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5-09 10:32:01

導語:衛生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醫院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健康發展。而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為緩解現階段我國醫療資源緊張的矛盾提供了契機,將對改善人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物聯網技術在衛生信息化發展中的作用

1.1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作為一個系統網絡,與其他網絡一樣,也有其內部特有的架構。物聯網的系統架構劃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感知層是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等獲取環境中的各種動態和靜態信息;網絡層主要是通過電信網絡、無線互聯網,將感知層采集到的各種信息發送到互聯網中,便于信息的互聯互通;應用層主要處理一些較為底層的技術處理工作,對感知層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中獲取人們感興趣的數據,實現智能化的實際應用[1]。想要有效利用物聯網技術,必須要有相應的技術作為支撐,目前物聯網關鍵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網絡技術、M2M技術。1.1.1射頻識別技術(RFID)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縮寫,意思是射頻識別技術,又稱無線射頻技術,是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RFID利用射頻信號實現非接觸的信息傳遞,通過所傳遞的信息實現目標的識別。由于它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因此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應用于各種惡劣的環境。RFID技術有眾多優勢,如讀取信息方便快捷、識別準確率高、識別速度快、使用壽命長和動態實時通信等。1.1.2傳感網絡技術傳感網絡是由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的無線網絡系統,其部署在監控區域內,各傳感器節點互相連接,組成無線傳感網絡。傳感網絡主要負責獲取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信息,如光、聲、電、熱等,并將感知到的這些信息按照預先協議轉換為電信號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出去。1.1.3M2M技術M2M是Machine-to-Machine/Man的簡稱,是一種以機器終端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網絡化的應用與服務。其著重強調的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進行通訊的一種協議,使機器終端不再互相孤立,而是互相連接、通信。1.2衛生信息化的現狀。近年來,各醫院結合國家政策指導文件,在衛生部牽頭下,開始重視醫院臨床信息化建設(CIS),更加重視資源和知識管理方面的應用。但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醫院信息化程度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缺乏統一的醫療信息化標準和規范;各醫院自成體系,各系統之間互相獨立,數據無法共享。為了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區域醫療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就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來看,正經歷著從醫療管理信息化(HIS)、醫院臨床信息化(CIS)到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GMIS)的高速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物聯網技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聯網的核心概念就是將物-物連接、人-物連接,將一切連接。物聯網技術在衛生信息化中的應用,滿足了國家對于衛生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物聯網技術在衛生信息化領域中的應用,有其自身巨大的技術優勢:能實現醫院與患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改善日益緊張的醫患糾紛,也能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能幫助醫院內部實現智能化管理,將醫院原有的內部孤立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智能的醫療信息管理、醫療設備管理、人員信息管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醫院;能夠整合醫療信息,實現區域醫療數據共享,實現醫院與醫院之間的分工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醫院之間的優勢資源,從而解決我國醫療信息化水平薄弱、醫院服務質量低、醫療安全隱患等問題[2]。

