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觀察

時間:2022-03-22 05:30:00

導語:小議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觀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依達拉奉與奧扎格雷鈉、辛伐他汀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發病在48h內的ACI患者72例,隨機分成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進行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臨床療效對比。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3.33%)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2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依達拉奉與奧扎格雷鈉、辛伐他汀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奧扎格雷鈉辛伐他汀

急性腦梗死(ACI)占全部腦血管?。–VD)的7%,是神經內科的常見急重癥,具有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及復發率高等特點,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和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自由基損傷是引起組織水腫和細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后的腦損傷中起著關鍵作用,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聯合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與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奧扎格雷鈉治療ACI,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治療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齡(61.14±5.30)歲;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60.31±6.2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灶部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伴發病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對象入選標準

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1];首次發病是發病在48h內;年齡在34-76歲之間;癱瘓肢體肌力在4級以下;經頭顱CT及MRI證實,排除腦出血及出血性腦梗死;無凝血功能異常及嚴重心、肝、腎等器官性疾病,無嚴重精神障礙和癡呆癥;入選前未行抗凝、溶栓治療。

1.3治療方法

7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在48h內接受治療,對照組給予奧扎格雷鈉80mg加入0.9%Nacl注射液或5%葡萄糖250ml內靜滴,2次/d,胞二磷膽堿0.5-0.75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次/d,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100m次,1次/d,口服辛伐他叮20mg/次,1次/d,共治療14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給予依達拉奉注射液(江蘇先生藥業公司生產)30mg加入0.9%Nacl注射液100ml中靜滴,30min內滴完,2次/d,共14d,同時根據病人病情調整血壓、血糖,適時使用脫水劑、胃粘膜保護劑及對癥處理等。

1.4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腦率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2組均與入院當天及第14d各進行一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FDS),將療效分為6類:基本痊愈:NFDS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NFDS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NFDS減少18%-45%;無變化:NFDS減少或增加在0-17%;惡化:NFDS增加18%以上;死亡。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和顯著進步,總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顯著進步及進步。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數軟件進行分析,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件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X+s、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接受依達拉奉治療后,總有效率(83.33%)、顯效率(69.44%)明顯優于對照組有效率(66.67%)、顯效率(5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14d2組均較前下降(P<0.01,P<0.05),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急性腦梗死(A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流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腦血管病。其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區及其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缺血中心區神經細胞膜離子泵和細胞能量代謝衰竭,神經細胞迅速死亡,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害。缺血半暗帶的腦血流處于電衰竭與能量衰竭之間,局部腦組織缺血程度較輕,具有可逆性變化,隨著缺血程度的加重及血流再灌注,半暗帶發生缺血性級聯反應,如興奮性氨基酸釋放,神經細胞鈣離子內流,氧自由基產生,使神經元磷脂膜,細胞骨架蛋白,核酸等重要結構解體,神經細胞凋亡[3],將進一步加重N細胞損害。

ACI治療的關鍵是挽救缺血半暗帶的腦細胞,改善N功能缺損,主要有以下3方面:再灌注療法:超急性期使用溶栓治療使閉死的腦血管再通。藥物療法:抗血小板及抗凝血酶等藥物治療改善缺血半暗帶腦組織的微循環。腦保護療法:關鍵是阻斷或減弱缺血性級聯反應。

ACI的始動因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釋放血栓素合成酶(TAX2),TAX2具有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的作用,導致血栓形成。奧扎格雷鈉作為一種抑制TAX2合成的藥物,具有抑制TAX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前列腺合成酶(PGI2)產生的作用,而PGI2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從而使血栓形成受到有效的抑制。腦缺血期間及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自由基,可引起細胞膜脂質過氧化,蛋白質氧化和DNA損傷,從而導致細胞膜損傷,腦水腫和神經元死亡,引起神經的功能障礙。依達拉奉是一種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清除劑,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其血管屏障穿透率約為60%,靜脈給藥之后可以清除大腦內具有高度細胞毒性的羥自由基[4],同時具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可以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過氧化作用和延遲性神經細胞死亡,減輕腦缺血引起的腦水腫和組織損傷,在各種腦缺血模型中顯示出對腦缺血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5-6],而且本品的抗腦缺血作用及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所致腦水腫作用具有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