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化新趨勢論文

時間:2022-07-22 12:02:00

導語: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化新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化新趨勢論文

論文關健詞: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悄趨勢

論文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大學生就業市場日趨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躍升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學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的學科依據。社會的進步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必然引發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的新發展,高校就業市場營梢呈現出營銷方式網絡化、營銷現場社會化、營銷人員職能專一化、營銷產品自主化、定制營銷范圍擴展化的新趨勢。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特征愈發凸顯,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與突破,“高校為產業,畢業生為產品”的市場化理念已得到廣泛認同,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被納人市場化的視野之中來審視,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已經躍升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就業市場的變化、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在內容、方式、方法上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主要呈現出如下趨勢。

一、營銷方式網絡化

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方式網絡化的表現在于:

1.網絡營銷的基礎平臺已經形成。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報告,我國的網站數量正在逐年迅速增長,新的網站每天都在誕生,政府、企業及事業單位也紛紛創建自己的網站,眾多的網站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網絡化提供了基礎平臺。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高校若要在就業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網站建設以及網絡營銷必然成為拓展就業工作的新的著力點。

2.網絡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網絡是各種信息的集散地,高校與用人單位均可利用網站、搜索引擎、供需信息平臺、電子郵件、即時信息等渠道了解到所需信息。同時互聯網絡的交互性、雙向性更有利于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特別是由于網絡信息傳遞的成本較之信件、電話、傳真等傳統方式要低得多,而通信的速度則遠遠高于傳統方式,因此必然為更多的高校及用人單位所采納,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

3.網絡創建了零級營銷渠道。由于供需雙方地處不同地域,傳統的就業洽談方式往往需要用人單位的人員千里迢迢奔赴高校選聘所需要的優秀畢業生,洽談的成功要以用人單位時間、精力、財力的高投人為代價,所以對于與高校地理距離較遠的用人單位來說,采取傳統的就業洽談方式的高校很難對其產生吸引力;而對于高校來說,舉辦就業洽談會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需要擁有相當規模的洽談場所,也需投人較高的成本。現代化的網絡語音視頻工具可以使互聯網用戶跨越空間距離,實現應聘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網絡上的面對面的溝通。不僅使供需雙方人員免于千里奔波之苦,而且能以最少的財力、時間、空間投人實現就業洽談。網絡營銷的出現和發展,給傳統的4Ps營銷組合帶來新的變化,它的關鍵作用是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快捷的、最短的營銷渠道,同時增加了營銷渠道的密度和廣度,創建了一個無形市場,實現了產業和用戶、產品和消費者的零距離溝通。

二、營銷現場杜會化

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經歷了“統包統分”、“擇優推薦”、“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四個階段,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在各個階段所擔負的使命不同。過去的各個階段,特別是計劃經濟時期,政府和高校是學生就業的籌劃者和領導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形成,畢業生成為就業的主宰,走向市場,卷人社會化競爭的洪流。市場經濟初期構建的中央一地方一高校之間的指導系統、用人單位一高校一大學生之間的擇業系統、用人單位一政府一高校之間的協作系統,三大系統在實際運作之中,社會化特征逐漸加強,特別是營銷市場的組織形式的變化更加突出。由于最初供求信息的不對稱,使高校承辦的招聘市場如火如茶,而發展至今,高校終因“小學?!鞭k“大市場”、“小馬拉大車”而不堪重負,疲態盡顯;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化、大型化、常規化的人才市場方興未艾,趨于成熟。各地方人才服務與交流工作部門的人事、市場服務的職能作用越來越突出,通過整合后,社會化的人才市場渠道作用越來越大。

因此,可以斷定,社會化、大型化、常規化的市場必將取代高校所設的畢業生類型單一、專業有限、規模有限的小型單一市場,大學畢業生也將投身于大市場之中,依靠社會上的人才市場服務,在更廣闊的領域內與更多同類學生進行競爭。高校畢業生市場營銷的工作重心將因此而做出相應的調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發揮重要作用的校園營銷現場將逐漸被社會化的人才市場取代,甚至最終基本由社會市場來完成。

