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對疾病的診斷及預測作用
時間:2022-04-30 10:55:36
導語:脈象對疾病的診斷及預測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更好的診斷疾病,鑒別診斷不可避免,而脈學同樣具有這一功能,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云:“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脈數虛者為肺痿,滑數實者為肺癰”,從脈數虛和滑數實兩個方面將肺痿和肺癰鑒別開來。不過這種診斷技術在現代臨床疾病診斷技術的沖擊下目前已很少有人應用,或者認為其為無稽之談。而民間脈學家金偉和許躍遠發展了這一技術,將傳統脈學和西醫疾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診脈可以診斷各種西醫疾病,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以脈測病,確定診斷的道路可行,值得臨床研究和挖掘。
通過脈象可以推測心理變化
《內經》認為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它和五行、臟腑有著配屬關系,七情是人正常的情志活動,不可太過,過則為病,故《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思則氣結”等九氣之不同,不同的九氣又會導致氣血的逆亂,表現為不同的軀體疾病,因此脈亦隨之發生變化;而《素問•六節藏象論》中又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舍脈,脈舍神”,說明脈和人的情志活動密切相關,通過診脈可以了解人的七情變化《;素問•經脈別論》則表達的更為直接,認為“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脈皆為之變”。這充分說明了人的心理活動均可通過脈象表現出來。因此,現代心理疾病,可通過脈診來診斷。中醫學關于心理疾病的記載有很多,如百合病、狐惑病、癲狂病、癇病、臟躁等數十種疾病,關于心理的脈象亦有很多,如《脈象圖說》云“:過喜則脈緩,暴怒則脈急,悲傷則脈短,大恐則脈沉”;有人對古代情志相關的1328例醫案的脈象做了初步的統計分析[2],認為弦、數、滑、細、澀、動是常見的情志脈象。中醫的七情脈脈象特征比疾病脈更具有特異性,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如驚恐脈,張景岳在其《景岳全書》中云“:驚傷于膽,其氣亂而脈動掣”“,恐傷于腎,脈當沉而怯”,“恐則氣下”,氣機下沉,脈位亦下沉,故脈見沉弱;再如《金匱要略•驚悸篇》記載“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因此綜合以上兩種之說,可以確定驚恐的脈象應為脈沉而動。如果再將七情和五臟相配屬,我們可以推測驚恐的脈位應該在兩尺腎脈的部位,這種結合部位和脈型的特異脈學特征具有更強的特異性,作者本人驗之臨床可謂十拿九穩。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推測抑郁癥的脈象特征。抑郁癥是西醫病名,中醫并無此病名,但從抑郁癥的臨床表現來看,它和中醫的郁證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均表現為“三低”,即情緒低落、思維緩慢、意志行為降低等,此多為氣機郁滯之象。據《丹溪心法》中記載說“氣郁者脈多沉澀”,《脈理求真•新增四言脈要》中亦有“郁脈皆沉,甚則伏結,或代或促知是郁極”的記載,《景岳全書•脈神章》亦云“:凡脈見澀滯者,多由七情不遂,營衛耗傷,血無以充,氣無以暢”?,F代脈學家壽小云認為肝郁的脈象特征為:“手下有一種酸麻不適的感覺”[3],其實這種“酸麻不適的感覺”就是澀脈,因為澀脈如“輕刀刮竹”,這里的“輕刀刮竹”在手上的感覺除了不暢的感覺外還有一種感覺就是手上有一種震動感,這種震動感就是壽氏所說的“酸麻不適的感覺”。因此縱觀各家觀點,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抑郁的患者特異性脈象為澀脈。在進行抑郁癥臨床研究中,我們亦發現,抑郁的患者均可見到澀脈,但并非沉澀,可有浮澀、弦澀等,其部位多在兩手關部。一般而言,沉澀病情較重,浮澀或弦澀病情相對較輕,癥狀控制相對較好。
通過脈象來推斷疾病的轉歸預后
