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節目主持傳播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1-27 11:27:00

導語:訪談節目主持傳播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訪談節目主持傳播學思考論文

在不同的語境中,選擇運用和組合語言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語言借助不同的媒介來表達時會有不同的模式變體,電視訪談處在特定的語境中,與自然對話相比,具有獨特的語用特點。元語言對說話人構建語篇和聽話人理解語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主持人使用元語言向聽話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態度,可以幫助或引導聽話人正確理解話語意義并能夠順應主持人的交際意圖,成功地達到傳播之目的。

新聞訪談是以面對面人際傳播的方式,通過電視媒介再現或還原日常談話狀態的一種節目形態,通常由主持人、嘉賓(有時還有現場觀眾)在演播現場圍繞話題或個案展開即興、雙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質上屬于大眾傳播活動。

主持人就是現場起主導作用的組織者、控制者。

他的責任在于能夠激活嘉賓、現場觀眾的談話欲望,在談話中間穿針引線、因勢利導、有條不紊地調度好發言的邏輯順序,讓人們充分發表意見,把現場瑣碎而微妙的談論組合、串聯起來,顯示出事物的內在聯系或因果關系。主持人總要盡力借助各種可能的手段使話語為受眾理解。元語言是主持人進行現場話語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參與新聞語篇的組織、喚起受話者的注意、表明主持人的情感和態度、形成連貫的話語、維持交際的正常進行。重視元語言在交際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研究主持人話語,研究其話語背后的意圖。

關于元語言的作用Rouchota將元語言稱為“提示詞”,其作用是使話語或語篇中的連續關系明晰化。Blake-more認為其惟一作用是指明語境特征和語境效果,從而引起聽話人理解話語。則認為其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聽話人理解話語時所付出的處理努力,使聽話人較易獲取說話人所期待的語境假設或語境效果。我們認為從語義和語用兩個角度來看,元語言在構建語篇與理解語篇中的作用如下:1。元語言在構建訪談語篇中的作用:表達主持人意圖、態度、期望、假設或說話人的感情;構建形式銜接、語義連貫的語篇;使話語的連貫關系明晰化。

2。元語言在受眾理解語篇中的作用:減少聽話人對話語理解的處理努力,尋找最佳關聯,獲得最佳語境效果;幫助或引導聽話人對話語理解作出正確的語用推理;使用像“好、現在、因此”等表示語篇暫?;蛟掝}轉換的元語用指示語,可以留給聽話人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處理相關話語信息。因此,根據語言的元語用功能和意識,元語言可以是概念性、人際性和語篇性的。

交際的過程就是交際雙方明晰地進行意圖交流的過程。為了成功地達到這個目的,談話節目現場應由嘉賓“唱主角”,主持人不能喧賓奪主,要學會尊重和傾聽。語用標記是主持人對話語調控的激活。元語言絕不是可有可無的羅嗦話,是實現內容段落、層次的轉換過渡;或用語句提示將要出現的重要內容;實現內容的前后呼應。還可以讓受眾獲得回味和休息,幫助總結、歸納,使節目更加嚴謹更嚴密。語篇組織功能是指發話人通過語用標記把零碎的不連貫的話語組織成連貫的話語。語用標記在語篇組織方面最突出的作用是作為話語標記來組織話語,構建交際語境,使話語意義連貫。話語的連貫不是語篇內在的屬性,而是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詞語共同合作的結果。對于話語或語篇的理解,其實是一個漸進的認知過程,語用標記在后續話語和前述話語中起著橋梁的作用,它能在受話人的心理將前后話語建構起一種意義連貫的心理表征。使用標記的原因在于,人的認知力、思維力和語言表達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發話人即便付出極大努力有時也難以將前后話語即時地整理成一個有序而連貫的整體,在這種情況下,語用標記是惟一的選擇。這樣的話語標記常見的有:那么,然后、(那)最后。

元語言是指言談者被置于他自己的話語之上或被置于他自己的話語之外,并處于控制它、操縱它的地位上。元語言在口語語體中經常使用。Watts把元語言看成是口語體的最突出的標志。從形式上看,元語言可以是詞,如“然后,要不然”,或是短語,從功能上看,元語言本身不添加任何話題新內容,但能組織語篇、銜接話語結構、突出某些重要內容、體現發話人交際意圖、避免受話人誤解。例如,近年來廣播電視的主持人在與駐外記者連線時,駐外記者經常用“是這樣的”作為回答主持人有關當地消息詢問的開頭語。

傳播語境下的元語言控制分析電視語境有以下幾點不同。首先,電視對話中信息交流方式是三向性的。在電視對話中,受眾雖是信息交流的一方,但又不是直接參加者,對象不能確定,言語者不能根據受眾的反應隨時修改調整自己的言語過程。另一方面,受眾參加信息交流是通過屏幕中介的,受眾理解話語并不能像對話雙方那樣完全依賴說話當時的感性特征,受眾具有隨意性,這要求電視對話語言敘述更清楚,表達更準確,重要的是排除歧義,使受眾在解碼過程中不致出差錯。

