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檔案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分析
時間:2022-07-28 10:39:36
導語:健康檔案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醫院信息化改革不斷推進,尤其是在HIS、LIS、PACS等系統廣泛使用后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促進了醫院醫、教、研事業的全面發展。然而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給居民健康帶來新的嚴峻挑戰[1]。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將提出更高要求,整合區域內衛生信息資源、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挖掘醫療數據背后有價信息,“互聯網+”背景下區域衛生信息資源整合,共建醫療信息共享平臺迫在眉睫[2]。
1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
1.1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概述?;诮】?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yiliaoweisheng/ylxxlw/201807/673047.html" target="_blank">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區域內健康檔案信息的采集、存儲為基礎,能夠自動產生、分發、推送工作任務清單,為區域內各類衛生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提供支撐的衛生信息平臺。平臺主要以服務居民為中心,兼顧衛生管理和輔助決策的需要[3]。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作為衛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區域內各異構、多源衛生數據交互與共享的平臺,也是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4],同時也是新醫改中信息化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它具有系統龐大、功能復雜、數據異構等特點[5]。1.2區域醫療信息建設目標。首先,規范和統一本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服務業務數據的采集共享和醫療衛生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其次,為群眾提供最直接和快速便捷的服務,支持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業務活動。再次,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療風險。同時,為省級、國家級綜合衛生管理信息平臺提供基礎信息,對于構建統一高效、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實時監管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起著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6]。1.3區域內各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形成縱向貫穿市、鄉鎮、村三級診療機構,橫向覆蓋主要醫療衛生機構,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門診統籌管理的醫療衛生信息化體系的基本架構,實現區域內跨機構、跨區域、跨部門的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7]。為了能夠方便應用系統共享、交互平臺的數據,平臺需要對外提供相應的服務接口,其他應用系統通過平臺的服務接口對整個區域內部的資源信息進行共享、使用。平臺與應用系統交互的內容和返回值依舊是xml格式的字符串,具體的xml結構,每個服務是不同的,符合國際標準、有很好的擴展性[8]。
2區域醫療信息平臺設計與實現
2.1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業務結構。平臺總體業務分布為6部分:①基層業務,基本醫療和社區公共衛生業務;②區域衛生協同服務,區域雙向轉診、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療信息查詢;③居民健康服務,居民健康記錄查詢、預約掛號、老年康復、健康體檢、健康教育;④公共衛生監管,面向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慢性病管理、殘聯、血站中心的業務;⑤管理支持服務,衛生資源、績效考核、應急指揮、高值耗材、內部辦公、決策分析的業務;⑥建立與衛生相關部門的數據采集、上報業務。2.2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架構?;诮】禉n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系統架構由6部分組成:①最底層信息基礎設施,包括軟件支持平臺、硬件支持平臺和網絡支持平臺,共同對上層應用起到支持作用;②衛生業務支持應用,包括社區業務支持應用、醫院業務支撐應用和婦幼保健業務支撐應用;③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包括數據交換、數據存儲和數據服務;④直接面向市民、衛生服務人員和公共決策者的應用系統,包括衛生綜合管理、衛生協同服務、居民健康服務和公共衛生管理;⑤支持體系層有信息安全和標準規范組成;⑥外部信息交互層,包括和市民卡、醫保中心、計劃生育等外部部門的接口。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系統架構圖,見圖1。2.3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平臺架構。平臺應該是在目前各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基于衛生信息數據的中心,它制定統一的標準有效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并提高檔案數字化管理后保密與泄密工作的措施,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醫療衛生業務協作網絡[9],前置機接入過程流程圖,見圖2。
3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應用
