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炎護理體會

時間:2022-05-09 09:46:23

導語: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炎護理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炎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的不同護理效果。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4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按入院診治順序均分為綜合組和常規組,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綜合組患者給予綜合性的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經治療后,綜合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給予中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療效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是因為患者胃黏膜腺體和上皮出現萎縮,黏膜的基層增厚引起腸腺出現不典型增生[1]。如未能及時對該病癥治療和護理,則很可能發展成為胃癌。因此,臨床對該類患者重視度極高。我院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基本治療方案,結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44例開展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43歲到72歲,平均年齡為(61.1±1.2)歲。將44例患者按入院診治順序均分為綜合組和常規組,每組22例。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經嚴格比較,未見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1.2納入標準:[2]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年齡≥18歲,意識清醒,自主同意參與研究;(2)經胃鏡和活檢、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結果為陽性,符合臨床上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3)臨床表現出程度不一的胃痛、消化不良,尤其在進食后表現明顯;(4)本次研究排除非自愿參與研究患者、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致敏反應患者、心腎功能嚴重不全患者。1.3方法:對兩組患者均提供同樣的中西醫治療:醫護人員采用三聯療法(西醫治療所用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配合阿莫西林、奧美拉挫、阿霉素、維酶素、葉酸、枸櫞酸泌鉀)口服給藥,如患者存在胃脹,則加用莫沙比利。在此基礎上,再加治和胃湯:基本方有黨參、黃芪、丹參、茯苓、白術、白芍、冬麥、當歸、炙甘草、柴胡、三七等,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酌情加減,如患者重度胃痛,加延胡索;患者惡心嘔吐,加陳皮;患者反酸,加瓦楞子;患者腹脹,加大黃;將所得方劑取水煎服至200ml,分三餐服用。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2個月的系統治療,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行不同護理措施。1.3護理措施:醫護人員為常規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綜合組患者接受綜合性的護理措施,其主要護理辦法如下。1.3.1情志管理:傳統中醫學認為,患者的情志對治療效果有一定影響。因此,醫護人員對中老年患者要提供一對一的情志護理,加強與患者的相互了解,并對其心理狀態予以系統評估,分析患者負面情緒產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正面情緒;1.3.2中醫辨證飲食管理:肝胃不和型患者要多食用解郁氣的食物,如胡蘿卜、生姜;肝胃郁熱型患者要多食用綠豆、梨、西瓜等疏肝食物;脾胃虛寒型患者多食用核桃、南瓜、牛肉等溫補胃陽食物;胃陰不足型患者多食用白木耳、西瓜、百合等益胃食物;胃絡瘀血型患者多食用黨參、蓮藕、茄子等行氣活血食物。所有患者均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強的食物,應多溫養胃部,宜少食多餐。1.3.3生活管理: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作息,讓患者保持每天6~8小時有效睡眠,早餐后宜指導患者緩慢散步、打太極等有氧鍛煉半小時。1.3.4用藥管理:由于部分患者為老年人,很容易出現用藥不及時、忘記服藥等情況,醫護人員要建立起專門的床頭用藥管理記錄本,對患者每次服藥時間、服藥藥量、服藥后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記錄,方便交接班護士對患者的持續管理。1.4療效觀察:[3]對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醫護人員根據我國《中藥臨床研究指導》對患者療效進行系統評價。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可見患者胃部萎縮恢復,腸上皮生化轉為慢性淺表胃炎;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胃鏡可見患者胃部萎縮好轉,腸上皮生化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改變甚至加深,胃鏡見萎縮程度加重。1.5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應用SPSSl9.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2個月系統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作者:郭小林 單位:天津市西青醫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