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下綜藝節目變革措施
時間:2022-06-02 10:38:20
導語:融媒體時代下綜藝節目變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媒介深度融合,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也更廣,這為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國內各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綜藝節目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復雜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要擴大節目影響力綜藝節目的制作與傳播亟待升級換代,尋求提升自身節目內涵、創新節目制作的新途徑。本文在分析我國綜藝節目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變革措施,希望能對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融媒體;綜藝節目;革新
綜藝節目以其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在國內節目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觀看綜藝節目已經成為大眾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伴隨著融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媒體之間迅速融合,市場競爭激烈,對綜藝節目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當下媒介融合的環境下乘風而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搶占優勢,是綜藝節目發展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融媒體時代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
在融媒體環境下,網絡綜藝迅速發展,愛奇藝、優酷、騰訊、嗶哩嗶哩等網絡視頻平臺分別推出了自制類網絡綜藝節目,優酷推出了“這!就是”系列綜藝節目,通過跨平臺融合,打造衍生品牌,同時,愛奇藝也聯合電商平臺推出了《潮流合伙人》等“帶貨”類綜藝節目。綜藝節目市場的火爆給綜藝節目自身帶來了內容創新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壓力,從電視頻道到網絡平臺都開始推陳出新,尋求提升自身節目內涵與創新性的新路徑。芒果TV采用“網絡平臺+電視平臺”的媒體融合形式,以“芒果TV+湖南衛視”形成了臺網一體的播出形式,使受眾面的覆蓋度達到了最大化。以《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為代表的電視綜藝節目,也開始運用新型技術手段,以獨特的呈現方式獲得了大眾的喜愛與認可。綜藝節目不僅要為大眾帶來歡樂,同時也要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湖南衛視推出的《巧手神探》,作為國內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類綜藝節目,不僅讓觀眾在觀看節目時釋放了壓力,還將傳承百年的手工藝術帶入了大眾的視野,并且還運用全息投影、VR等科技手段,為節目增添了不少青春潮流的色彩。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上還引進了國外綜藝節目,思索如何根據本土國情把國外娛樂理念新模式與國內文化相融合,針對國內市場需求與受眾可以接受的節目形式對其進行本土化的重組和改編,例如,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拜托了冰箱》等,這些國外買進的綜藝節目版權,都具有一定觀眾基礎和成熟的運作形式,將這些國外綜藝節目進行本土化的創新,融合國內的傳統文化,打造中國特色的綜藝節目[1]。
二、融媒體時代下我國綜藝節目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融媒體時代為綜藝節目發展帶來的機遇
1.豐富了節目的表現形式融媒體是將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不同的媒介進行全面整合,使其融合成為一個優勢互補的綜合性新型媒體。在融媒體環境下,媒介的深度融合為節目宣傳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創作環境,融媒體將廣播的傳播迅速、電視的直觀立體、互聯網的高互動性等特點融合在一起,使綜藝節目擁有了更多元化的傳播渠道、更迅速的信息傳播、更深入的互動優勢,除此之外,還帶來了3D、AR、VR等先進科學技術,使其為綜藝節目的創作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表現形式。例如,央視頻道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不僅運用了LED開合車臺、天軌吊裝及移動設備,還有全息影像、巨型環幕以及冰屏柱矩陣等新型科學技術。通過VR和3D打印等技術的運用,將文物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不僅節省了節目對文物運輸與保護所需的人力與費用,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視聽盛宴,將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融入節目,弘揚中國文化,既保證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審美性,又滿足了觀眾尋求放松與歡樂的訴求。湖南衛視推出的《幻樂之城》開創國內首檔沉浸式觀演全景舞臺,以音樂表演為載體,采用“唱+演”的表演方式,以現場直播無剪輯的形式將節目呈現在觀眾面前,開辟了新的綜藝節目類型。2.增強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受眾獲取信息和娛樂的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節目必須要借助新媒體技術與互聯網優勢來增強節目與觀眾的雙向、深度互動。網絡綜藝節目依托互聯網優勢,觀眾在觀看節目時不僅可以參與彈幕互動,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平臺更加深入地進行交流,例如,愛奇藝手機終端增加奇觀識別功能,點擊屏幕即可快速搜索畫面中人物的資料。對于選秀類的綜藝節目,平臺不僅開設了投票通道,觀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為自己喜歡的選手投票,而且節目還特設了選手互動環節,在節目播出時,有選手空降節目聊天室,和觀眾一同觀看節目。騰訊視頻開設了Doki版塊,觀眾在觀看節目時,可以直接點擊節目下方的官方賬號,進入節目社區發表自己的圖文評論,極大地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與互動性。