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新聞傳播研究

時間:2022-06-02 10:59:47

導語:六堡茶新聞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六堡茶新聞傳播研究

【摘要】文章以官方平臺新聞資料為支撐,引入調查報告手法,把新聞與文化傳播進行糅合分析,找出新聞背后文化傳播規律,提出乘勢借勢創勢這一觀點,對宣傳推廣工作乃至各行各業有積極的參考意義。文章認為傳播學已與新聞學互相交融,聚焦文化傳播的宣傳推廣,還可觀照新聞宣傳的內在規律,對做好新聞策劃與宣傳組織工作也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六堡茶;文化;傳播;乘勢;借勢;創勢

人類社會的發展,可謂時勢推移所致。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勢”被廣泛地應用于哲學、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孫子兵法》就是一部集中論“勢”的著作。成都武侯祠有一聯語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梢姟皠荨睂Υ龠M事物發展、成敗所起的重要作用。何為“勢”呢?勢的意義包括形勢、情勢、勢頭、趨勢、時機、姿態、力量、威力等。舉例言之,“橫看成嶺側成峰”,代表了兩種“勢”,一是橫勢,二是豎勢。如果一個人登山,豎勢山陡,或致半途而廢;橫勢路遠,卻易成功?!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則體現了“勢”的轉移,蜜蜂就是因為懂得追逐“花勢”,所以能采到蜜。文化傳播是有規律的,其中一個易被世人忽略的就是“勢”的作用。在文化傳播中,如何用勢,特別是如何乘勢、借勢、創勢,將其做大做強,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下面以安化茶和六堡茶為例,試淺析之。湖南益陽安化茶和廣西梧州六堡茶同歸中國三大黑茶之列,地域相近,盛衰有因,特別是近年來各自的發展勢頭還是有異同之處,通過對比互鑒,以期對促進茶文化繁榮發展能帶來一些思考。

一、乘勢——直掛云帆濟滄海

文化傳播所乘之勢,當與其他事物一樣,追隨時勢、形勢、大勢。這些明顯存在的勢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置身度外,實乃不智。主動融入時展的洪流,相信定會“乘風破浪會有時”。

(一)乘互聯網經濟之勢

當世界進入互聯網時代,地球便成一村。電子商務的出現,加上日漸快捷的配送系統,網購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湖南120多家安化黑茶品牌企業加入了電商行業。為了制定新時代下的互聯網黑茶標準,探索黑茶在互聯網渠道的營銷新模式,2017年,安化縣離岸孵化器在長沙成立,一批湘籍茶企以安化黑茶互聯網企業聯盟的形式集體進駐,共同發力。2018,安化黑茶專賣店的營銷網點和網店已超10萬個。2020年,安化縣在快遞、線上推廣、簽約網紅主播、粉絲達人4個方面給予獎補,進一步促進了網絡營銷的發展。為應對肺炎疫情,2020年2月,安化縣茶旅中心主辦的首個“網上開園節”應運而生,共舉行266場,8200萬名觀眾在線關注搶拍,帶動銷售額近9739萬元。梧州市則建設了六堡茶網上商城,采取“電子銷售平臺+供應鏈+現代物流”的運營模式,服務茶葉加工和銷售企業,提供六堡茶展示、交易、支付等服務,力求打通梧州六堡茶的供應鏈。茶葉盡管是一種體驗類的消費商品,但梧州六堡茶商城是由市商務局、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以及本地官方媒體共同打造的,給予消費者更多信心和保障。而商城的經營模式,對于梧州六堡茶的銷售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創新,能將梧州本土生產的優質六堡茶以集中展示的模式和更為便捷的銷售渠道,快速推向市場,在全國打響知名度。

