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醫患命運共同體構建策略
時間:2022-04-20 10:11:16
導語:肺炎疫情醫患命運共同體構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面對肺炎疫情時,醫患之間呈現了一種相互依存、共同抗爭的“共同體”關系。疫情中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能夠確保醫療秩序有序運行,深度改善醫患之間的協同關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不可避免的,在疫情期間醫患命運共同體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方面是人力、物力資源緊張,患者體驗差;另一方面是焦慮情緒蔓延,精神壓力較大。為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首先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倫理管理;其次,要滲透人文情懷,營造和諧氛圍;最后,強化醫患共情,提高醫患互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關鍵詞〕肺炎疫情;醫患命運共同體;醫患關系;和諧社會
2018年3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憲法,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1]。根據這一概念,延伸出“醫患命運共同體”,強調醫生和患者二者命運相連,醫患之間的關系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道相遇”[2]。在疫情面前,雖然醫患雙方都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壓力及心理挑戰,但卻呈現出一種相互依存、共同抗爭的“共同體”關系,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理想中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的狀態。因此,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這需要我們從文化熏陶、人文關懷、制度設計、榜樣激勵、強化意識、突出公益、醫患互信、社會聯動、尊重理解等方面付諸行動。
1疫情中醫患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意義
1.1有效確保醫療秩序的穩步運行
和諧醫患關系的建構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目前緊張的醫患矛盾,更是為了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就醫環境,達到醫患和諧共處的局面[3]。在肺炎疫情暴發階段,醫護人員成為疫情的中心角色,面對共同的抗爭目標,醫患關系呈現出“守護健康的共同體”的特征[4],醫患雙方在互相配合和理解中確保醫療秩序有序運行。病毒具有感染率高、傳播性強的特征,在疫情初期物資、人力資源都無法得到及時供應的情況下,國家組織調配33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5],這批“逆行者”面對著未知的困難迎難而上,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簽下請愿書。在這種突發狀況下,只有醫患雙方團結一心、彼此理解、互相體諒,才能確保全國上下有效部署防控工作,保障醫療秩序的有序運行。
1.2深度改善醫患之間的協同關系
在此次抗擊肺炎疫情期間,搭建醫患雙方的交流對話平臺難度較大,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具有突發性,導致疫情初期各地醫療資源出現暫時性缺失;另一方面在于病毒本身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醫生在沒有準確掌握病毒傳染源等相關信息的前提下,很難做出相應的防控策略。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有助于醫患雙方的共同協作和積極溝通,有利于搭建醫患雙方交流的對話平臺,做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和策略。在整個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因為醫患雙方的共同合作與相互理解,醫護人員才能專注地開展診療工作,患者也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醫患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促進了此次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
1.3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健康中國建設堅持圍繞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融入現代醫療的價值理念與核心宗旨中,推動醫療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將服務價值作為醫患關系的價值旨歸。在此次疫情抗擊過程中,醫護工作者彰顯了醫者仁心的服務價值,不僅體現在對患者的診治,更表現在對患者心理層面的人文關懷。由此可見,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打破了以往醫療關系中醫患的主客關系結構,通過雙方良性的互動關系形成了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這種存在形式超越了傳統醫療結構中的“醫與被醫”的關系邊際,在回歸“以人為本”的宗旨中找尋醫患倫理關系中的價值理念歸屬,以確保健康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
2疫情中的醫患命運共同體存在的問題
2.1醫患命運共同體物質層面的問題
在應對肺炎疫情過程中,在物質資源上的緊張主要表現在時間要求緊迫、各種資源短缺、應對經驗不足等方面。從政策應對上,國家傾全國之力共同抗擊疫情,使得防控工作力度跟上了疫情發展,但相應的人力、物力的準備和調動需要一定的協調時間,屬于客觀上的困難,雖然盡力在最大程度上滿足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滯緩情況。在人員物資供應方面,國家在一般時期普遍是會儲存標準的應急物資,人員上也有相應的應急機制。但針對具體的疫情是需要與其對應的設備設施才能達到有效的工作目的,平時的儲備大多只能作為應急需求,在疫情快速發展和大量的特定物資的需求下,就難免發生在一個階段內人力、物力緊張的問題。同時,這次疫情屬于突發事件,雖然有應急預案,但實際的處理經驗相對較少,導致人員物資分配、使用不夠合理,無法有效利用資源而導致需求緊張。
