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經營智慧研究

時間:2022-11-26 09:31:53

導語:日本企業經營智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本企業經營智慧研究

摘要:日本在20世紀經歷了一戰、二戰,經歷了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經歷了數次的經濟危機,仍然擁有世界第三的經濟實力,擁有占世界35%數量的百年企業。本文試從戰略文化、企業經營理念等四個角度解析日本企業經營的智慧。

關鍵詞:日本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共存;共贏

眾所周知,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經濟進入長達20多年的停滯期。破產、倒閉的企業數不勝數。整個日本被少子、老齡、低欲望等社會問題困擾。雖然如此,日本仍然擁有占世界比例最多的百年企業。部分日本企業,如優衣庫、seven-eleven等仍然獲得了逆勢增長。如此低迷的外部環境,日本企業是如何斬獲如此亮麗的成績。拋開外部政治、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們從日本這些企業身上找到了它們在戰略文化、企業經營等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一、有明確的企業經營理念

企業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判斷企業的基本發展方向和經營目標的依據。1910年,“森田范次郎商店”開業,1964年,更名為“森田商事”,主要業務是銷售合成洗滌劑。1974年,森田社長認識到化學洗滌劑對身體的害處,決定改變經營方向,決心即使虧本,也“不銷售自己都害怕,不敢使用的洗滌劑”,要生產無任何化學添加劑的肥皂。結果,當年主要商品的銷售額從每月8000萬日元,銳減到78萬日元。公司業績從1974年起持續虧損18年。在這18年中,公司面對連年赤字,仍然堅持“一切為了客戶,讓客戶用得放心、用得安全”“守護健康的身體和干凈的水”的初衷。終于,1992年,在公司的不懈努力和宣傳下,消費者意識到無添加劑肥皂相對于合成洗滌劑的優點,開始購買產品,企業業績漸漸好轉。2014年,這家只有70余名員工的企業,銷售業績達到62億日元。正是由于有明確的企業經營理念,才能使“森田商事”面對長達18年的虧損,面對不接受新產品的顧客,仍然不惜付出時間和成本,直至迎來事業的成功。企業的經營理念解答了企業為什么存在,以及將往何處的命題。是企業領導力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潛力和久遠。日本為什么有將近世界35%的長壽企業,正是因為他們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二、立足于長遠、不貪一時之功的經營方針

立足長遠就是注重企業的持續發展,避免急功近利,短期快速增長。這種長期的、可持續的經營首先表現為以保證產品質量為第一要務、不能為貪求短期利潤,而降低產品質量的經營理念。馬未都在《觀復嘟嘟•九宮壺》中曾講到,他想找手藝人,讓對方用一年的時間為他制作九把古風的茶壺,最后在日本找到了四位工藝大師。當四位大師聽到一年的工期要求時,不顧巨額的利潤誘惑,直接拒絕了這個訂單。最后,馬未都只好妥協,接受大師的提議,慢慢做,盡量三年完成。這四位師傅為了保質保量,制出令自己和顧客滿意的產品,從練泥開始,拉坯、印坯、修坯、曬坯、刻花、施釉、燒制所有的程序都不假他人之手,不省工序,不偷時間,到第五年的時候,交出了令馬未都贊嘆不已的產品。視頻中還提到“藻掛”技術,其中以道工序需要有人到海邊撿海草、晾干,之后用棉線把海草捆在壺上。即便這種在我們平常人眼中看似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作,大師都是親自完成。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企業面對產品質量和利潤的態度。其次表現為不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向。很多日本企業都講使命,比如seven-eleven是以為顧客提供生活上最便利的服務為宗旨。并不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對線下的沖擊,就放棄對實體便利店的經營,也不因為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型行業賺錢機會的涌現,就輕易轉型。日本企業談到遠景規劃,都是十年,百年的長期戰略,都是以更為寬廣的時空跨度來思考企業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正是由于企業有長遠的規劃,所以,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活動才能回歸起點,才能形成抵御各種外部誘惑的定力,才能使企業在殘酷的經營環境中依然保持穩步發展。

三、長期重視保持企業與員工、客戶、社區的良好信任關系

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說,松下電器是創造人才的地方,其次才是制造電器的公司。企業即人,成也在人,敗也在人。企業成就員工,員工也會成就企業。一個好的企業必須有一個好的團隊。所以松下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的需求,想其之所想,憂其之所憂。及時地把他們的困難予以解決,協調好成員的工作情緒,以及建立好上下層之間的人際關系,讓成員感到這個團隊是溫暖的、是充滿活力的。松下幸之助于1960年在制定經營方針的會議上提出,未來五年內要實現五天工作制,而且工資不減。1967年提出,接下來的五年,要讓工人的工資趕超歐美,要讓工人富足,社會安定。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醉仙酒造的社長金野靖彥在尚不知自己家人所蹤的情況下,首先四處找尋自己公司的員工,當看到員工安然無恙后,與員工熱情的擁抱,安置員工到安全的地方居住。這一幕感動了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辰馬本家酒造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廠房、倉庫、機器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公司經濟損失85%以上。但為了不給客戶造成資金上的麻煩,他們如期向客戶付款;幫助當地政府解決水源問題,為災民無償提供“宮水”的井水和各種生活用品;同時,宣布一定要重建公司,在此期間,不會解聘任何一名員工。這種與“員工共生,客戶共生,地方共生”的原則,是企業被允許存在的理由,是企業號召力的來源。

四、傳承企業為重的思想

日本人認為企業就是家,家就是企業。對家業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血液的認可。同時認為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企業的存在就是要為社會服務。歷任社長只是暫時的保管者、經營者。所以,日本企業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以立“賢”為主,有很大的開放性。繼承人可以是長子,也可以是非長子;可以是女兒,也可以是招女婿;還可以是過繼的養子。比如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松下僅有一個女兒,但他認為女兒不具備接管公司的能力,于是創辦PHP研究所,培養合適的接班人。通過長期的觀察,松下從中選定平田正治,收其為養子,改姓松下,同時招為女婿,并于1961年,將會長之位傳給松下正治。由于對企業的重視,領導人會用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培育接班人,使其可以經營產業三十年,并預期到第三代人之后的企業發展方向和繼承人候選問題。這一舉措有效地促進了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綜上所述,其實歸納為一句話,就是新世紀發展最需要的利他和共贏的價值觀。被譽為日本“經營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利他不僅是宇宙的法則,更是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構筑新的商業文明的基本原則。企業只有利于國家、利于社會、利于他人,才能獲得利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展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為民.當代日本企業.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

[2]陳偉.日本商業四百年.北京聯合出版社,2011.

[3]高增杰.日本企業的社會功能.人民網(日語版),2002.

[4]谷口照三.戰后日本的企業社會與經營思想.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船橋晴雄.日本長壽企業的經營秘籍.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梁艷琴 席小妮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