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
時間:2022-09-07 04:44:56
導語: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是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下的重要產物,與傳統媒體一起,共同拓展了現代傳播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現代傳播學也隨之成為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汀?。在音樂研究領域中,傳播學理論的拓展與應用推進了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體系的構建,以及音樂傳播產業實踐的發展。李小瑩所著的《新媒體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2020年7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是新媒體視域下探討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專著。就研究范疇來說,該書融合了音樂藝術研究與傳播學研究中的相關成果,對新媒體時代音樂藝術的創作、制作、傳播、消費進行與時俱進的分析與討論,并由此深化新媒體視域下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推進音樂傳播新媒體化的創新變革,以及新媒體時代數字化音樂市場的發展。整體而言,該書的主體內容包括八章:第一章專業性地闡釋了新媒體音樂傳播的概念,并從不同媒介的視角全面審視了現代的音樂傳播以及相對應的社會需求;第二章調研分析了新媒體時代音樂用戶的規模、聽樂需求、數字音樂的市場等問題;第三章集中討論了新媒體應用平臺的音樂傳播,并對新媒體音樂平臺的曲庫分類、內容編創、營收模式進行了剖析;第四章集中討論了新媒體電臺的音樂傳播,并對新媒體音樂電臺的形成發展、內容生產、傳播、音樂管理運營等問題進行剖析;第五章集中討論了自媒體平臺的音樂傳播,并闡述自媒體平臺中的音樂通道、音樂傳播以及音樂類創新創業等內容;第六章集中討論了高新科技與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相關問題,包括高新技術下的音樂創新體驗、3D技術在音樂傳播中的應用、VR技術在音樂傳播中的應用、AI技術在音樂傳播中的應用等;第七章集中討論了媒介融合視域下的音樂傳播,解析了當下媒介融合傳播的發展趨勢和現實需求,并對音樂類報紙期刊、音樂類廣播電視節目、互聯網自制音樂節目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傳播進行了深入論述;第八章探討了新媒體音樂傳播的人才培養,以前瞻性的目光,對新媒體音樂傳播人才的培養方案、社會實踐以及網絡音樂教育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由該書的系統論述可知,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音樂傳播的創新發展是當下備受關注且具有發展潛力的重要領域,為了更好地推進音樂傳播的信息化、數字化和現代化發展,我國應當有序加快音樂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為音樂傳播和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科學的計劃與指導。
一、新媒體時代的音樂傳播
傳播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象之一,音樂傳播的存在發展也是由來已久。古往今來,音樂的傳播與交流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歷史與成果。但囿于傳播媒介、傳播形式、傳播模式的限制,過去的音樂傳播影響范圍和影響力較為有限。新媒體時代,信息科技改變了人們傳播與接收信息的方式、媒介、渠道和模式,音樂的傳播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音樂傳播的范圍、速度與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就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傳播現象而言,當前的音樂傳播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與傳統的音樂媒介相比較,新媒體下多樣化的音樂傳播內容、形式和發展模式極大地拓寬了音樂傳播的研究范圍,與時俱進地推動了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在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內容和形式都得到了較為豐富的拓展,舞臺、圖片、錄音、錄像等多樣化的呈現模式更是給了受眾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促進人們對音樂的廣泛接受。不僅如此,古今中外的音樂也得以在新媒體的渠道和平臺中共享媒介資源,接受受眾的選擇與評價,加快不同音樂類型與風格之間的交流、融合及創新。第二,互動性是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一個顯著特點。顯而易見,信息科技的發展和新媒體創新媒介的運用讓傳者與受者在傳播過程中構建了新型的互動關系,實現了多對多的互動,完成了音樂信息的互動化交流與共享,進而極大地優化了音樂傳播的效率與效果。新媒體時代的實時互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傳者與受者得以在平等交互的地位上共享音樂信息,豐富受者在音樂傳播中的音樂體驗,增強音樂傳播的影響力。
二、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理論體系建構