2.2醫患命運共同體精神層面的問題
本次疫情持續時間長、感染人數多、恐慌和焦慮等情緒不斷蔓延,使得醫患雙方的心理壓力較大,長時間堅持在醫療一線,還使得部分醫護人員出現體力透支的現象,不僅使得醫患雙方各自都處于較大的情緒波動過程中,同時也導致雙方在溝通上也容易出現沖突和爭執。在疫情期間,不良情緒的蔓延可能會使得醫患命運共同體遇到挑戰,倘若不能進行適時的溝通,會使得醫患雙方積壓大量不良情緒,甚至影響患者本身的康復狀態。
3疫情中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策略
3.1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倫理管理
在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制度中,需要強化倫理管理,提高倫理意識,進一步提高應急物資供應水平,滿足患者和醫護工作者的現實需要,強化倫理管理的物質基礎,并通過新聞媒體等渠道進行傳播,宣傳醫患命運共同體概念,從文化熏陶、人文關懷、制度設計、榜樣激勵、強化意識等角度進行深入宣教,強化倫理意識和共同體信念。
3.2滲透人文關懷,營造和諧氛圍
在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時,需要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文原則,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體現一種倫理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既關懷和滲透患者本身,也關懷和滲透全體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形成濃郁的人文情懷和氛圍[6]。在診療過程中,醫生和患者雙方之間應該是平等互信的關系,醫生和患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處于彼此平等的地位,有助于診療活動的有序順利開展。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醫護帶領患者共同進行運動,體現了醫護人員的道德素質和人文關懷精神,在運動等其他干預過程中,患者緩解了緊張焦慮的心態,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
3.3強化醫患共情,增強理解信任
此次肺炎疫情暴發之后我國出臺了隔離措施,這一措施使得社會正常的運轉秩序被打破,過渡到非常態時期,醫患雙方成為這一非常態時期的關注中心,此時強化醫患雙方的共情,互相的理解信任,尤其是強調醫患雙方對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信任,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相互協作,才能夠共渡難關。醫療服務語言是診療中實現治愈和傳達關愛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是醫學的核心,醫學中的藝術[7]。要做到醫療用語的“傳情”和“達意”,并使之達到真善美的和諧完美統一[8]。通過溝通協調,以凝聚共識,達成和諧,以一種責任感建立醫患信任關系,給患者以尊重,給醫生以尊嚴,最終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4小結
醫患關系應該是屬于“共生長、共相連、共榮辱”的“醫患命運共同體”的關系[9]。在疫情面前,醫患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有所緩和,超越了單純的利益,演變為一種相互依存、共同抗爭的“共同體”關系,疫情中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能夠確保醫療秩序有序運行,搭建醫患雙方交流對話平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不可避免的,在疫情期間醫患命運共同體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方面是人力物力資源緊張,患者體驗差;另一方面是焦慮情緒蔓延,心理壓力大,除此之外,由于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醫護人員也積累了較多的不良情緒,為了在疫情期間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首先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倫理管理;其次,要滲透人文情懷,營造和諧氛圍;最后,強化醫患共情,增強理解信任。
〔參考文獻〕
[1]孫瑩煒,李義庭.和諧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20,41(2):44-46.
[2]余明鋒.醫患命運共同體何以可能———從病毒肺炎談起[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33(4):395-399.
[3]王限,陳小涵,陳迎港.健康中國視角下和諧醫患關系的建構[J].現代醫院管理,2020,2(2):5-8.
[4]劉慶民.以抗疫為契機建立和諧良性的醫患關系[N].檢察日報,2020-03-30(004).
[5]劉云章,劉于媛,趙金萍.構筑公共衛生防疫之基:“共同體”視角的思考———基于疫情的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33(4):385-388.
[6]夏萍,翟理祥.醫院全面優質服務管理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7]董屹,李娜,郭蕊.北京城市公立醫院醫患信任模式的質性研究————科層制的視角[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3):375-379.
[8]朱慧,劉群英.醫學生生命倫理教育融入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徑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2):1-4.
[9]金壽鐵.醫生開業是具體的哲學:論卡爾·雅斯貝爾斯的現代醫學理念[J].社會科學戰線,2018(11):24-33.
作者:姚冰洋 付航 陳清江 單位:新鄉醫學院人文學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新鄉醫學院
- 上一篇:新時期企業會計管理職能如何創新
- 下一篇: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