(二)乘文化旅游之勢

當今旅游業的競爭,最終是文化的競爭。旅游搭臺,還得文化唱戲。文旅結合是振興旅游業的大勢所趨。茶旅融合發展全面發力,安化縣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成型,一座“山水生態茶城”在崛起。在安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黑茶博物館、黑茶特色小鎮、云臺山茶旅開發和天下黑茶實景演藝等茶旅一體化重點項目陸續建成。2019年安化縣游客接待量700萬人次,年旅游綜合產值75億元。至于梧州六堡茶,除了投入1.5億元建設六堡茶特色小鎮外,還推動建設摩天嶺六堡茶海和六堡茶文化創意產業園。創意產業園項目占地面積約5230畝,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的產業板塊和文旅板塊,包括六堡茶博物館、會展中心、茶金融服務中心、科創新天地、質檢中心、尋茶谷、茶緣灣、花海茶園、都市康養生活示范區等10多個重點子項目。建成后將給游客帶來“從茶園到茶杯”的一站式全過程快樂體驗。立足茶旅發力延伸產業鏈,蒼梧縣建設了六堡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六堡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國家級示范園。這些茶文化產業園建成后,必將助力文旅產業加速發展。2020年,六堡茶生態旅游區接待旅客200萬人次,產值約10億元。

(三)乘脫貧攻堅之勢

我國舉全國之力進行的脫貧攻堅大會戰,既是一項政治任務、民心工程,也是一項經濟任務、民生工程,其中的產業扶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安化縣通過制定幫扶政策,按照每畝1000元的標準,扶持貧困戶開辟(恢復)小塊茶園,讓貧困戶“零門檻”參與茶產業發展,扶持2萬多戶貧困戶發展茶園4.2萬畝。近年來,安化縣實施茶產業扶貧項目27個,其他涉茶項目60多個,全縣15萬貧困人口中依靠茶業脫貧者達到9.4萬人。蒼梧縣六堡鎮把茶產業發展成品牌,全鎮茶園面積已經接近4萬畝,有12家加工企業和61家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六堡鎮4000多戶16000多人就業,年產值達到2.6億元。截至2019年,六堡茶產業覆蓋蒼梧縣28個貧困村,茶區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多元。這里列舉的都是大而言之的“共勢”,值得注意的是,乘勢亦分“先手”與“后手”,先下手為強,帶有政策性的“勢”是有階段性的,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二、借勢——只緣身在最高層

大師制小罐茶是一種典型的借勢,借大師的名氣和央視的平臺,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良好的營銷效果?!安煌跣摹币徽Z風行后,茶業界跟著推出“初心茶”,也是一種借勢。還有安化黑茶由湖南衛視知名主持人“代言”。而梧州六堡茶則晉身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進駐北京老舍茶館等都是一種借勢。經過梳理,發現梧州六堡茶與安化黑茶在大方面的借勢如下:

(一)借影視之勢

除了在頂級電視臺做推廣外,借影視傳媒之勢打響文化品牌,還得另辟蹊徑。如湖南廣播電視臺茶頻道、益陽茶廠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全國首檔茶界達人PK大賽《茗聲大震》。梧州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梧州市文廣體旅局與有“中國第一長劇”之稱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合作拍攝短劇《有茶有真相》,都能收到持久而良好的效果。

(二)借高鐵之勢

高鐵這一車載媒體具有人氣高、涉及面廣、覆蓋面大的宣傳優勢。2018年,安化黑茶龍頭企業抱團與高鐵傳媒合作,安化黑茶·白沙溪、中茶、怡清源、高馬二溪、云上5大高鐵專列正式起航。這兩年,冠名“梧州六堡茶”“三鶴六堡茶”“中茶窖藏六堡茶”的高鐵動車也達到了5列。

(三)借企業之勢

六堡茶非遺傳承人祝雪蘭與梧州中恒集團合作推出“瑤家雪蘭”六堡茶,是茶文化與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合作的有益嘗試,是中恒集團旗下雙錢實業與祝雪蘭聯合推出的首款品牌背書產品,是國資國企驅動六堡茶產業發展的一次新探索。這有利于“非遺”文化融合互鑒、“中華老字號”的傳承與創新。

(四)借體育之勢

安化是“羽毛球冠軍的搖籃”,該縣先后有27人入選國家隊和國家青年隊,在國際比賽中奪得38項冠軍,安化羽毛球已成為引人注目的一個體育品牌。從2017年開始,“安化黑茶杯”羽毛球大賽成為常態賽事,該縣每年都舉辦一次以“全民健身”為主題的縣級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國內精英邀請賽”,每三年舉辦一次“國際巨星挑戰賽”。冠名為“安化黑茶杯”羽毛球比賽,無疑有利于借羽毛球冠軍之“勢”打響安化茶的品牌,無形中讓人聯想到“冠軍茶”。借勢,是利用別處之勢成就自己,所謂的“站在巨人肩上”是也。所借之勢,存在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性,找到二者之間的關聯度、適合度方為佳。