3.1注冊服務。注冊服務包括對個人、醫療衛生人員、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術語的注冊管理服務,系統對這些實體提供唯一的標識。針對各類實體形成各類注冊庫(如個人注冊庫、醫療衛生機構注冊庫等),每個注冊庫都具有管理和解決單個實體具有多個標識符問題的能力。目前系統內登記居民基本信息96萬余人,醫療衛生人員5000余人,醫療衛生機構38所。3.2健康服務。根據健康檔案信息的分類,健康檔案存儲服務分為多個存儲庫:個人基本信息存儲庫、主要疾病和健康病案摘要存儲庫、婚檢管理存儲庫、兒童存儲庫、婦女保健存儲庫、老年保健存儲庫、殘疾保健存儲庫、疾病控制存儲庫、疾病管理存儲庫以及醫療服務存儲庫。實現居民在區域范圍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享受醫療、預防、保健、咨詢、購藥等醫療衛生服務時能一卡通用,醫療衛生機構在安全共享和利用居民健康信息的基礎上,優化業務流程[10]。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信息多渠道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資源,全程健康檔案服務負責分析來自外部資源的信息并保存這些數據到存儲庫中,可以反向響應外部醫療衛生服務點的檢索、匯聚并返回數據[11]。上線半年以來,每天平均上傳門診病人信息8000余條,住院信息3000余條,檢驗信息25000余條,檢查信息2000余條,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體系和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目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98.4%;影像中心和臨床檢驗中心運行穩定,累計建立健康檔案96萬余份,居民建檔率達73.7%。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檔升級全面加速,醫養融合服務得到全面發展,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和綜合干預,推廣以慢病管理和老年營養運動干預為主的適宜技術,居家養老慢性病患者納入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管理率達到50%以上。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人口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诮】禉n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功能,見圖3。3.3社區雙向轉診服務。建立上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雙向雙明轉診是點對點的精確轉診。通過建設在線綠色通道,為基層轉診緊患病人提供優先服務。上級醫院接診醫生接收前可查看轉診病人的移動電子病歷資料,確保轉上來的是需要轉診的或具有科研意義的病例。在接收轉診時接診醫生可以與基層醫生、患者進行詳細溝通,有助于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且,對基層醫生來說也具有日常指導作用[12]。通過醫生工作站端、移動端App服務等,基層醫療機構醫生填寫電子轉診單,錄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轉往科室等信息,在線幫病人轉到上級醫院住院??祻推诘幕颊咭部赏ㄟ^住院轉診應用將康復期的患者由醫院轉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住院康復治療。醫生之間可通過平臺實現方便快捷的轉診協作業務服務。通過方便、快捷、精準、連續性雙向轉診服務,為患者建立門診轉診和住院轉診的綠色通道,轉診過程中上下級醫生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業務協同,包括上下級醫生通過平臺進行短信、微信、電話等多種形式的業務交流。上級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病情和時間安排,對轉診申請進行審核,進行接收或者拒絕操作。鼓勵居民養成基層首診的有序就醫習慣,從而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升醫療資源的效率。3.4信息接口服務。信息接口服務包括兩大類服務:通信總線服務和平臺公共服務。建立與疾控、婦幼、計生機構、應急指揮系統等公共衛生機構的數據接口。提供網上預約掛號服務,通過多種途徑,緩解群眾掛號難的問題[13]。目前,已經建有檢驗中心、遠程心電中心、胸痛中心、影像中心、老年中心,建立了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
4討論
平臺承載著重要的病人基本健康信息、病人的診療數據、衛生資源數據等等,這些業務信息若遭到破壞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所以本方案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保障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相關數據信息免受各種形式的竊取、破壞、篡改。居民健康檔案屬于個人隱私的范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設計的安全體系建設包括以下幾個層次:最底層的是物理級安全,包括計算機安全、硬件安全等。其次是網絡級安全,主要包括鏈路冗余、防火墻等。再次是系統級安全包括數據災備、病毒防范等。最后是應用級安全,包括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權限管理等[14]。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不僅僅是一個信息集成項目,而是要最大限度保證市民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療風險的系統工程。該系統著重配合縣級衛生綜合改革,利用區域平臺資源,加強各級醫療機構間業務協同,促進區域內診斷水平的提升,促使居民就診向鄉鎮“下沉”,減少患者的重復檢查費用,致力于提升縣級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努力營造健康、和諧和安全的社會環境,保障社會有序發展,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15]。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區域衛生數據的交互與共享,支持雙向轉診、分級醫療和遠程醫療活動的開展;實現了對異構、多源數據的抽取、清洗、標準化和裝載[16],有效地對海量數據進行了綜合利用,提高了決策效率和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是區域衛生信息化的終極目標和必由之路,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者:葉俊 劉琴 陳坤福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研究與應用
- 下一篇:植劇場對大陸電視劇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