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在兒童美術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4-09 10:29:21
導語:民間藝術在兒童美術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探本求源,激發興趣
民間藝術都來自于日常生活中。但是一些過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有了距離,正在慢慢地退出人們的生活,有的被束之高閣,有的進了博物館。那么如何挖掘孩子們喜歡并接受民間藝術呢?這對于生活在“卡通”時代的兒童來說,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為了讓幼兒了解民間藝術,激發起學習興趣。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活動:1.走進家里去尋寶。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只食盒籃、一盞銅燈、一對繡花枕頭、一只青花蓋罐、一只彩陶花瓶,一個竹編的果盤、一雙草鞋、一輛布滿滄桑的風車……當每個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寶物匯聚在課堂的時候,課堂儼然像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這樣的活動,是讓他們認識民間美術一種最直接的途徑。2.走向大自然去尋根。我園地處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與區域優勢,是一個天然博大的民間藝術寶庫。我們經常會帶著孩子們去文化一條街走一走,去各個景點逛一逛,引導孩子在走一走、逛一逛中帶一雙發現民間美術的眼睛,并隨時用相機去收集、記錄蘊藏在民間的藝術:那里有飛檐翹角、白墻黑瓦、有畫棟雕梁,有石刻磚雕,有古老的紡車,有威武的門神,有藍印花布染坊、有葫蘆坊、有稻草坊、有釀酒坊、有剪紙坊、有鐵鋪……讓孩子在旅游中探古尋源,把生活變成我們的大課堂,也是學習民間美術最有效的方法。3.走進節日去體驗。傳統的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民間美術的大薈萃。走進周莊的傳統節日和文化藝術節,參與民俗文化活動,親身去體驗民間美術在這些節日中最具特色的東西,莫過于過大年、年畫對聯、剪紙窗花、做祭祀、舞龍高蹺、挑花籃、打連廂、打田財、搖快船、唱大戲……活動豐富多彩,簡直是民間藝術的“滿漢全席”。4.走近民間藝人去學習。我們會帶著孩子們走進民間藝人的工作室,與老藝人們一起玩泥巴、做糖人、打鐵器、箍木桶、編竹籃、雕根雕、剪窗花、紡棉花、釀米酒、做豆腐花……親身體驗民間藝術的創作過程。5.走進網絡去拓展。網絡是個更廣闊更豐富的空間,當孩子有了親身的感受和體驗,讓他們走進網絡去領略更豐富的民間藝術,使孩子們對民族文化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二)因地制宜,融入課堂
民間藝術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納入美術教學課堂,積極的建構方式來獲得對民間藝術的重新認識和對民間文化的基本信念?也是我們幾年來一直思考與探索的課題。為此我們作了以下努力:1.整合民間藝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何在美術課堂里結合教材滲透家鄉的民間藝術呢?我們把家鄉的泥塑、陶器納入雕塑課,木雕﹑根雕、編織納入手工課,竹編、刺繡納入圖案設計,民居建筑、石橋、古戲臺成為繪畫創作課的素材,并且定期地開展民間藝術的綜合實踐活動,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推介民間藝術。通過這樣整合民間藝術,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民間藝術的傳承,達到教學的有序性和長效性。2.編寫園本教材,深度開發民間藝術。不同的幼兒園有不同的教學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及特殊的人才資源。我們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利用、挖掘,收集、甄選素材,編寫園本教材,深度開發民間藝術。匯編了《本土文化教育系列化研究-活動設計》、《好看的周莊》、《好吃的周莊》、《民俗周莊》、《我說周莊》、《我做周莊》、《水鄉娃愛周莊》等園本課程,借助園本課程的實施,把幼兒培養成為一個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有用的人。
(三)創新實踐,繼承拓展
如何更好的讓孩子們學習民間藝術呢?這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實踐中繼承優良傳統,又要有新的拓展,有新的突破,使他們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才是我們學習民間藝術的目的所在。因此,我們在民間藝術教學中,鼓勵幼兒在掌握特點的基礎上,敢于實踐,勇于創新、創作。1.繼承學習。臨摹、復制民間藝術,如彩繪、剪紙、泥塑、編織……讓幼兒親身體驗民間藝術創作過程的構思、構圖、制作、上色等,從實踐中體味民間藝術構思的大膽想象,構圖的無拘無束,造型的變化夸張、色彩的強烈熱鬧﹑線條的粗獷簡略,取其糟粕,存其精華。2.創作融入。在兒童創作中融入民間藝術的元素,讓孩子們在積淀了民間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通過移情、變化、重組等手法進行一系列創新。如在材料和技法的運用上,盡量降低難度,將傳統的木版雕刻印制,變成用現代材料硬紙板進行雕刻印制;用彩色吹塑紙代替原來的鉛畫紙進行拓印畫。在圖案裝飾上,將藍印花布、刺繡等生活中常見的圖案運用其中,在畫面布局上,采取了圓形式、對稱式、方形式、S形式等形式。在人物造型上,除保留原來的娃娃胖、婦女美、勇士壯等特點,更多地體現兒童那質樸、夸張、大膽的造型特點。在內容選擇上,更多的是表現孩子們熟悉的兒童生活題材。孩子們在不斷吸取民間藝術營養的基礎上,積極注入新時代的元素,使其在繼承中得到發揚,在發揚中不斷創新,使品作既有古樸的美感,又閃爍著時代的氣息。使幼兒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新課程理念。郭沫若曾經說過:“美在民間永不朽”。這是對整個民間藝術的肯定。通過把民間藝術有機融入到美術教學實踐中,進一步萌發了幼兒感受民間藝術美和表現民間藝術美的情趣和能力,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民族情感,加強了民間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并且能夠初步運用民間美術技能技巧進行簡單的創造性表現活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
本文作者:張梨工作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周莊中心幼兒園
- 上一篇:高職教師持續發展策略
- 下一篇:高職教師協同創新發展研究