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風格探討
時間:2022-12-22 11:01:31
導語: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風格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主持人要積極推進主持風格的優化創新,既要守住傳統新聞播音主持的優勢,又需要對新媒體平臺的特點進行學習借鑒,進而以多樣化的主持風格贏得觀眾的支持及認可。本文從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日常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入手,對如何創新播音主持風格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主持風格;創新
傳播媒介相互融合、傳播形式日漸多樣化是融媒體時代最為顯著的特點。新形勢下,新聞資訊的傳播速度進一步提升,受眾在新聞資訊的獲取渠道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鑒于上述情況,傳統電視新聞節目需要從節目內容深度、呈現方式以及主持風格等方面著手豐富節目內涵、提高節目的關注度。播音主持人在新聞節目中承擔著連接節目和受眾的橋梁作用,觀眾能否接受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決定著他們是否愿意繼續收看節目。因此,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播音主持人應積極推進主持風格的優化創新。
一、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播音主持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一)受眾的選擇日趨多樣化
新形勢下,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借助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資訊,電視新聞節目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因此,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應當在革新欄目內容、形式的基礎上,關注播音主持人的風格的改變,運用觀眾喜愛的方式將新聞內容傳遞給他們,從而重新贏得觀眾的支持及認可,增強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
(二)主持方式較為刻板,缺少創新性
近幾年,雖說國內各大電視新聞節目都在積極尋求突破和創新,但其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卻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而造成了節目內容同質化、主持方式機械化的問題,觀眾也開始流失。從宏觀層面分析,《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工作著裝一直都是其他新聞節目爭相模仿的對象。雖說“新聞聯播模式”保證了新聞主持工作的嚴謹性,但如果所有媒體平臺的新聞節目都采用這種主持方式則會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三)電視新聞節目失去了原有的行業話語權
過去,人們總習慣于通過電視或廣播、報紙來獲取新聞資訊。融媒體時代之后,自媒體平臺的蓬勃發展使觀眾享受到了全新的信息資訊獲取體驗,進而影響到了電視新聞節目的行業話語權。[1]隨著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觀眾完全可以利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來獲取自己需要的新聞資訊。在此基礎上,觀眾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的留言評論功能參與到新聞信息資訊的傳播過程中,并且利用智能手機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事件,甚至于改變相關新聞事件的走向。這對電視新聞節目所造成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必須要審慎應對。[2]需要強調的是,雖說新興自媒體平臺在傳播速度上擁有顯著的優勢,但由于缺乏科學嚴謹的信息審核機制,所以經常會出現虛假新聞或是夸張不實報道的問題。
二、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創新主持風格的策略
鑒于前文所敘述的種種挑戰,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也應當重視主持風格的創新改革,把握住新形勢下行業發展的新機遇,在堅守電視新聞節目固有優勢的同時,以創新為核心,以內容為主導,以滿足觀眾的資訊獲取需求為目的,推動國內新聞傳媒行業的轉型發展。由于電視新聞節目還肩負引導社會輿論、向公眾傳遞正確價值觀的職能,所以說面對部分自媒體平臺信息魚龍混雜、來源真假難辨的局面,電視新聞節目應當堅守行業底線,承擔起社會責任,用公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社會輿論,進而營造出良好的信息環境。
(一)立足于觀眾的實際需求創新主持風格
主持人在創新主持風格時需要先對節目受眾人群的實際需求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分析,以找準改革方向。在年輕觀眾的認知中,電視新聞節目一直都是呆板、無趣的存在,所以如果想要贏得年輕觀眾的支持和關注,就必須要讓自己的主持風格更加生動、活潑,必要時可以嘗試借鑒網絡流行語,從而拉近與年輕觀眾的距離感。例如,安徽新媒體集團網視中心的高佳和陳昌盛,因為都是90后,他倆活潑的主持風格和年輕受眾就很合拍,節目中偶爾穿插一些時下熱門的網絡詞匯,很受年輕觀眾喜歡。對于中老年觀眾,他們不太喜歡過于喧鬧的節目主持風格,那么,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就應當盡量使用溫柔、平和的語調,用拉家常、聊天的方式完成節目的主持工作。在進行改革前,可以嘗試對觀眾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借此來準確把握各年齡層觀眾的實際需求。調查需要涉及到觀眾觀看電視新聞節目的頻率、觀看的具體時間段、印象最深的新聞主持人、愿意接受的新聞主持方式等,之后才能夠以此為參考對現行的主持方式、主持風格進行優化調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是訪談交流的方式了解觀眾對于節目主持人著裝風格的看法,并根據反饋上來的意見進行優化調整,以保證節目播出的效果。在一些地方新聞節目中,主持人還可以嘗試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使用一些輕松、幽默或是帶有地方特色的語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增加主持人的親和力。但前提是不能影響新聞內容的嚴肅性以及媒體的公信力。
(二)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主持新聞節目一直都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而主持風格則是主持人個人魅力以及專業技能的集中體現,所以說在創新節目主持風格的過程中也應當加強理論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3]這一環節的改革中,要引導主持人在完成常規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學習新聞傳播理論,并根據節目性質、受眾群體,對新形勢下新聞節目的主持風格進行定位。期間,主持人可以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新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取長補短、進而確定自己在新聞節目中的主持風格。除此之外,新聞節目主持人還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傳遞新聞內容、社會價值觀的過程中憑借自己的談吐、修養、學識贏得觀眾的肯定。在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之余,還可以嘗試利用時下流行的社交軟件以及短視頻APP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進而幫助自己所主持的新聞節目打響知名度。
(三)找準嚴肅和幽默之間的平衡點
雖說觀眾更愿意接受詼諧幽默的新聞傳播方式,但某些新聞素材的基調就已經決定了不能使用太過隨意的主持風格,要保證其嚴肅性。因此,主持人在創新節目主持風格時需要找準嚴肅與幽默之間的平衡點,這對于主持人的專業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是一大考驗。[4]具體來說,主持人在節目中適當地發揮幽默感,可以緩解觀眾的疲勞情緒、確保其能夠跟隨主持人的節奏了解完所有新聞內容,但總體上要維護好新聞播報工作的嚴肅性,保證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如何找準嚴肅與幽默之間的平衡點,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中主動思考,多積累總結。面對新形勢下新聞主持工作的種種挑戰,主持人必須要堅守初心,要正確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不間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新聞專業素養。
(四)提升新聞節目的視覺效果
面對全新的行業發展形勢,在引導節目主持人創新主持風格時不應當只關注語言層面,還需要關注節目主持過程中呈現給觀眾的視覺效果。具體來說,如果是兩位主持人共同搭檔主持的新聞節目,那就需要保證兩人服裝上的協調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不必每期節目都“西裝革履”,嘗試穿一些休閑服也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只有一位主持人,則需要在服裝的形制、風格或是寓意上進行創新,突顯節目特色和主持人風格,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要重視主持風格的創新工作,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新聞專業素養,以應對新形勢下日常主持工作所面臨的新挑戰,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和影響力。
注釋:
[1]呂喆.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播音主持的創新發展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21(05):135-137.
[2]李春鵬.對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風格養成的思考[J].新聞世界,2020(12):74-77.
[3]王江紅.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風格創新[J].新聞文化建設,2020(15):144-145.
[4]熊恒.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播音主持的轉型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21):150-152
作者:袁江凱
- 上一篇:微信公眾平臺如何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
- 下一篇:新媒體視域就業指導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