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和風險防范的作用

時間:2022-10-09 03:57:20

導語: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和風險防范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和風險防范的作用

【摘要】內部審計企業經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防范風險和提高效益的基石。始終關注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以風險導向思維擬定工作計劃,執行具體審計項目,恰當的內審結果溝通與報告對象以及后續跟蹤,這些工作思路與方法是發揮其防范風險和提高效益作用的主要途徑。本文將結合內部審計實踐,探討依托內部審計提質增效、防范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防范;提高效益

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背景下,日益復雜、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一體化的世界經濟使得企業的管理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的風險和效益管理日漸成為兩大管理支柱,最終實現風險得以有效管理的前提下達成企業的效益目標。同時內部審計指導理論也逐步由賬項審計、制度基礎審計、轉變為風險導向審計,增加價值和改善公司的運營,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公司實現其目標。

一、內審部門在企業有較高的地位是發揮作用的基石

內部審計必須在企業中有較高的地位,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內審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地位越高獨立性越強,所受干擾越少,才能保障自身工作的客觀、公允;才能從局外人視角看問題,發現問題。2.權威性,地位越高權威性越強,才能減少獲取信息的阻力,才能有力推行審計建議。3.戰略性,地位越高才能在治理體系中發揮作用,才能協助董事會完成其職責,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形成權力制衡機制并促使其有效運行,在戰略層面防范風險和提高效益?,F代公司治理理論認為:董事會、高管層、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其中:董事會確保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確定并監控經營風險和績效指標;高級管理層實施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日常計劃、公司安排;外部審計師保持獨立性,審計與咨詢業務分開;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師)增強報告關系上的獨立性。因此內審在公司中的合理地位應當是:受公司董事長的直接領導,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審計計劃、審計問題、審計結論、審計建議等都直接向董事長本人匯報,不受任何人干擾。有條件的公司還可成立董事長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業務上領導內審機構,進一步增強內審系統的權威性。需要強調說明的是,內審部門在公司中的地位應當是實高而不是虛高,董事長對審計部門的管理是真管,而不是“說管而不管”,體現在:人力資源、資金上大力支持,不限制審計范圍,支持審計部門獲取工作所需資訊的最大權限,包含參與重要會議的權利;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主動過問,對重要的審計建議大力推行;同時董事長以企業最高領導者的角度對內審工作計劃,工作方式等給予指導與支持。

二、依托內部審計保障企業經營效益和風險防范中的措施

(一)優化內審部門的人力資源配置。內部審計部門人員數量必須有所保障,與所在單位的業務規模相適應。再高的公司地位,再好的制度設計,再好的工作理念與思路、方法,沒有一定的人員實施,只能淪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注重人員數量的同時,更要關注人員質量與構成。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而言,更注重內審人員對公司業務的了解,與被審查對象的溝通,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建議,肩負著幫助公司決策層和管理層制定戰略,改進經營管理、加強日常業務工作、防范風險,最終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重任?;诖?,審計部要選人嚴格,保證審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能夠專注工作,有極高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審計人員平均每3個月便接受一項新的使命,每次都是不同的審計對象,不同的組成人員,不同類型的企業問題,審計人員互相吸收營養,拓寬見識,敏銳觀察,往往在對比中就能發現問題。在研究解決方案時,自然又會將其他審計對象的好經驗融入方案和實施方法,起了傳播先進經驗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二)強化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作用。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可以說是維護企業有效內控體系的最后一道防線。除具體審計項目對內部控制的傳統符合性測試評價以及實質性測試后的再評價外,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更重要的方式。內審部門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獨特的地位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上發揮積極作用,進而推動風險的防范與效益的提高。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廣泛接觸各部門人員,深入了解公司各項業務,有利于共同采取措施防止內部控制薄弱環節(風險)的產生,將以往消極的以“發現和評價”為主要內容的內部審計活動向積極“防范和解決方案”的內部審計活動轉變,從事后發現內部控制薄弱環節(風險)轉向事前防范;從單純強調內部控制轉向積極關注利用各種方法來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三)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與否決定了公司能否有序運轉,公司效益和持續發展能力能否不斷提高,是企業防范風險與提高效益的根本。在推動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方面,最重要的舉措是加強董事會下屬審計委員會的職責,使其加強對管理層經營行為的監督,而內審部門能利用其資源優勢,協助審計委員會更好地履行其應有的職責,強化公司治理機制;同時內審部門獲得審計委員會支持又能更好地開展內審工作,在雙方的良性相互作用下,防范風險與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大大增強。在我國國用獨資公司,往往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職能混淆不清,考核與激勵機制趨同,造成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治理風險突出,此時監事會職能的正確發揮就顯得尤為突出,內審部門如果能從制度安排上配合監事會的工作,同樣能在治理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四)推動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近年來為防控財務信息不真實等風險,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等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但筆者深深贊同最終解決都與企業文化有關的觀點,特別是企業領導層誠實信用的價值觀尤為重要,不能是嘴上說一套,實際做的是另一套,還給自己找一大堆高大上的理由,尤其是在會計處理上要遵紀守法,財務信息上必須做到實事求是,不能粉飾,這樣才能正視企業面臨的風險,積極化解甚至轉為效益。推動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內部審計部門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誠信品質,工作作風,起示范與引領作用。其次要幫助企業建立遵守法律的合規性文化,在執行審計業務,提供咨詢服務時堅持遵紀守法導向,積極引導;要呼吁企業高管人員懂得守法的重要性,做法律允許的事。(五)以風險導向思維擬定工作計劃,執行具體審計項目。內審部門除應負責定期評價風險管理過程,推動企業風險管理建設外,本身還應在執行審計業務時,以風險導向思維擬定工作計劃,執行具體審計項目。審計人員不但要找出并評價被審計項目的固有風險,而且還要從構成被審計項目內部控制系統的各個要素方面,外部環境因素方面,對管理風險進行分析、評價。然后根據識別的風險因素,制定審計方針、策略,確定進一步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確定怎樣收集和從何范圍收集審計證據、收集哪些性質與類型的審計證據、收集多少審計證據,進而提出正確的審計結論和有效防范管理風險的建議。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分析性程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結合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將大量客觀數據通過計算機分析軟件能快速、準確地得到我們需要的結論,從而對發現風險點,提升效益的關鍵點,提高內審工作的效率與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六)結合外部監管,提高內部審計能效。在缺乏公司外部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如果公司本身沒有強烈的內在動機,內部審計這種自律性監督行為,其受重視程度及工作的范圍與層次就會大大受限,應有的工作效果難以體現。尤其在治理機制不健全的國企中出現“內審只是一把懸著的劍,更多的起威懾作用,不會經??诚氯ァ钡恼撜{就不足為奇了。反而一些大的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做的更好,因為民企的資產、一切收益都是老板自己的,老板有強烈的維護自身利益的動機,在公司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僅靠老板自身難以監督后,內部審計部門自然就成了老板的化身,受到高度重視,代表其行使防范風險、提升效益的職權,監督、評價各個部門、單位的經營行為。

【參考文獻】

[1]童杉杉,羅華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7(23)

[2]張適.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3)

[3]劉儒昞.隱性契約視角下國有企業環境審計的博弈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17(10)

作者:李正平 單位:山東三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