的創新符合全州三農情況的農業保險產品,加大農業保險宣傳普及工作,提高農戶自愿參保率。(三)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一是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動確權登記、價值評估、交易流轉和處置變現的機制建設,擴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質押范圍。二是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依托應收賬款融資,激活企業應收賬款,盤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金流,拓寬融資渠道。
作者:王志雄 李平輝 陳曉然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怒江州中心支行
- 上一篇:疫情對“三農”宣傳的影響
- 下一篇:協商性微型公眾的特點和功能分析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