三、營銷人員職能專一化

高校從事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工作的主體是負責就業的工作人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變革,促使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重心不斷地轉移。計劃經濟時期,就業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就業管理,其主要職能是管理;大學生就業市場形成初期,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是被動地在校內對用人單位代表的接待服務,并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其主要職能是服務;市場自由化時期,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開發市場與疏通就業渠道,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牽線搭橋,其主要職能是溝通;當今成熟市場時期,大學生就業市場已成為完全買方市場,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是信息服務和參與行業間競爭,指導學生參與市場競爭,其主要職能是指導;今后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高速公路暢通,供求信息收發便捷,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應該是分析市場變化,研究市場需求,重點加強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能力的培養,為高校制定綜合發展戰略出謀劃策,其主要職能為研究與指導。

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工作主體的工作重心正在由過去的只單一地注重校內產品生產或單一地注重學校產品銷售向研究市場需求注重產品加工兼顧營銷各個環節方向轉變,正在沿著管理一服務一指導一研究的工作職能軌跡發展,工作空間實現“由外向內”的重心回歸。隨著就業管理的簡化,就業服務的豐富,就業指導的豐富,就業研究的提升,工作人員逐漸從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大舞臺上的主角淡出,在校內集中精力研究就業市場的變化,為學校制定營銷策略,加強學生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保證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獲勝。職能的轉變決定了工作人員類型的轉變,新時期高校應根據形勢的發展,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研究型、指導型就業指導工作隊伍,逐步取代管理型、事務型、公關型為骨干的營銷隊伍。

四、營銷產品自主化

無論是行業競爭,還是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的競爭。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的核心就是畢業生之間的競爭,大學畢業生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才是決定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所在。高校大學生作為“產品”與其他物化的產品相比有著自身“人”的特性—能動性閉,所以,與其他產品在營銷過程中的被動性截然不同,大學生產品在校期間不僅能主動接受高校的“生產加工”,更為重要的是該產品能夠自我營銷。在生產環節中,大學生產品的可塑性、能動性和自我選擇性使其能夠按照市場需求被加工成優質的、多樣化的產品。在競爭中,大學生品能夠自我推銷,主動尋找用人單位,使就業市場更加廣闊。同時大學生產品還具有較大的附加價值,高校運用得當,可以幫助自身打造市場品牌,拉動市場需求,拓寬就業通道,豐富營銷手段。在產品的生產、定價、渠道、促銷等營銷組合的各個環節中,大學生產品的“自我營銷”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特殊產品質量達標的積極性、市場的選擇性和占領市場的主動性,既是高校就業市場營銷的需要,又是大學畢業生自身發展、自我實現的客觀要求。對高校畢業生群體而言,可以在就業市場競爭中建立同質優勢,而就畢業生個體而言,能夠在就業市場競爭中顯示其異質優勢。

因此,畢業生產品營銷的自主性越來越大,自我營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充分認識并利用大學生產品的這一特點,適時開展大學生的自我營銷,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富有特色的一種營銷方式。

五、定制營銷范圍擴展化

對于人才定制培養的最簡單的理解應為,高校從用人單位的需求出發,根據自身實際資源情況,為用人單位一對一地培養人才的方式。定制培養是在以往大規模趨同型畢業生產品的培養模式基礎上,繼續細分市場,將每一個用人單位視為一個潛在的細分市場,根據用人單位的特定要求,單獨培養,造就用人單位所需要的、能夠迅速適應崗位的畢業生產品。它屬于互動營銷中的定制營銷范疇。

在實踐中,定制培養恰好可以滿足用人單位的個性化需求,實現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直接對接,最大限度地使畢業生產品與用人單位需求相互吻合,避免了畢業生產品因供需結構性失衡而造成的“滯銷”。定制培養的人才其專業知識的深度、廣度得到拓展,可以快速上崗,既可以使用人單位找到所需人才,又大大節省用人單位對職員進行培訓的成本,因此,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可以幫助高校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市場營銷學從市場推銷學發展而來,兩者的根本差別在于市場推銷觀念的出發點是如何在市場上將產品賣出去,而營銷觀念的出發點是如何讓產品滿足市場用戶的要求。市場推銷學只是讓用戶怎樣接受已經生產出的產品,而現代市場營銷學讓用戶介人產品的生產、定價、渠道、促銷等營銷組合的各個環節,使用戶能夠得到滿意的產品,推銷只是營銷組合中促銷環節的一部分。定制營銷在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出現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是營銷觀念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應用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