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

時間:2022-06-05 02:53:11

導語:公共藝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

一、影響全面開展《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有效學的因素

(一)學生的音樂藝術的認知、愛好和音樂素質

“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句諺語用在中職學校開展音樂課程有效教學上是一個很通俗而形象的比喻。在我國古籍中記述著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這個有趣而動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審美客體的音樂,離不開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音樂藝術欣賞中的主體和客體是雙向交流、相互滲透的。這是藝術與科學的主要區別之一。而在開展音樂藝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就是音樂藝術欣賞的審美主體。在前人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得知,在音樂藝術審美過程中不僅要有美的客體,更中重要的是又有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的主體,一個能“知音”的合格主體(學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要有正確的審美態度。審美態度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的心理狀態。轉化為中職學校學生的音樂學習的心理狀態就是對學習音樂的態度,是否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二要有高尚的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情感的、帶傾向性的愛好志趣。在這主要是指學生的音樂愛好和欣賞習慣。三要有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在這泛指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和隨訪調查發現,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恰恰在這幾方面有所欠缺,影響了課程學習的有效開展。(1)從《關于開展音樂課程的調查》結果中(表一)可以發現:有較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對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比較低,原因主要是這部分學生(約占調查對象的80%左右)對學習音樂知識不感興趣。另外就是認為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欣賞對以后他們的就業和工作幫助不大甚至沒用,因此這一部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不是很有興趣。(2)從《關于開展音樂課程的調查》結果中(表二)中可以看出,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從小學畢業后就很少接受音樂教育,基本沒有學習過任何一種樂器的演奏。因此,大部分的中職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水平較低,缺乏對音樂美的感知能力,無法準確把握音樂的音響形象及其藝術組合、音樂形式結構的總體感覺,在聽覺上表現為遲鈍、泠漠,更談不上精神的共振、心靈的共鳴了。由于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缺失,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3)根據中職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表三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中職學生對流行歌曲有著較高的興趣和愛好,也是他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音樂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形式相對簡單,易于接受和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學生也能容易參與其中,因此,欣賞流行歌曲逐漸成為學生音樂愛好和欣賞習慣。再加上媒體的宣傳和影響,就如表四所展示的,國家主流電視臺CCTV音樂頻道在一天的節目安排中,流行音樂的比例竟高達80%以上,更不用提近幾年來CCTV熱播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星光大道》等電視綜藝節目了。如此密集的媒體宣傳,不斷地影響和引導學生的音樂愛好和音樂興趣。

(二)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

由于將藝術課程列為中職學校必修課程是在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實施,在此之前,廣州市屬職業學校中除了開設了藝術專業的個別學校(如廣州市幼兒師范職業學校)外,基本上在藝術科教學設施上的投入為零,也沒有儲備相應的師資力量。因此,在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使用和安排上捉襟見肘,直接影響了《公共藝術•音樂》課程的有效開展。1.師資力量從表五可以看出,除了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等這類開設了音樂或音樂有關專業的職業學校外,其他職業學校音樂教師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有個別學校甚至沒有音樂教師。而且由于以前沒有開設音樂課程,職業學校的現有的大部分音樂教師日常主要是從事行政工作。在調查中還發現,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多數是擔任德育課程的教學工作,取得的專業職稱也是德育專業方面的職稱。2.教學設施從表五可以得知,在廣州市屬職業學校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設施相當缺乏,就算開設了音樂課程的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也只有8間音樂課室,其他的職業學?;旧蠜]有音樂課室。在調查中還發現,有些職業學校的所謂音樂課室其實是多用途的,學生的舞蹈、形體訓練、美術等課外活動也在此課室進行,因此可以說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是極度匱乏的(見表五)。

二、在中等職業學校全面開展《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有效教學存在的困難

一次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離不開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生(教學活動中的客體、學的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中的依據)和教學媒體或設施(教學活動的媒介)等四個因素的有機組成。特別是“學生”這一因素,是教學活動的客體,更是學的主體,他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他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是受他自己的意識支配,外部環境以及教師的教育影響只是外因,他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的自主的活動才能發揮其效力,教學活動才能得以有效開展。而根據以上的調查研究發現,在中等職業學校全面開展《公共藝術•音樂》有效教學過程中,首先,作為學的主體——學生明顯存在著學習意愿不足、音樂基礎知識薄弱等因素;其次,作為教學活動主體——老師也存在著數量不足、音樂教學經驗欠缺和缺乏進修、培訓途徑、業務指導等困難;第三,活動媒介——教學設施的嚴重匱乏也是造成《公共藝術•音樂》課程難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音樂,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它是集視聽為一體的藝術學科。

三、解決《公共藝術•音樂》有效教學困難的途徑

(一)依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計劃

音樂課程教學計劃的設定,應充分考慮學校自身的教學設施和教師數量。教務部門應與有關部門充分溝通,合理安排現有的專、兼職音樂教師的授課時間,制定確實可行的、既不影響教學進度,又能合理有效使用專用課室的音樂課程教學計劃。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音樂審美活動是一種主體性的活動,受到審美主體的內在結構和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標準的制約,表現出明顯的個性特征。音樂教學活動同樣受到學生的個性特征的制約。因此,學校教務部門和授課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審美興趣,在現有的教材中,結合教師的專業特長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和先后次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音樂審美視野。

(三)提高和完善音樂教師的業務能力

針對現狀,中職學校想全面開展《公共藝術•音樂》有效教學必須充分挖掘現有音樂教師隊伍的潛力,合理配置和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多層次、多渠道地提高和完善現有音樂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現有音樂教師在職進修學習,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以此快速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和完善教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解決由于職業教育改革而造成的音樂教師不足的局面。

(四)加大經費投入,合理配置師資結構

教學設施的匱乏和師資力量薄弱制約著音樂課程的有效開展,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教學需要,加大音樂教學設施的建設和器材配置,完善音樂課程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同時,通過公招和外聘音樂教師等途徑,盡量填補師資力量的缺口,合理配置師資結構,保障在中等職業學校全面開展《公共藝術•音樂》課程的有效教學。

作者:韋琳 單位: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