2物聯網在衛生信息化中的應用

2.1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醫療中的應用。2.1.1醫療信息智能化管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醫院都已經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醫療信息管理中。在病人首次就診時,醫院會將患者的個人信息存儲在相應的RFID設備中,如RFID識別卡、RFID腕帶等,在患者就診過程中,醫院各級終端設備都可以通過識別RFID中的信息快速獲取患者的相關醫療信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服務。2.1.2醫療監護系統。醫療監護系統主要是獲取患者的生理參數,時刻監控患者的病情發展,主要通過物聯網中的關鍵技術即傳感網絡技術在醫療監護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傳感器技術不斷發展,現階段,醫用傳感器可以實現微型化、低功耗監測患者各種生命體征。在重癥監護、老年病方面,醫療監護系統應用十分廣泛。對于一些危重癥患者,可以通過各種醫學傳感器采集患者的多種生理參數,并將這些生理參數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醫生工作站,對這些信號進行實時分析,出現異常即刻報警,為危重患者提供最佳的救治時機。2.1.3移動醫療。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患者的RFID設備了解患者當前的醫囑執行情況,便于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快捷準確的護理服務,如患者在院期間每日的用藥情況、輸液情況等。此外,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進行床旁診療工作,如移動查房、移動檔案管理。移動醫療這一技術在臨床工作中的普及,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2.2物聯網技術在遠程醫療中的應用。隨著傳感器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療監護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便攜式、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微型生理信息監測設備,用于連續不間斷監測人體基本生命體征,這些設備往往與無線技術相結合。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無線網絡技術有藍牙、ZigBee、Wi-Fi、NFC等。利用這些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將被測人生命體征傳輸至醫院的監控平臺,利用智能辨識系統,對生理參數進行分析處理,當發現異常后,立即提醒醫護人員做出相應決策。利用遠程監護系統可以準確獲取患者的不間斷生理指標,時刻監測患者的病情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大型醫院醫療資源短缺等問題,并提高醫療救治效率。2.3物聯網技術在醫療器械及藥品管理中的應用。有研究人員開發了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藥柜提醒用藥系統,這一系統主要針對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時且長期服用藥物的患者,每種藥物都會配有一個RFID標簽,標簽中存儲了藥品的名稱、有效期、每日服藥次數、具體的用藥時間等基本信息。患者手腕也佩戴一個RFID腕帶,智能藥柜會掃描患者的RFID腕帶,匹配藥物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定時提醒患者用藥,還可以防止誤服藥物,避免藥物過期。在醫院醫療器械管理中,物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使用。通過在醫療設備上添加RFID標簽和定位傳感器,記錄醫療設備的型號、生產年份、使用位置等,以幫助醫療設備科室對設備進行科學管理,對醫療設備的維修和保養進行全程追溯[3]。

3物聯網在衛生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其中醫療領域發展最為迅速。未來,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智慧醫療等領域將是我國衛生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而物聯網技術將大力推動醫療健康行業快速發展,為醫院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為醫務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決策支持,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智能、效、精準的醫療服務。在衛生信息化與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物聯網也存在標準化問題、安全問題、技術問題。3.1標準化問題由于物聯網技術強調的是物-物之間的連接,在衛生信息化過程中這一基本屬性也沒有發生改變,物聯網技術將醫務人員、患者、醫療設備、醫院信息系統等多個維度的事物相互連接,構成一個互聯互通的網絡。但現階段,這一理念面臨巨大的挑戰,由于物聯網技術目前沒有統一的通信標準,往往是不同醫院使用不同的通信協議,不同的體系架構,從而導致信息孤島的出現。3.2安全隱私問題物聯網技術給每一位患者或是對象提供唯一的身份識別標志,利用無線網絡技術實現物-物之間的互聯互通及信息交流。隨著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醫療數據量將會發生爆發式增長,而這些數據只有互相共享,分析處理之后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但是,如何解決如此巨大的數據傳輸、存儲、共享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安全隱私問題,這是目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由于涉及醫療衛生領域,且很多都是患者的個人疾病信息,這些數據非常敏感,如果安全防護工作做得不到位,就會導致醫院的核心數據、患者的隱私信息發生泄露,從而造成不可預見的損失。

4結語

現階段,醫療衛生信息化與物聯網建設工作還屬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但物聯網技術在衛生信息化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會進一步推動我國區域醫療的跨越式發展。但是,標準化問題、隱私保護、安全問題在短期內依然會制約著物聯網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只有從頂層設計上做好充分規劃,制定相應的標準、制度,解決物聯網在技術領域存在的問題,才能進一步推動物聯網技術和區域醫療的快速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全國范圍的“智慧醫療”目標。

參考文獻

[1]樊少輝.物聯網技術在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和展望[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0):26.

[2]姚志洪.健康信息化從互聯網走向物聯網[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0,7(4):18-21.

[3]孟群,陳衛平,湯學軍,等.從標準化談醫療健康物聯網發展現狀及解決策略[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5,12(6):626-629.

作者:吳斌 單位:上海市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