一方面,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理論體系構建需要從音樂與傳播兩個角度進行展開,換句話說,音樂傳播的理論構建既需要考慮音樂自身的藝術文化屬性、傳播原則與規律,還需要考慮現代傳播學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發展。就音樂傳播理論體系構建中的音樂屬性來說,音樂的聽覺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文字雖然可以進行描述,但是相對于音頻和視頻來說,傳播效果明顯相差較大,而在新媒體視域下,文字、音頻、視頻以及其他傳播形式都可以被應用于音樂的傳播,音樂得以用動態化、立體化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豐富受眾的音樂體驗。近年來,VR等技術的應用反映了新媒體音樂傳播模式下音樂體驗的立體化和生動化發展趨勢。而就音樂傳播理論體系構建中的傳播屬性來說,現代傳播學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將其應用于音樂傳播領域,將為新媒體音樂傳播打開新的研究視角,促進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理論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理論體系構建要更好地為當下音樂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服務,充分了解現代音樂藝術市場的變化與需求,并針對性地探索音樂傳播的現代化發展之路,讓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功能與價值。對新媒體音樂傳播而言,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理念變革、技術創新、消費分享、產業發展等都是當前至關重要的音樂傳播方向與目標?,F如今,我國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尚不成熟,音樂傳播還未形成規范化的、流程化的體系,音樂文化資源和新媒體音樂傳播資源的配置也不盡合理,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媒體音樂傳播效果的最優化以及音樂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要想實現新媒體音樂傳播的良性發展,我國勢必需要對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產業化管理進行深入的研究。鑒于此,我國應當高度重視新媒體時代下音樂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在現有理論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新媒體音樂傳播策略與方案,逐步建立起統一、規范且富有創新活力的音樂文化傳播體系,促進音樂文化產業的擴大化建設與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實踐路徑
第一,新媒體時代音樂藝術要想獲得關注,獲得市場,獲得廣泛傳播的影響力,就需要充分運用現有的各項媒介傳播資源,高效地將音樂藝術的高質量內容傳播出去,促進音樂藝術文化的交流、合作與創新,進而確保音樂藝術能夠在藝術文化創新、藝術文化交流、藝術文化產業建設等方面獲得與時俱進的發展。我國有著豐富的地域音樂文化,近現代以來,東西方音樂交流日益頻繁和深入,也催生了許多新的音樂藝術文化內容,而這些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卻缺乏高質量的展示平臺與傳播渠道,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音樂藝術的向前發展。從這個角度出發,充分運用新興媒介和傳統媒介,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語境,開拓良好的音樂文化傳播渠道和平臺是當下新媒體音樂傳播實踐中的重要環節。第二,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需要根據所選媒介的特點與需求來進行定制化的內容建設,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渠道和平臺的優勢,讓音樂傳播內容獲得更優化的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社區、互聯網移動平臺等都可以作為音樂傳播的媒介,但是不同的媒介有著不同的特點,面向的也是不同的受眾群,對此,新媒體音樂傳播應當根據所選媒介的特點和需求來提煉相關的音樂文化內容,處理好音樂傳播內容、音樂媒介、音樂傳播主客體作用之間的關系,提高新媒體音樂傳播的有效性。事實證明,新媒體時代,音樂受眾正變得越來越個性化,要想達到良好的音樂傳播效果,新媒體音樂傳播需要根據受眾群的精準定位、媒介平臺的特點分析以及傳播內容的品牌定向來進行傳播推廣,可以說,新媒體時代,越是細分的音樂傳播內容與形式將越能夠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取得較好的音樂傳播效果。第三,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將在經驗的積累下不斷豐富和拓展,其最終的目的將指向音樂藝術的現代化創新以及音樂藝術文化的產業化建設,換言之,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理論創新研究將服務于現代音樂藝術創作、教育和傳播的發展實踐活動,并為現代音樂藝術文化產業的建設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從實踐及實踐的目標角度來談,新媒體音樂傳播能夠從藝術的角度保存、傳承、創新現代音樂的新內容和新形式,創造與時俱進的現代音樂文化,同時,新媒體音樂傳播也能夠激活音樂藝術文化市場,兼顧音樂藝術文化的社會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而達成以上兩方面的實踐計劃與目標,新媒體音樂傳播的理論研究與經驗總結還將繼續深化與拓展。未來,新媒體音樂傳播的內容、方式、渠道、模式、產業體系將逐步趨于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職業規范也將隨之健全。毋庸置疑,這些健全與完善的環節將進一步推動新媒體音樂傳播的快速發展。筆者認為,新媒體時代,新媒體音樂傳播正在成為主流,新興媒介和傳統媒介相融合的現代傳播環境給新媒體音樂傳播帶來了重要的機遇和挑戰,而要想抓住新媒體時代的創新發展機遇,新媒體音樂傳播應當加快音樂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以科學的理論指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產業化的發展目標,逐步達成新媒體時代下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建設與創新。
作者:張蓮 單位: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傳統文化融入播音主持的路徑
- 下一篇:林業病蟲害及生態防治技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