由診脈來推測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是中醫脈學的一大特色,也是脈學的最高成就,自從脈學誕生以來的三千年間,其在推測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方面的作用不斷發展,日臻完善。中醫的最早著作《黃帝內經》就有運用脈診來推測預后、轉歸,只是散在于各章之中,如《素問•大奇病論》曰:“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子奪也,草干而死,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詳細論述了九種不同脈象的不良預后。后世醫家也在這方面不斷的努力,通過實踐和經驗總結,不斷補充,形成了脈學專論預后的章節,如王叔和的《脈經》、《脈訣•論雜病生死候歌》,《三指禪•死生章》中記載了“彈石、雀啄、蝦游、魚翔、沸釜”等死脈。上述論述幾種預后不良的兇險脈象都有共同的特點,即脈率過快,脈律不齊。《傷寒論》判斷病傳變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脈,如“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躁,脈數急者,為傳也”《;景岳全書•脈神章》又云:“若欲察病之進退吉兇者,但當以胃氣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緩,明日更弦急,知邪氣之愈進,邪愈進則病愈甚矣”,脈象和緩病情向愈,脈象弦急則病進,預后不良《;三指禪》更加詳細地解釋了這一原理,云:“緩為一身之氣,有十分之緩,即有十分之生,有分毫之緩,即有分毫之生”。因此推測疾病轉歸及預后的關鍵因素是脈的動態變化,即這種變化以脈象是否具有和緩之象為特征,直接關系到病情的轉歸、預后,有則病情向愈,無則病情可能惡化。如果這一結論驗之臨床成為可能,那么運用這一動態變化來推測抑郁癥的復發將具有重要的預測意義。通過脈象來推測預后的另一途徑是反脈,即脈與病性相反,或與病情相反,往往提示不良的預后,如《素問•三部九候論篇》中云:“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又說“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并指出“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微;形痩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張璐在其《診宗三昧》中亦說“歷陳上氣喘咳諸例,皆以軟弱緩滑為順,澀數堅大者逆”。有時候反脈在診斷預后方面可能比脈象本身更有價值。因此對于應用反脈來預測抑郁癥的復發度可能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挖掘研究。
以脈測病與復發性抑郁癥
鑒于上述脈象對疾病的預測功能,可用于診斷疾病,辨別病因、病性、病位,推測轉歸預后,以及心理疾病可通過脈診來準確診斷的雙重關系,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抑郁癥可以通過脈象來診斷,也可以通過脈象來推測預后、轉歸。通過上述文獻復習,我們還發現,脈象在推測預后方面有兩大特征,一是脈象“靜、躁”的動態變化;二是反脈。這兩大特征可用于對所有疾病的預后進行監測,那么復發性抑郁癥的脈象是否同樣具有同樣特征呢?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發現不只是抑郁癥,幾乎所有的精神系統疾病復發的危險時間多為春秋兩季。中醫認為,春季萬物生發,脈亦為之動,而應弦數之象,平人之脈亦為之變,而病人之脈多會由和緩而躁急,由靜而動,這一脈象春季特征性變化,應驗了預后不良脈象的特征變化,即“躁進”的動態變化。這種變化既解釋了春季抑郁癥抑郁復發的病因,又提示了復發性抑郁癥在出現癥狀之前的脈象特征,為從脈象預測復發提供了有力證據;秋季收斂,脈位開始下沉,氣血收斂,應秋為澀,固有“悲秋”之說,所以抑郁癥易在秋季復發。據上述兩點我們可以推測抑郁癥的復發脈象應為澀脈、數脈或急脈、躁脈的復合脈象。另外一種推測預后的方法是反脈,臨床上會見到這樣一部分患者,他們主訴心慌、胸悶、煩躁等,然而脈象卻沉穩不躁;而另一部分患者經常規治療后情緒平穩,基本達到痊愈,而脈象卻急躁不安,而不見沉穩之象。這種癥與脈不符的情況是否可以用于推測預后的好壞呢,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一個完整的前瞻性臨床研究可能會給予正確答案。如果上述答案成為可能,那么無疑可以找到一種評估抑郁癥復發風險的正確方法。但是目前國內外尚無相關評價指標或者評價量表可用于評估或者提前預測抑郁癥的復發風險,因此依托中醫脈診建立獨特的抑郁癥復發評定量表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作者:尹冬青田金洲時晶馬辛苗迎春賈竑曉馮秀杰汪衛東李那永徐春燕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定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 上一篇:淺析隱形網絡的開發措施
- 下一篇:新刑事訴訟法的影響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