三、創勢——萬紫千紅總是春

文化傳播中的創勢,是乘勢、借勢的升級版。文化傳播中的創勢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把自然資源優勢、產品賦能優勢、歷史文化優勢等做到極致,實現最大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創勢的終極目的。

(一)創聚集之勢

從種植、生產加工到市場營銷,所謂的規模效應就是聚集之勢的體現。安化按照“小塊茶園、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安化模式”,大力推進茶山、茶湖、茶帶、茶路建設,實現“以點集群、連群成廊、走廊帶區、片區發展”的格局,規模種植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梧州近年大力推進“百里茶廊”、規劃建設六堡茶產業千畝集聚區,都是一種造勢,創造規模之勢。舉行、參加各種茶事節會,也是常規的通過聚集來造勢、創勢。安化黑茶通過舉辦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挑擔茶葉上北京”等節會和活動平臺,形成了很好的發展“勢能”。梧州市蒼梧縣通過舉辦春社開茶節、斗茶大會等重大茶事活動,取得令人驚喜的成效。六堡鎮茶農在春社日歷來有祭社祈福、采摘社茶的習俗,近年來演變成六堡開茶節。春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節日,是中國最古老的民俗節日之一,六堡春社開茶節因此具有了獨特的傳統文化內涵,值得堅持舉辦和發揚光大。近年來,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梧州市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商務廳攜手探索實踐文化產業發展,舉辦中國(廣西)六堡茶斗茶大會,開拓出一條“高質量發展茶產業”的創新之路,首屆斗茶大會累計接待茶客突破13萬人次,實現銷售額及簽訂銷售合同款近2億元?!?019年中國(廣西)六堡茶斗茶大會”獲得全國傳媒經營“金推手獎”融媒體經典案例獎。

(二)創歷史文化之勢

歷史文化是時間積淀的產物,是歲月留給后人的瑰寶。歷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征,發掘利用好,發揚光大之,可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化品牌優勢。千兩茶,是只有安化才有的黑茶,72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這種創始于清朝道光年間的工藝,200年后在安化仍通過家族或師徒代代相傳。安化千兩茶的制作技藝,依靠手工操作,實行土法生產,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弘揚這一傳統文化,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千兩茶已向百兩茶、萬兩茶延伸。歷時200多天制作完成的高6米、直徑0.74米、重1559公斤的四萬兩花卷茶,成功申報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的千兩茶,著實讓安化茶火了一把。早在1500年前,六堡鎮就有著連接桂粵港直通南洋海上絲綢之路的茶船古道。六堡茶從六堡鎮出發到達廣州十三行,再經由海上絲綢之路,最終到達南洋,是中國著名的僑銷茶,形成了積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廣西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葉行銷史上一個瑰麗篇章。2017年,在致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賀信中,將“茶船古道”與“茶馬古道”相媲美。作為“茶船古道”產地和起點的梧州,很好地把握住了“茶船古道”這含金量極高的關鍵詞,把歷史文化遺存轉化為六堡茶的公共品牌,進一步提升了六堡茶的知名度。2018年,廣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獲得的“茶船古道”商標開始應用在多款六堡茶產品中。同時,通過舉辦“‘茶船古道·新絲路’六堡茶行銷全球”大型茶事活動,在國內外進行了近百場的六堡茶行銷推介宣傳活動,六堡茶聲名鵲起。2019年“茶船古道·新絲路”廣西梧州六堡茶行銷全球(東南亞)活動,獲得廣西對外傳播項目類二等獎。

(三)創時尚潮流之勢

一般來說,飲茶者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飲的多是奶茶。要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必須研發出現代時尚的茶品以及以茶為原料的衍生產品。在這方面,兩地茶業界都在探索嘗試。安化黑茶與娃哈哈集團推出了黑茶飲料快消品;白沙溪為了進軍國際市場,開發了“袋泡黑茶”等現代便捷化產品;在云上,最新型的黑茶“巧克力茯磚”厚度與餅干相仿,只有巧克力大小,可直接掰一小塊泡飲,契合現代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業已走俏北上廣。隨著黑茶成分提取技術的日益成熟,黑茶面膜、黑茶牙膏等系列產品陸續誕生上市,安化黑茶產業鏈不斷擴展,市場前景日益可觀。而在梧州,這方面的研發目前還是屈指可數。只有梧州市天譽茶業有限公司上馬六堡茶凍干茶粉產業化項目,推出速溶六堡茶,因此還需要加大力度搶占潮頭。

