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指標管理優化措施
時間:2022-08-18 02:26:57
導語:企業經營指標管理優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營指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經營指標管理一般分為經營指標的編制和調整、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和對完成情況的考評等3個部分,這3部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企業管理而言,經營指標管理對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經營指標的編制和調整
1.經營指標的編制要貼近實際,不能好高騖遠
經營指標的編制是經營指標管理工作的起點,也是影響企業順利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關鍵步驟。因此,經營指標的編制必須要貼近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好高騖遠、盲目提高指標。所謂貼近實際和可操作性,既包括企業整體目標的制定要貼近實際,符合企業當前的發展現實,還包括分解到各個部門的指標要符合各個部門的特點,要針對不同業務部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分配與之相對應的經營指標,從而充分調動每個部門、每名員工的工作熱情。如果下達的經營指標過高,很可能導致員工們看不到完成任務的希望,嚴重挫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下達的指標過低,會使員工不需要足夠的付出和努力就能獲得較好的收益甚至豐厚的超額獎勵,對那些經營指標相對較高的部門和員工不公平,這不僅不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而且還會提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在編制和分解企業經營指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外在環境和企業當前的發展階段,增減有據,不可一味地追求企業持續成長而不斷調高指標。確定好企業整體目標后,再充分考慮各部門特點,將整體經營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對成長性較好的業務,要設定較高的經營指標,對成熟的、正在萎縮的或者在企業戰略中準備退出的業務,要設定較低或與往年持平的經營指標。
2.經營指標的編制要注重引導性,指明員工的奮斗方向
經營指標是企業一個時期內的奮斗目標,代表了企業負責人對企業發展的期待,是其管理思路和意志的量化體現。因此,經營指標的編制要具有一定的引導性,通過對指標的設立和分解,引導員工向企業所期待的方向去奮斗。所謂引導性,不僅是指指標數量的多少,還有指標類型的具體設置。比如,利潤、純收入、訂單數額、成本等。各類指標的多少都會引導各部門和員工有針對性地開展經營活動。一般來說,指標的設立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從而達到引導方向的目的。比如,公司負責人傾向于開展一項新的業務,那么在下達經營指標時,就應該充分考慮該業務發展所處的階段特點。為了鼓勵開拓市場,在初期可以設定較高的訂單和收入指標,從而盡快提高市場占有率,但也要考慮到在市場開拓初期成本也相對較高,相應的利潤會比較低。因此,可以考慮設定較低的利潤指標,從而減輕該業務部門的壓力,使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場開拓、搶占市場份額的工作中去。
3.經營指標的調整要避免鞭打快牛,保護員工的工作熱情
由于年度經營指標往往在年初下達,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有可能發現指標的編制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企業負責人臨時改變經營策略或方向,這就需要及時對經營指標進行調整。經營指標的調整要避免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4.經營指標的調整要明察秋毫,防止消極怠工
對優秀部門和員工要避免賞罰不明,但對消極怠工的部門和員工要明察秋毫,及時發現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不排除有個別部門領導和員工為了來年的指標更容易完成而刻意隱瞞真實數據,甚至在指標接近完成后開始消極怠工,避免來年下達更高的指標。對這樣的情況,在指標調整時一定要明察秋毫,充分調查分析,掌握其真實情況和意圖。對指標編制存在失誤或因形勢變化導致完成起來確實存在困難的,要及時調減;對確實消極怠工的,也要堅持指標不變,甚至通過調增指標來施加壓力,懲罰其消極怠工的態度,從而激發其積極開拓的潛能。需要指出的是,指標的合理調整不僅不會影響指標管理的嚴肅性,相反,恰恰是為了維護指標管理的嚴肅性和尊嚴。如果無法避免錯誤,那么對錯誤的及時修正就是正確的選擇。在瞬息萬變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下,在年初制定全年的經營指標,難免會出現偏差,在年中或者某一個時間點上進一步審視指標的合理性,并進行適度的調整,不是朝令夕改,而是正確的管理手段。不僅如此,在一年的時間里,企業的經營戰略也存在調整的可能,根據調整后的戰略重新調整指標也是必然的選擇。
二、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
1.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要有及時性
經營指標管理是為企業發展目標服務的,因此對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必要監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年度經營指標一般是年初設定、年底兌現,若不對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管控,經過一年時間,實際情況很可能和年初制定的計劃產生較大的偏離,進而影響年度經營指標的順利完成。因此,對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一定要有及時性,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才能保證目標的實現。不僅如此,對經營指標的及時管控,也有助于企業負責人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只有充分而及時地了解企業自身的經營現狀,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浪潮中及時而準確地作出決斷,確保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2.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要關注計劃偏離度并及時預警
對經營指標的日常管控是為了確保年度經營指標的按時完成,因此一定要關心計劃執行的偏離度,最好是按月或按季度對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盤點,并與年初計劃進行比對,對于嚴重滯后于計劃的,要及時分析問題并給出現偏離部門領導提出預警,督促其盡快拿出應對措施,及時趕上計劃進度。對部門指標具體完成情況的監控和預警,不是對部門領導管理工作的干預,也不會影響其管理權限,而是為了幫助部門順利完成指標。更為重要的是,對所有部門的監控和預警,是為了保障整個企業經營目標的完成,這對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經營指標完成情況的考評
1.對經營指標的考評要堅持客觀性
開展經營指標的考核工作,一定要對各部門指標的完成情況有充分而客觀的了解,只有在客觀數據的基礎上開展考評,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考評結果,維護考評制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為了客觀地記錄整個企業的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應建立相應的經營數據跟蹤分析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并結合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來客觀記錄各部門以及整個企業的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從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經營指標完成數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2.對經營指標的考評要堅持公正性
獎勤罰懶是績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對經營指標的考評并按結果及時兌現,是對經營指標管理的尊重,也是對優秀部門和員工的尊重。同時,對那些沒有完成指標的部門和員工也要懲罰,從而真正實現獎勤罰懶,維護考評的公正。事實上,因不同部門的情況不同、人員結構和素質不同,往往會出現不同的考評結果,有的部門會超額完成指標,有的部門則可能無法完成指標,特別是在遭遇整體經濟困境的情況下,多數部門完成不了指標。面對這種情況,只要確定指標本身沒有問題,就應該堅持對超額完成指標的部門及時、足額地兌現獎勵,對沒有完成指標的部門進行適度的懲罰,否則會失信于員工,經營指標管理就失去了尊嚴和威信。沒有了員工的信任,經營指標的管理也就無從談起。企業經營指標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調動員工工作熱情、引導員工積極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科學有效地開展企業經營指標的管理工作,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效益。因此,每一名企業負責人都應該對此項工作有清醒和正確的認識,從指標的編制和調整、指標的日常管控以及指標完成情況的考評等方面認真研究并不斷優化,使之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徐海波 杜學軍 趙振 單位:中油管道物資裝備總公司
- 上一篇:高中歷史多媒體教學論文8篇
- 下一篇:高職高專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探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