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約束商行最優選擇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0 11:59:00

導語:特殊性約束商行最優選擇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性約束商行最優選擇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商業銀行的高風險性;銀行提供產品的特殊性;銀行產業的特殊性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比較少,財務杠桿比較高、銀行在破產后,政府一般會對其進行救助、商業銀行經營受到更多監管、信貸市場不是一個均衡的市場、在不完全對稱契約條件下,借貸雙方存在利益沖突、在商業銀行的市場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并未實現市場化、銀行的產品具有高度的同質性、銀行的產品交易費用相對較低、貸款金融產品和實物商品不同、銀行規模經濟特征明顯、信譽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商業銀行不是一個完全以利潤為中心的企業、銀行業的進入和退出都不是無成本的等,具體請詳見。

商業銀行具有企業特征,但與其他工商企業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一、商業銀行的高風險性

(一)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比較少,財務杠桿比較高

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商業銀行要求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意即商業銀行的負債率高達90%。因此,商業銀行的財務杠桿比一般工商企業高得多,過高的負債率意味著更大的財務風險。

(二)銀行在破產后,政府一般會對其進行救助

由于救助慣例的存在,銀行高級管理人員預期到政府將來可能的行為,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問題。銀行的行為具有很強的外部性。銀行通過中介解決資金的跨期配置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化,具有較大的正的外部性;同時,銀行破產會導致很多企業和家庭受到損害,甚至可能引發銀行危機和經濟危機。為避免巨大的負外部性,在銀行產生風險和危機后,多由政府和社會承擔,最終損失的是儲戶和政府的利益。而企業破產的損失主要由股東承擔。

(三)商業銀行經營受到更多監管

由于主要從事貨幣資金運營,大量人員都直接或間接面對金錢的誘惑,因而商業銀行面臨的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比較突出。因此,必須有嚴格的制度,使銀行受到銀監會或證監會的更多監管。如果在境外上市,還要受境外相應法規的監管。商業銀行的債權人相對分散,由于成本約束,導致其無力監督。為此,為防止巨大的外部性,國家一般提供作為“公共品”的監管。

(四)信貸市場不是一個均衡的市場

相對于產品市場,信貸市場一般來說不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在信貸市場中,存在信貸配給。貸款的需求總是比較大,而貸款的供給總是比較小,商業銀行所確定的價格總是高于完全競爭下的市場價格,而供給的貸款數量總是小于完全競爭下的貸款數量。銀行間貸款價格的確定不是按照產品或服務市場的拍賣原則。銀行間只能進行有限競爭,其市場行為受到多方面的金融管制,其常態更多是壟斷或寡頭市場。

(五)在不完全對稱契約條件下,借貸雙方存在利益沖突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貸款人無法識別借款者的優劣,在貸款人遇到資金超額需求時,如果貿然提高利率,會迫使低風險貸款者退出市場,只剩下高風險貸款者,出現逆向選擇問題。在這種條件下,貸款人通常放棄使用利率手段來滿足超額需求,而是用其他方式來進行信貸配給,以便把貸款中發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到最低。

(六)在商業銀行的市場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并未實現市場化(如利率)

大量的金融抑制和金融約束政策存在,利用租金轉移或者租金重新分配進行資源配置。因此,表現出貸款利率管制,同樣由于利率管制導致信貸市場的價格扭曲,高利貸盛行,或者銀行通過產品創新突破管制。

二、銀行提供產品的特殊性

(一)銀行的產品具有高度的同質性

銀行的整合更多是橫向一體化,同樣,銀行的產品也更容易模仿。商業銀行的產品是一個又一個合約。銀行通過產品的組合,可以進行多元化的投資,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而企業的產品多元化的步伐也有限得多。

(二)銀行的產品交易費用相對較低

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銀行產品進行支付、結算等交易相當便捷,與其他工商業產品或服務局限于地域性有很大區別。

(三)貸款金融產品和實物商品不同

實物商品在交易后所有權和使用權利同時易主,而貸款在成交后,只是使用權易主,所有權并未發生真正轉移。貸款既包含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更體現了一種遠期合約的思想。貸款的定價,在一定時間內的使用價值越高,其價格就越高。

(四)商業銀行除了資產負債的表內業務外,還有大量的表外業務

因此相對與其他企業來說,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更容易造假,尤其是表外業務。也正因為如此,商業銀行借助表外業務進行高風險投資的行為(如期貨期權,對沖交易)越來越難以監管。

三、銀行產業的特殊性

(一)銀行規模經濟特征明顯

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大,它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其資產和負債,減少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表現出規模報酬遞增趨勢。我國股份制銀行的利潤增長與資產規模增長呈高度正相關。

(二)商業銀行是科技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

商業銀行采用現代IT技術和先進設備,創造自己在結算、支付、信息溝通方面的競爭優勢。由于規避監管法規和擴張利潤的激勵,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整個行業體現出了創新的特點。

(三)信譽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

一旦商業銀行發生信譽危機,就可能面臨擠兌而破產。在發生金融恐慌的時候,政府會出面穩定儲戶的信心,恢復儲戶對銀行的信譽。

(四)商業銀行不是一個完全以利潤為中心的企業

一方面,商業銀行經營的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贏利性的組合,它與企業的以利潤為目標有所區別;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由于其外部性的存在,為避免其倒閉可能造成金融體系甚至宏觀經濟的安全,它在追求三性的同時應注重社會效益,承擔社會責任。

(五)鑒于中小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和金融業的巨大的外部性,世界各國對銀行都基本采用國家控股的方式,或者從立法上禁止私人對銀行的控股,以防止關聯交易和內部人控制

(六)銀行業的進入和退出都不是無成本的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銀行的進入和退出都有很大的成本,都有準入限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更確切地理解商業銀行的功能以及商業銀行的行為,正是由于其特殊性的約束,商業銀行的最優選擇不同于企業的最優選擇。因此,完全按照產業組織理論中的一般企業理論的方法來解釋商業銀行的行為有比較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