(四)創可創之勢

同為黑茶類的安化茶和六堡茶,有著許多共同點,陳茶發金花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花勢”彼此都利用得不錯,成為賣點之一。除此之外,各自還有哪些潛在的優勢可創呢?經過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安化黑茶生長環境富含硒元素,別處難以相比。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上者生爛石”。安化的山水之間,遍布七億年歷史之久的冰磧巖碎石,占全球冰磧巖含量的85%以上,這在全世界茶樹生長環境中是唯一的。據檢測,安化茶葉的硒含量是全國茶葉平均值的2倍,世界茶葉平均值的7倍。這就很適合打造冰磧巖“富硒茶”這一品牌。而六堡茶則有一特殊加工工藝——洞穴陳化。梧州市遍布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茶窖(防空洞),通風良好,冬暖夏涼,常年溫度保持在22℃~26℃,相對濕度保持在75%~85%,適宜獨特的微生物種群(有益菌類)的生長繁殖。這些有益菌生生不息,與窖藏的六堡茶形成完整的生物鏈,促進了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又使六堡茶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具有獨特的“窖藏六堡茶韻”。目前為止,打“窖藏”賣點的僅有一兩家,只是附加在產品包裝上,遠未激發勢能的最大化。梧州文旅資深人士茹恩南曾有一個設想,把梧州珠山隧道商業街打造成窖藏六堡一條街,與梧州茶廠、珠山公園連接起來,建設成突出六堡茶文化的文旅景區。另外,六堡茶農有用葫蘆存儲茶葉、讓其自然陳化后作居家良藥的習慣。以前,成粉狀的六堡陳茶是可以在藥店里買到的,由此證明六堡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利用現代化驗技術,進行六堡茶益生機理研究,明確指出,六堡茶一直扮演著飲料和藥物的雙重角色,能給人帶來健康美好生活?,F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包裝的六堡茶,唯獨不見葫蘆裝的六堡茶。葫蘆,造型別致,作為鎮宅擺件,在道家文化里有收攏煞氣的作用。葫蘆,也與“福祿”諧音,因此很多家庭都喜歡在家里擺上一兩個葫蘆。如果用造型別致的葫蘆,按大小規格灌裝不同分量的六堡茶,實現規?;a,打造獨特“葫蘆六堡茶”品牌,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四、察勢:用勢當用強

《孫子兵法》曰:善戰者,求之于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走過歷史長河,發展到新時代,事物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各種“勢”。時事政策之勢,重在把握;他山之勢,高在利用;積淀之勢,勝在挖掘。天時天利人和,指的都是一種勢,并且是有利之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講的是人定勝天的道理,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安化茶的發展也走過從低谷到高峰的過程。2004年,安化全縣茶園面積只有5.7萬畝,整個安化茶產業一年的產值已不到2000萬元,僅有的幾家茶廠處在倒閉的邊緣。從2006年開始,安化縣立足資源優勢,并充分利用各種勢能,全力打造“安化黑茶”特色產業。安化茶種植面積達36萬畝,年茶葉加工量9萬噸,綜合產值達220億元,品牌價值評估37.13億元。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前四強,成為全國生態產茶第一縣、黑茶產量第一縣、茶葉稅收第一縣。六堡茶作為梧州乃至廣西特色優勢產業,符合中央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帶一路”倡議、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健康屬性、文化屬性和收藏金融屬性。近年來,產業發展產銷兩旺,形勢喜人。種植面積8.9萬畝,年產量2萬噸,綜合產值85億元,品牌價值26.4億元。六堡茶與安化茶相比較,個中的發展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對比二者文化傳播中的“用勢”,大致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二者在乘勢方面,均有意識,但作為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借勢和創勢上,雖各有千秋,卻也能從整體上分出個強弱來。六堡茶要取得突破性進展,還得看在一、二、三產業鏈如何乘勢、借勢和創勢。做大做強產業,進一步打響六堡茶文化品牌,還有不尋常的路需要探索和腳踏實地去走。

作者:葉揚 單位:梧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