例如,電視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與今日頭條平臺進行合作,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還可以參與今日頭條國風頻道進行創意投稿和投票,受眾不僅可以借助新媒體和互聯網平臺了解相關歷史文化信息,還可以參與節目策劃。與此同時,節目還運用H5技術在線下設置互動投屏,利用先進科技展示故宮文化,這種互動方式不僅為節目帶來了熱度和亮點,也極大地激發了受眾與節目的互動熱情。江蘇綜藝頻道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觀眾通過該平臺不僅可以及時接收節目信息,還能參與節目報名和線下互動,這種跨媒體、跨平臺的聯合,使觀眾更有參與感,綜藝節目與觀眾的互動性也得到了加強。3.創新了節目的宣傳推廣方式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當下,多渠道、多策略、多方位的傳播模式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傳播格局,媒體融合不僅帶來了新的傳播手段,加強了節目與觀眾的互動,還擴大了節目的受眾范圍。尤其是隨著微博、微信、直播平臺的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電視、網絡平臺紛紛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視頻號、嗶哩嗶哩網站等平臺開設自己的官方賬號。愛奇藝推出的《喜歡你我也是》戀愛類綜藝節目,每期節目之后都會有“最甜CP榜”,觀眾可以為自己喜歡的情侶進行加糖投票,節目還在微博開設官方賬號,根據每期觀眾的反映制造微博話題,引發網友的討論和互動,以此來吸引受眾注意力,宣傳節目,提高節目收視率。除了通過官微各種節目話題,通過KOL進行宣傳推文,越來越多的節目也選擇在短視頻平臺一些節目精彩片段以及幕后花絮來吸引受眾的關注度。很多綜藝節目還會進行跨平臺聯合宣傳,借助新媒體的優勢進行立體化、多元化、全方位的傳播,如湖南衛視推出的《聲臨其境》與喜馬拉雅APP進行聯合宣傳,觀眾不僅可以收看節目,還可以將自己的配音作品到喜馬拉雅參與活動,提高了用戶黏度。
(二)融媒體時代為綜藝節目發展帶來的挑戰
1.節目同質化嚴重,內容亟待創新突破綜藝節目一直憑借其內容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被大眾所喜愛,但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各類潮流和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也層出不窮,觀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多元化,對于節目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為追求流量,提高收視率,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節目甚至為追求社會熱點,追求娛樂化,過度將社會熱點融入其中,導致節目內容缺少文化底蘊和內涵。國內市場上還出現了照搬照抄的現象,一檔新節目剛誕生,同類型的節目便緊跟著被推出,甚至借用前者的節目框架進行內容填充。2.對先進技術掌握不足,缺乏專業型人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5G技術也逐漸開始普及,受眾有了更便捷、更快速的渠道來獲取節目內容,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被運用到節目的制作中,但仍有很多綜藝節目停留在落后的采編制作上,缺乏先進科技的支撐,這在當下日新月異的節目市場中很容易被淘汰。雖然近年來綜藝節目制作的門檻降低,但是專業技術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在節目內容設置和創新等方面出現了“人才荒”[2]。很多節目制作人員對于先進的新型技術手段掌握不足,缺乏創新思維和技術手段,節目制作團隊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
三、融媒體時代綜藝節目的變革措施
(一)樹立融媒意識,注入創新活力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了多元化傳播渠道、高速信息傳播、大范圍影響力的優勢,但融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給綜藝節目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綜藝節目想要在融媒體時代下得以生存和發展必須要樹立融媒體意識,利用自身平臺優勢和融媒體資源優勢,創新節目內容生產,并借助新媒體優勢來實現節目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不斷探索創新模式與傳播思路。
(二)運用新型媒體技術,加強融媒體平臺人才培養
新型媒體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節目內容,還能夠增強節目內涵,增強節目質量和原創力,節目不僅要引入新型的交互技術,增強與現場觀眾的互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還要利用融媒體環境創造的信息平臺,打破以往單一的盈利模式,建立節目品牌,優化產業鏈布局,打造多元發展模式,增加節目收益。同時,要注重人才培養。人是創新的主體,當今市場專業人才稀缺,數量遠不能滿足當下綜藝類節目制作的需要,亟須加快全員融合轉型[3]。加強綜藝節目制作人員對于新型技術手段、新生產方式的了解和掌握。要注重培養優質的專業型人才,引領節目向更高品質、更高價值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當前的融媒體環境在改變國內綜藝節目制作的方式、傳播渠道、傳播方式的同時,也使得綜藝節目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趨向年輕化,進而促進了綜藝節目在內容形式、宣傳方式、互動形式方面的創新發展,使綜藝節目的呈現更加多元、立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但同時融媒體的發展也為國內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了內容形式的沖擊和人才、技術的挑戰,綜藝節目要在兼顧節目趣味性和娛樂性的同時,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與正能量的責任,為受眾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蘊與價值又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綜藝節目。
參考文獻:
[1]王佳樂.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探索[J].當代電視,2019(8):84-86.
[2]字東玉.融媒體環境下綜藝節目的創新探索[J].國際公關,2019(7):24.
[3]吳競韓.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的變革與創新[D].南京理工大學,2013.
作者:張曉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 上一篇:非法調頻廣播監測監管措施
- 下一篇:民間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的現代性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