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銀行業經營體系論文
時間:2022-12-27 04:50:00
導語:淺談我國銀行業經營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本輪金融危機的慢慢結束,人們逐漸認識到金融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逐漸增強對金融的關注,而作為金融的最主要組成部分的銀行在金融危機中也占有極其關鍵的作用,因此如何讓金融系統尤其是銀行業為經濟發展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成為當前的研究焦點。
關鍵詞:金融危機;銀行業;電子銀行
一、中國銀行業現狀
200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3家,大型商業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143家,城市信用社11家,農村商業銀行43家,農村合作銀行196家,農村信用社3,056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4家,外資法人金融機構37家,信托公司58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91家,金融租賃公司12家,貨幣經紀公司3家,汽車金融公司10家,村鎮銀行148家,貸款公司8家以及農村資金互助社16家。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3,857家,營業網點19.3萬個,從業人員284.5萬人。
截至2009年12月份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78.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3%;負債總額7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8%。如圖一:2009年,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了0.84個和0.61個百分點。五大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政策性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和外資銀行占比有所下降。
二、中國銀行業經營現狀分析
(一)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狀況
目前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機構數顯著增加,截至2009年12月份末,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已有239家,比年初增加35家;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100%。如下圖:
(二)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狀況
近年來由于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在逐漸減少,不良貸款占總貸款比例也在不斷的降低,下表是從中國人民銀行歸總來的數據:
不良貸款不管是絕對額還是相對額都在逐漸的降低,這就說明我國的銀行業在逐漸的擺脫不良貸款的影響,在逐漸的走向正規發展路徑。
(三)中國銀行業利潤分析
2008年,中國銀行業實現稅后凈利潤5834億元,同比增長30.6%;資本回報率17.1%,預計比全球銀行業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以上;全行業利潤總額、利潤增長和資本回報率等指標名列全球第一。利差還是占主要比重,以上市銀行為例:自2007年以來,盡管15家上市銀行平均息差收入占比由87.6%逐年下降,但到2010上半年,依然高達79%。其中,華夏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達到91.8%和91.2%,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利息凈收入的比重為76.8%和69.1%。中間利潤比較小,根據《投資者報》研究部統計,2010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占比達到18%,而國際上銀行中間業務一般都高于20%。公務員之家
(四)中國銀行業經營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四大國有銀行都已經分別完成股份制改造,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分別都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按照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管理銀行。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已經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定基本建立了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制度的公司治理組織架構并不斷優化,決策規程更加明確,運作更加規范,內部監督加強,信息披露也正在向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透明度明顯提高。
三、中國銀行業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一)信貸風險問題
在我國目前信貸仍然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的前提下,銀行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還是會把信貸放到第一位的,因此如何防范貸款風險成為銀行業保值增值的途徑。首先,要嚴格控制新增貸款,審慎或者不介入信貸開工項目,特別是不符合國家產業、環保等政策的項目要禁止進入,加大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調整產品機構,改進生產工藝;其次,要嚴格執行房地產有關信貸政策,嚴控房地產投資和投機風險,優選房地產開發商,中的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和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縣域房地產企業,審慎介入中小房地產企業。
(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以及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金融脫媒的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從而給銀行的經營帶來挑戰,因為居民追求金融資產多元化,致使銀行存款相對萎縮,同時由于企業特別是優質企業不再依賴銀行,將使得銀行喪失了傳統的穩定高質量的貸款收入,因此,銀行要努力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進行金融創新;同時從銀行收入總額來看,國內銀行中間業務占比一般在15%到20%之間,而國外銀行中間業務的占比在40%以上,與之相比,我國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經濟向好后,隨著居民收入消費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資需求有可能會有增長,中間業務可能是未來盈利的主要挖掘點;且銀行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可以降低資本金的消耗,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巨大的補充資本金的壓力。
(三)深化機構改革,夯實銀行業穩健運行的微觀基礎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夯實銀行業穩健運行的微觀基礎。一是不斷深化大型銀行改革;二是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三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堅持服務“三農”、商業可持續性、市場化、適度競、政策扶持五項原則,充分發揮外部市場監督作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四是繼續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其他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增強綜合實力、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四)強化銀行內部管理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有效防止商業銀行發生金融風險的關鍵,同時也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基礎。一方面,人民銀行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對商業銀行進行有效的監管;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自律,切實防范業務運作中可能產生的種種風險。商業銀行建立內控制度,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任何工作和業務制度的建立,都要從該項工作和業務的控制目的出發,針對其中的主要環節,做出相應的規定;二是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要注重程序牽制。按照內部控制的原則,任何業務的處理,都應有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檢查等程序,并且,這些程序不能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去完成,特別是不相容的職務一定要分離;三是內部控制制度一定要做到權責明確。即不僅要規定各職能部門和崗位人員處理業務的權限,更要明確規定其應承擔的責任,并且各職能部門和崗位人員的權責要相適應;四是內部控制一定要做到獎懲分明。要對任何不執行制度,不履行職責的行為,制定相應的追究、查處責任的措施和懲罰辦法。
(五)應注意的方面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服務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而銀行業在網絡中為客戶服的發展提供也為銀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現在的電子銀行業務在銀行整體業務的比重也在不斷的增加,利潤占比也在加大,因此能否在未來的網絡社會中在銀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還看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開展的如何,各銀行應該加大電子銀行業務開展,為客戶提供方便的服務。同時,現在的貿易服務等國際化水平如此之高,為此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也應該實行國際化,而我國由于以前的原因國際化水平普遍不高,為了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中國銀行業也應該提高其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盧波.2010年中國銀行業信貸投放形勢與風險淺析[J].金融電子化,2010,(3).
[2]郭田勇,葛娟.后危機時代我國銀行業的發展之路[J].中國信用卡,2010,(8).
[3]周行健.2010年我國銀行業發展趨勢的展望[J].海南金融,2010,(2).
[4]李百吉.我國商業銀行結構、效率與績效關系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