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研究
時間:2022-08-18 10:44:29
導語: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本文通過構建適用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闡述會計專業的漸進式人才培養過程與會計職業能力的考核標準,并圍繞該模型提出關于教學資源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建議,以期為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的會計人才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KOMET模型;會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職業能力
國家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加速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對于會計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嘗試建立適用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通過確立模型框架提出關于教學資源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建議,以期為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會計人才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KOMET職業能力模型簡介
KOMET是德國布萊梅大學和德國科委發起的致力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估模型。KOMET模型主要以情景學習和能力發展作為理論基礎。一方面,模型認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不是通過簡單的知識經驗傳授,而是通過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才能掌握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模型認為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經歷從初學者、提高者、能手、專家漸進式的發展階段,并且為各個發展階段設置由低級到高級的不同能力級別的典型工作任務(具體劃分為名義能力、功能性能力、過程性能力、整體化設計能力),通過測試學生對相應階段和能力級別典型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從而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評估。KOMET二維能力模型如圖(1)所示。KOMET模型的優點在于: KOMET模型符合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其不同于傳統的行為主義教學理念,而是讓學生在不同情景下完成本專業對應發展階段的典型工作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這與職業教育大力倡導的“做中學,學中做”相一致。 KOMET模型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整體框架。其注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并遵循職業能力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求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達到相應級別的職業能力。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經歷由低級到高級的漸進式過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必須具有整體性和階段性,并建立與之匹配的課程體系, KOMET模型為企業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高職院校一般通過企業調研的方式,獲取相應專業在企業中的典型工作崗位,并依據工作崗位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但企業對員工職業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具體工作崗位的范疇,而是要能夠具備一專多能甚至多專多能的綜合職業能力。在KOMET模型下,高職院校可以邀請企業一線專家到學校交流,共同建立相應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資料庫,并做到動態更新和調整內容,及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學校。高職院校也可以安排一些教師較長時間地進駐企業工作,不僅能夠獲取第一手的典型工作任務資料,而且有利于培養一批雙師型的師資隊伍。考核方式更加科學。KOMET模型以學生對本專業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依據,注重實踐能力考核。應邀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企業專家作為考官,使考核結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二、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框架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高素質技術技能的會計人才。根據KOMET模型,高職院??梢詫媽I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劃分為三個漸進式的發展階段:第一學年為會計初學者階段,第二學年為會計提高者階段,第三學年為會計能手以上階段。在會計初學者階段,以名義性能力考核為主,并增加適量功能性能力考核;在會計提高者階段,以功能性考核能力為主,并增加適量過程性能力考核;在會計能手以上階段,以過程性能力考核為主,并增加適量設計導向能力考核。能力考核的內容是與各階段相對應的會計典型工作任務,最終由學校對通過考核的學生頒發相應階段的能力評估證書。證書的命名方式可采用會計新手營、會計青訓營、會計精英營考核合格證書。這種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不僅符合會計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而且考核內容可以隨時根據會計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其既能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又不同于流水線似的崗位重復作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職業認同感。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構建的重點在于制定不同階段的會計典型工作任務。從會計崗位級別看,會計初學者、會計提高者和會計能手以上分別對應企業的會計實習生、會計助理崗位和會計以上崗位;從工作年限看,則分別對應無工作經驗、具備1年以內工作經驗、具備1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高職院校分別對處于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企業工作人員展開調研,獲取其日常工作任務信息并進行整合,也可以由學校委派教師進駐企業工作來獲取第一手資料。典型工作任務的制定應當符合以下原則:一是基礎性。工作任務要突出本專業基礎的職業能力要求,不宜復雜,要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自信心。二是可操作性。工作任務要結合學校的實訓場地及資源,還要在經費和時間投入等方面能得到保障。三是銜接性。