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綜合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3:46:00

導語:糖尿病患者綜合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患者綜合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糖尿病綜合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升高。人口老齡化、人口城鎮化和相對的健康知識缺乏,使得開展基層糖尿病教育和干預顯得非常重要,探索與當地經濟、社會相適應的糖尿病教育方式和干預措施有著重要意義。本次研究旨在探討開展糖尿病患者教育和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嵊州市人民醫院糖尿病患者課程教育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是當地長住居民,符合1999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參加兩次調查的糖尿病人群為同一人群,被調查者占參加糖尿病教育課程的人數分別為86.36%、85.10%。教育前后文化程度:文盲6.58%和6.25%,小學48.68%和47.50%,中學36.84%和36.25%,大專以上7.89%和10.00%。所納入的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生活自理,并能到約定的地點參加教育活動。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①開展糖尿病教育課程,包括糖尿病概論、運動、飲食、口服藥治療、胰島素治療、自我管理、并發癥治療、護理等,結合每一次講課內容分發相關資料。②集中教育、小組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由糖尿病專科醫生、專業護士和營養師進行,每月一次集中講課,采用多媒體演講,講課前就某一個問題與患者相互交流,課后進行討論、提問,邀請血糖控制好的患者講述心得。講課深入淺出,增加醫患接觸和溝通,著重強調治不達標的危害[1]。③為提高患者的主動性,練習自己測末梢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末梢血糖測定使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穩步倍加型血糖儀,提供多種胰島素注射裝置,通過實地操作消除對注射胰島素的恐懼情緒。④充分利用院內各宣傳陣地,為參加糖尿病課程教育的患者提供糖尿病相關健康知識,有宣傳櫥窗、板報、宣傳畫等,圖文并茂,分布在示教室、門診樓和病房走廊等[2]。

1.2.2調查方法采用書面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參考糖尿病教育評價標準[3],相同問卷分別在2007年11月和2008年11月調查,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識、飲食、運動、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低血糖等內容,問卷采用數字填寫和對錯選擇,對部分書寫有困難的患者由在場的醫生和護士幫助完成。所有參加調查的患者測定空腹血糖,在調查前后一周內采用離子交換高效液相層析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以糖化血紅蛋白<7%為達標標準。依從性調查是詢問是否能按照醫囑服藥和按醫囑進行血糖等方面的監測,而漏服藥指每周至少一次以上忘記按時服降血糖和相關藥物。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前后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人分布及血糖變化全部參加糖尿病患者教育課程的患者均知曉自己有糖尿病,治療率為100%。病人分布及血糖變化見表1。

由表1所見,空腹血糖在教育后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2,P<0.05),達標控制率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5,P>0.05)。

2.2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見表2。

由表2所見,教育后低血糖反應例數雖有所增加,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2,P>0.05)。懂得什么是低血糖和如何處理低血糖的人數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P<0.05),使用胰島素和知曉胰島素使用方法的比例也明顯增加(χ2分別=3.57、5.06,P<0.05),而服藥的依從性雖也有所增加,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4,P>0.05),同樣漏服降糖藥比例減少,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8,P>0.05)。

3討論

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基本知識、檢查治療和自我護理知識普遍缺乏了解[4],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該病的防治。

本次研究發現,受教育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而病程無明顯差異,女性可能更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盡管有年輕患者參加,仍以中老年為主,在職人員可能因工作等種種因素無法參與,提醒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在職人員身上,以積極的態度控制血糖等高危因子。城鎮人群以中小學文化水平占多數,文盲和大專以上文化的人數較少,應針對這一特征進行個別咨詢和交流,進行有針對意義的個別教育可望提高效果。

參加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較低,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的人數增加,相對控制率較高,提示教育是治療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受教育后血糖控制好轉,但漏服藥率和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以還應尋找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糖尿病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使出現各種慢性并發癥的機率相對減少,治療費用相對減少。有研究發現經過糖尿病患者教育餐后血糖下降更為明顯,糖化血紅蛋白也明顯下降,而治療費用未見增加[5]。

通過參加糖尿病教育,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掌握增加,多數人懂得低血糖癥狀和處理。早期的自我診斷和自我處理可顯著減少嚴重的、致死性低血糖的發生。雖然低血糖的發生次數有所上升,可能是通過教育更期望血糖達標和使用胰島素比例增加相關,但由于掌握了對低血糖的早期診斷和處理,均未產生嚴重的低血糖反應。近年醫院收住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患者和嚴重低血糖昏迷患者中,無一例接受過糖尿病教育,也說明了糖尿病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前在糖尿病患者間存在兩種誤解:應用胰島素后就會終身依賴和胰島素僅是終末期使用,一旦使用就意味著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通過教育,基本消除了這些誤解,更多的患者愿意使用胰島素。

本次研究課程教育雖然比較全面系統,形式多樣,但并不能針對每一個體,每一個個體的生活方式千差萬別,糖尿病的病程、類型、用藥適應性不同,導致糖尿病教育必須找到適合本地的方式方法,涉及內容應更加廣泛,包括語言、保健、心理、生活方式等。今后如能結合個體和強化教育,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85.

2董志春,孫春萍,應秋霞,等.縣(市)級醫院開展糖尿病患者知識教育的體會[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4):574-575.

3李冬梅,李春霞,楊捷,等.糖尿病教育評價標準初探[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4):289-290.

4范麗鳳.我國糖尿病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5):55-56.

5許建萍,夏維波,付勇,等.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醫療費用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2008,25(5):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