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思考與探索

時間:2022-09-12 08:40:48

導語: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思考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思考與探索

一、引言

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建立與完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是十八大以來,我黨要著力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需要,對于基層群眾的生活以及經濟水平的提升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都以城鎮居民為主,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已經相當成熟,而對農村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則相對較少,所以農村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一直是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薄弱之處,為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層社會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二、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度的重要意義

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作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其健全與完善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緩解社會矛盾、縮小貧富差距、改善民生、解決社會基本問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等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一方面,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有助于推動我國基層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緩解城鄉社會保障不公平現象,是保障基層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法寶;另一方面,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有助于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提升基層群眾的生活水平,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其次,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緩解社會矛盾,改善與解決民生問題。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介入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途徑,可以改變不同階層、不同成員的收入分配狀況,實現社會財產的再分配,用于改善與解決民生問題,解決基層人民的基本生活問題,可以緩解社會潛在的矛盾與缺陷,從而維護社會公平與穩定。再次,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是我國社會發展、經濟進步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完善的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基層人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避免基層人民因病返貧等現象的出現,為小康社會的建成做好保障;當前我國還正處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基層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民族自豪感,而這些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意義重大。

三、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缺陷

盡管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也不斷健全,基層社會保障體系也趨于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及缺陷,需要我們去解決與探討,筆者對此進行了總結,具體如下:(一)基層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小、保障水平低。通常來講完善的社會保障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即五大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三大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形成了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合作醫療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但是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較大缺陷。一方面,基層社會保險制度幾乎處于缺失狀態,基層社會保險制度是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內容,而我國基層社會保險制度相對缺失,特別是農村基層僅僅建立了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制度,而對其它保險涉及較少;另一方面,基層社會救助體系以及基層社會福利體系不太完善,特別是在基層農村,真正能夠獲得社會救助以及社會福利的人少之又少。(二)基層社會保障資金相對缺乏?;鶎由鐣U腺Y金是基層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然而我國基層社會保障資金卻相對短缺。一方面,我國基層社會保障體系的來源主要來自于基層人民的個人繳納,輔以集體補助、國家補貼,而我國基層人民,尤其是基層農民生活水平本來就不高,如果以基層群眾個人繳納為主則在實踐中很難執行,因為部分群眾可能無法繳納;另一方面,集體補助與國家補貼的保障基金主要集中在救災、特困戶生活救濟以及優撫補助方面,這就使得社會保障資金的保障能力大幅下降,并且集體補助以及國家的補貼資金遠遠跟不上上漲的物價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三)基層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缺失。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運行需要依靠一定的法律來進行保證,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運行同樣如此,但是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與運行卻缺少一定的法律保證。目前我國對于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仍然不完善,并沒有系統完善的立法對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作出規定,而只有一些部門發出的方案或通告等,盡管這些方案或通告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基層社會保障制度,但是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致使基層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保障基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以保證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有序建立與運行。(四)基層社會保障發展相對不平衡。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我國各地基層社會保障發展水平不一,這就導致了基層社會保障發展的相對不平衡。在我國經濟發展相對發達的地區,基層社會保障水平較高,社會保障的內容比較全面,社會保障覆蓋程度較高。而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社會保障水平則相對較低,大多數基層農民社會保障內容比較少,社會保障項目不全面,沒有形成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與體系。

四、建立與完善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策略

結合當前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應該從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拓展保障資金籌措渠道、完善基層社會保障立法工作、統籌基層社會保障等幾個方面著手,具體如下:(一)完善基層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基層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基層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基層社會保障水平是建立與完善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徑之一。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建立和完善基層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是要充分發揮居家養老的功能;二是要積極構建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保險的作用,以此來彌補居家養老的不足;三是要加大國家對基層社會養老的補貼力度。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構建完善的基層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避免基層群眾因病返貧,緩解基層群眾在就醫方面的壓力。(二)拓展基層社會保障籌資渠道,確保保障資金充足。拓展基層社會保障籌資渠道,確保保障資金充足是建立與完善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又一途徑。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以基層人民個人、集體以及國家為主體的三方共同籌資的模式,充分發揮集體與國家的功能;另一方面,國家要鼓勵社會團體、組織、企業等積極投入到基層社會保障事業建設當中來,引導他們為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籌集資金,建立基層社會保障專項基金。此外,國家還可以以稅收的形式,實現社會資源的再分配,促進社會資源均等化。(三)強化基層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完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強化基層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完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也是建立與完善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大途徑。一方面,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此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科學完善的基層社會保障立法機制,使基層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基層政府部門也要加大對此方面的法律建設,積極制定相關的條例及方案作為基層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重要補充,使基層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更加科學與完善。(四)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協調發展,促進基層社會保障均等化。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協調發展,促進基層社會保障均等化是我國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完善的又一大舉措。一方面,我們應該建立統一規范、有效的基層社會保障組織機構,對基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積極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協調發展,縮短城鄉社會保障差距,促進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另一方面,要深度落實基層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有困難的居民的生活得以保障,要讓每一個基層民眾都不能夠因為貧困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的權利,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居。

作者:朱容 單位:重慶市巴南區東溫泉鎮社會保障服務所

參考文獻:

[1]邱振光.基層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與思考[J].海峽通訊,2016(7):48-49.

[2]張瑩.關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思考——基于“北京井底人”事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2):37-38.

[3]張倩.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2):217-218.

[4]雷咸勝,崔鳳.關于我國社會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點思考[J].當代經濟管理,2017(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