開頭語一般不包含信息交流意義,而僅僅是為建立交談。訪談節目中的對話因其發生的特殊性,慣有的問候并不完全著眼于建立交談,還隱含了其他內容。通常人們用“早上好”“嗨”“你好”等問候語作為開場,有時也會在不認識對方的場合使用類似“哎”等引起對方注意。雙方互致問候并無一定先后次序。訪談節目有所不同,首先發話的一定是節目的主持人,而且他的問候對象先是我們看不見的第三方———觀眾,接下來才是與他對話的另一方———與一位或幾位應邀參加節目的嘉賓相互問候。當然,這中間也包括嘉賓對觀眾的問候。雖然在這些問候中,他們使用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大致相同,但由于它含有對不出現的第三方的問候,以及問候具有的特殊次序而體現出其特殊性。比如:“主持人:歡迎中央扶貧辦主任劉堅,劉主任,你好。嘉賓:你好主持人?!敝鞒秩耸紫冉榻B了嘉賓的身份這既是對嘉賓的問候其實主要是向觀眾介紹,而后面的問候才是針對嘉賓的。結束對話一般也是由主持人控制,比如“謝謝”,在訪談中,主持人處于禮貌的考慮一般會用“謝謝”來終止嘉賓的談話,這與通常語境中的“謝謝”含義不同。

過程控制和一般會話或交談一樣,電視訪談節目仍由對話和受話者兩方面構成,但由于其特殊性,多數時候有主持人和嘉賓兩方在進行角色互換,即輪流發話,而觀眾則一直處于受話地位。從理論上,大多數談話過程中,對話雙方對談話過程的控制是平等的,即雙方在談話中處于平等地位。但在訪談中,成功的對話過程一定由主持人控制,且嘉賓主動服從節目主持人對談話過程的控制。主持人訪談節目對話過程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提問、打斷、重復。新聞訪談中,通常是記者、主持人占主導地位。表現之一是,在會話中引入話題、轉換話題都是記者、主持人。而在日常的即興談話中,參加者一般處在平等的地位,他們有相等的機會來提出和發展自己的話題。表現之二是,主持人、記者在互動的方式上也控制著整個會話??偟膩碚f,雖然記者、主持人在互動方面談話量上一般比另一方少,但他們在形成話語的結構方面影響卻比其他方要大,通常由他們開始和結束談話,并結束對每一個話題的討論,按他們的意愿轉移到新的話題,或者忽略其他人的話。他們規定了參與的結構、內容、會話話題的序列。

而直接參與的另一方雖然從時間量上看談話比主導方多,但他們只是回答主持人的問題。一方擔任提問角色,話語多是疑問句、祈使句、起引導、啟發、歸納、總結、把握談話走向的作用;另一方則擔任敘述角色,大多使用陳述句。電視對話參與者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機構代表者占主導地位,正如喬納·索恩伯羅在《語言和媒體》中談到大眾對媒體節目的參與,指出有觀眾參與的節目的結構是由專家和機構定好框架并占主導地位的,而外行的參與者的話語在機構的格式中受到控制。通過開始和結束每一個周期、并對嘉賓的回答采取認可的態度,主持人緊緊地控制著基本的互動結構。這種基本結構的更進一步的必然

結果與“話題控制”有關。新話題主要是由主持人通過他的問題來引入的,主持人將嘉賓對前面問題接納過去的選擇性方式,是他進行話題控制的另一個方面。主持人進行控制話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提問題的本質。

他們不是開放性的問題,即不為嘉賓提供寬泛回答的基礎(如說說你最近怎么樣)而或多或少地是封閉式的問題,他們對嘉賓的回答內容設置了相對嚴密的限制,其中有些是“是/不是”的問題,要求用是或不是的回答來確認或否定某個陳述。其他則是什么、何時怎樣開頭誘導出關于時間等具體細節。

同樣能帶來啟發的是密切注意主持人的問題和嘉賓的問題回答之間的關系。主持人在嘉賓沒有說完話之前就開始了他的問題,而且存在一個重疊,嘉賓說話時有一個停頓,主持人可能將此認為是說完了話的暗示。主持人的話緊隨嘉賓的話而沒有停頓,其方式或是緊隨一個問題之后的評價或僅僅是一個問題。主持人是在遵循一份預先制訂的議程表或程序,一旦獲得他認為是充足的信息,他便由程序的一個環節轉向另一環節,即使這意味著要打斷嘉賓的說話。從嘉賓的角度看來,這一程序可能是一系列不相關且無法預測的問題。

互動控制特性方面的總印象是:通過問題———回答———評價的周期,主持人遵循著一份預先制訂的議程表,根據這份議程表,他控制著說話機會的輪換,嘉賓說話的內容和長度,以及話題的引入與轉移。

參考文獻:

[1]王得杏《英語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2]朱永生,嚴世清《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黃佐文《論元話語對語境的構建和體現》[J]。外國語,2001(3)。

[4]劉禮進《話語生成與理解:語序標記語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