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要具有一定的銜接性。不同階段雖然各有側重,但整體而言都是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最終培養目標。不同階段工作任務的相互銜接,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本文在KOMET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對部分企業不同階段會計人員的調研信息以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普遍設置的課程體系,構建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框架,如表(1)所示。根據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第一學年末,要達到會計初學者的職業能力水平,職業能力考核的內容,是測試是否能夠完成名義能力和功能性能力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計分標準以0分至3分為限,并且為各工作任務賦予權重比例,然后對學生各項工作任務具體完成情況的得分進行匯總。對達到標準分數線的學生,學??蓪ζ漕C發會計新手營合格證書,對完成情況較好的學生可頒發優秀證書。與此同時,對學生職業能力測試結果進行分析,一方面可用于指導對應課程后續教學的改進,另一方面可用于制作學生職業能力雷達圖,作為因材施教的依據,并通過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讓學生補齊短板,做到全方位發展。依次類推,學生需要在第二學年末和第三學年末要分別達到會計提高者、會計能手以上的職業能力水平,使其能夠得到漸進式的成長并最終達到高素質技術技能會計人才的目標。對于未通過能力測試的學生,學??刹捎眉倨诩信嘤柡脱a測等方式助力學生達到職業能力標準。
三、基于KOMET模型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隨著會計行業的變革發展,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中的工作任務及權重可隨之更新調整,教學資源建設也要與之匹配。部分教學資源可以在會計專業群乃至全校范圍內共享使用。在名義性能力方面,首先,對應的課程教學資源可以全校范圍內共享;其次,學校統一籌建涵蓋全校各專業的職業文化館。職業文化館既要符合各專業的特色,也要強化各專業之間的協作與聯系。不僅要呈現各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的發展變化,更要突出各職業最可貴的職業品質,如會計職業自始至終堅持以誠信為本;再次,對于各專業通用的職業素養,如聽說讀寫、溝通協作等,也可由學?;I建統一的實訓室并對學生展開專業性的訓練。在功能性能力層面,由于需要學生運用本專業所特有的專業工具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在教學資源建設中要注重會計專業群內的資源共建共享;在過程性能力方面,可以跨專業群建設工作任務資料。由于大多數經濟活動都屬于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對象,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參與其他專業組織策劃的活動,并履行會計職能,如參與營銷專業組織的促銷活動;在整體化設計能力方面,可以借助企業經營管理沙盤、虛擬仿真軟件培養學生的整體化設計能力。企業可以全程參與教學資源建設,發揮企業在技術引領、工作崗位及實踐性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而學校則發揮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及育人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校企雙方攜手將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的各項內容夯實做強。
四、基于KOMET模型的教學方式與課程改革
要達到KOMET職業能力模型的考核要求,在教學方式上應當以情景式教學為主,課程設計上多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收獲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師團隊需要準備豐富的工作任務資料,并根據工作任務中主要對應的能力級別安排合適的教學場景,如理實一體化教室適合功能性能力教學,開放性教室適合過程性能力教學等。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加強課程之間銜接。會計初學者階段的專業課程較少,要強化專業基礎課與職業素養課的銜接。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剛畢業后一般在企業從事基礎性工作,初學者階段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就非常重要,但又往往容易被忽視。會計提高者階段的專業課程較為集中,除可以在課程內容和授課順序等方面進行合理的銜接外,還可以開展小范圍的跨課程授課與考核,甚至可以根據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對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實現模塊化教學。如美國布里罕楊大學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涵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以及會計信息系統等)整合為一門會計核心課程,圍繞企業的投融資、采購與付款、生產與成本核算、銷售與收款、薪資與業績評價等環節依次展開模塊化教學,而原來的課程教師團隊負責會計核心課程中相應模塊的教學任務。這種課程改革的方式對學生綜合運用會計專業知識處理較為復雜的經濟業務大有裨益,但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而到了會計能手以上階段,通過開設專業拓展性以及跨專業的課程進一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的深度與廣度。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不僅體現漸進式人才培養過程,而且突出以會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考核標準,更強調以情景式教學理念和任務驅動教學設計,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圍繞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高職院校要在校企合作、教學資源整合、跨專業合作、實訓條件完善以及課程改革等方面持續推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要求會更加全面,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術解放會計人員部分勞動力的情形下,會計人員崗位職責的深度與廣度都將發生變化,會計專業KOMET職業能力模型也要動態更新與調整。在“1+X”職業證書制度背景下,具備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更具有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慶豐.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新定位[J].中國成人教育,2002(8):41-41.
[2]肖化移,李中玲.德國KOMET測評技術及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3(4):96-103.
作者:劉衛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會計學院
- 上一篇:高職英語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 下一篇:職業能力培養高職英語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