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研究與應用

時間:2022-07-28 10:36:22

導語: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研究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研究與應用

一、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概況

“十二五”以來,省市縣各級區域衛生平臺建設初具規模,互聯互通應用效果初步顯現。截至2015年8月,我國省級平臺已建成22個,在建的9個,市級平臺建成152個,在建81個,縣級平臺已建成644個,在建552個。全國85%以上的省市已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化領導小組[1]?;谄脚_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應用按信息的使用方式分為四種類型:①信息共享類,其主要的功能內容為居民健康信息調閱、區域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公眾服務應用。②“互聯網+醫療”應用類,主要的功能內容為預約掛號、診療費用支付、智能提醒;③業務協同類,如婦幼保健業務協同、雙向轉診、區域影像與檢驗協同。④輔助決策支持類,如應急指揮和處理平臺、區域衛生統計。全國三級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建設情況調查報告提到,538家醫院中接入上級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的醫院占比為28.4%,實現業務協同的有23.8%,遠程醫療的有22.3%,接入公眾服務系統的則僅有18.8%,數據表明,醫院間的信息共享及業務協同還沒能達到互操作的程度。所以,除了需要不斷加強醫院信息平臺與上級區域平臺的聯通外,還要挖掘、推廣和建設業務協同服務,促進區域內的業務協同,促進遠程會診、轉診、轉檢和區域公眾服務的協同發展。

二、協同機制下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構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國家對醫療信息化的重視,部分地方政府逐步建成了一些特色平臺。如區域衛生信息集成平臺、婦幼信息管理平臺、集中掛號預約平臺等,這些平臺解決了監管數據的采集問題,并建成了針對特定服務的統一門戶。盡管平臺的建成實現了數據的集成和面向居民個體的應用服務,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醫療機構間雖已通過居民健康檔案實現了歷史數據共享,但還無法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②機構間信息資源交互的數據安全性和可靠性亟待完善,需在提高機構間醫療協同的可操作性同時保證事務的一致性。在協同機制下,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實現服務的封裝、管理,通過工作流技術完成人、過程、服務和數據的協同工作可有效解決上述不足。(一)醫療機構間的協同機制。協同學是指協同作用的科學,即關于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相互協同作用的科學[2]。人們認為系統的行為不是子系統行為的疊加,而是由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來調節和組織。系統的宏觀性質和行為是它的各個子系統的合作效應,系統發揮出的功能,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子系統發揮功能的和,而序參量則決定了系統發揮出的功能是否能達到最大化。在區域協同醫療信息平臺上,各家醫療機構就是協同學中的子系統,機構的地理位置、醫療資源、學術水平、??铺亻L、人才組成就是序參量。當各機構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以序參量為宏觀參數,建立有核心、有主體的醫聯體、??坡撁耍纬刹煌瑢I、不同領域的放射網絡,就能充分利用各家醫療機構的資源,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二)基于SOA的服務封裝與應用系統模型管理技術。在SOA架構的基礎上,基于語義的多粒度服務形式化封裝框架,設計服務化封裝模板,實現服務的特性和約束語義的清晰、規范描述,以簡化和規范封裝過程;采用XML服務接口定義,參考HL7和IHE標準,結合我國衛生行業標準,抽象方法,實現服務訪問和使用的透明性。在服務平臺中利用服務的生成、休眠、喚醒、銷毀、持久化以及服務分類、重組、服務供應狀態監控等技術,實現服務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應用系統模型的細粒度管理工具,包括應用系統各類模型的創建、、更新、停用等功能,實現基于組件的應用系統裁剪、組裝、升級的透明化管理,使不同機構各個功能都獨立存在,更新工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的使用。(三)基于工作流技術的人、過程、服務和數據的協同工作方式和機制。多視圖業務協同模型向多流程工作流模型轉換,以業務協同為中心建立基于人-機交互流程和面向人-人協作流程的任務表產生規則和方法,協作流程事件服務處理是通過服務配置、組合和事件及業務規則的調用來實現的,并采用補償模式避免因業務異常導致的邏輯數據錯誤,確保事務的一致性處理。通過基于事件和業務規則的服務配置、組合和調用實現協同過程事件服務處理。

三、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框架式

作為數據傳輸通道,并對外接口,用于接收數據;數據接收后,經過數據解析,向數據中心預定劃分好的各個主題庫分別存儲數據;按照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應用,如通過J2EE框架開發居民健康檔案瀏覽子系統,作為健康檔案查閱的載體,無縫植入到基層醫院的HIS系統,實現區域內健康檔案的共享。在最底層,是數據源系統前置機(PointOfService,POS)與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集成的通道,用于對各家醫療機構異種異構的數據進行數據的采集,業務數據上傳的方式采用MQ作為傳輸協議?;颊咝畔⒌淖裕爸脵C通過WebService與平臺的EMPI系統交互,完成居民的主索引注冊、查詢、變更通知,以及術語更新業務。EMPI系統,以WebService方式與其它系統交互。EMPI提供查詢服務,并通過連續健康檔案系統提供的WebService接口發送EMPI變更通知。

四、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的應用

(一)面向居民個體的應用。圍繞著居民健康檔案信息,提供基于Web和APP的訪問應用程序。健康檔案瀏覽器是以居民為中心的跨域數據集成視圖,里面包含了居民個體檔案信息及在各類型醫療機構中產生的個人健康檔案信息、診療信息、體檢信息、預防免疫信息、保健信息等。該應用部署在互聯網中,對信息安全及保護個人隱私要求嚴格,平臺需確保健康檔案只提供給有權限的訪問者操作數據,需達到控件級的操作權限控制。(二)面向醫療機構的應用。針對醫院內的業務,提供預約掛號、診療費用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惠民應用。使居民在統一渠道上進行掛號及結算支付,以優化看病流程,縮短等待時間,改善就醫環境。主要實現科室信息查詢、醫生信息查詢、建檔、預約掛號、當班掛號、取號、退號、退費、診療結算、費用查詢、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等業務功能。針對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業務協同,提供雙向轉診、遠程醫療、檢驗檢查跨機構執行及互認等促進院間合作,有效優化利用地區醫療資源。(三)面向監管部門的應用。以通過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采集和集成的,涵蓋區域全民診療信息、公衛信息的健康大數據為基礎,通過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手段,建立綜合統計分析及決策支持系統,輔助政府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升政府宏觀管理能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建立區域內醫療業務協同的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是當務之急。對此,提出在協同機制下,基于SOA的服務封裝與應用系統模型管理技術,利用工作流及事務協調服務實現醫療業務協同交互,建立面向個人、醫療機構、監管部門的各種應用服務。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于區域衛生資源統籌及整合利用仍有諸多不足,“信息孤島”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相對滯后,信息安全亟待加強,這些問題都將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吳天智,龍虎,陳文,甘華平,文龍,鄭子榮.我國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現狀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03):7-8.

[2]朱麗.基于約束理論的行政監督協同優化路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6.

[3]李道蘋,王春容.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衛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2,7(02):8-11.

作者:吳佩珊劉良斌 馮海燕 單位:1.廣東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 2.廣東省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